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逼逼
(1).指感情真诚。宋书·鲁爽传:“逼逼丹心,仰希怀远。”
(2).真实,确切。 元 明本 《秋夜述古》诗:“九载 少林 穷的的,一宿 曹溪 浮逼逼。”
《漢語大詞典》:指的
确切指明。《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 青提夫人 欲似有,影响不能全指的。”
分類:确切指明
《漢語大詞典》:疑词(疑詞)
(1).亦作“ 疑辞 ”。表疑问语气的词。 唐 柳宗元 《复杜温夫书》:“所谓乎、歟、耶、哉、夫者,疑辞也。”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也邪通用:“论语:‘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朱 注曰:‘与,疑词;也,决词。’乃古人之文则有以‘也’字为疑词者。 陆氏 《〈经典释文〉序》所谓‘邪、也弗殊’是也。”
(2).猜疑离间的话。 宋 洪迈 容斋随笔·野史不可信:“或云 王公 ( 王钦若 )数进疑词於上前,故 莱公 ( 寇準 )因事出之。”
(3).不确切的言词。文献通考·经籍二十:“《通鑑》虽幸復古,然由千有餘岁之后追 战国 秦 汉 之前则远矣,疑词误説流於人心久矣。”
《漢語大詞典》:断明(斷明)
约定明白;确切言明。梨园戏《陈三五娘》第一场:“ 林大爹 ,今夜是元宵十五,家家户户都点灯,我与你断明:咱答歌,要‘灯’字起,才有彩气,若无‘灯’,就算输。”
《漢語大詞典》:定问(定問)
(1).确切的消息。问,消息音信。晋书·孝愍帝纪:“又詔 琅琊王 曰:‘……间遣使适还,具知 平阳 定问,云 幽 并 隆盛,餘胡衰破,然犹恃险,当须大举。’”资治通鉴·晋惠帝元康元年:“﹝ 楚王 ﹞ 瑋 之起兵也, 陇西王 泰 严兵将助 瑋 ,祭酒 丁绥 諫曰:‘公为宰相,不可轻动。且夜中仓猝,宜遣人参审定问。’” 清 曾国藩 《仁和邵君墓志铭》:“ 国藩 心知 位西 烈士也,必不苟免。其家固知之,以无定问,不敢发丧。”
(2).指“问名”等聘婚手续。定,聘定。 宋 秦醇 《谭意哥传》:“ 张 内逼慈亲之教,外为物议之非,更朞月,亲已约 孙貰 殿丞女为姻。定问已行,媒妁素定,促其吉期,不日佳赴。”
《國語辭典》:真确(真確)  拼音:zhēn què
真实、切确。《红楼梦》第三回:「雨村领其意而别,回至馆中,忙寻邸报看真确了。」
《漢語大詞典》:审的(審的)
确切,确凿。 宋 程大昌 演繁露·邹邾:“合此二説观之,《邹山记》未为审的也。”
分類:确切确凿
《漢語大詞典》:达诂(達詁)
肯定确切的解诂。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精华:“无达詁,无达占,春秋无达辞。” 清 沈德潜 《〈古诗源〉例言》:“之为用甚广。 范宣 讨贰,爱赋《摽梅》;宗国无鳩,乃歌《圻父》。断章取义,原无达詁也。”
《國語辭典》:确信(確信)  拼音:què xìn
1.确实相信。如:「我确信努力不懈的人必定成功。」《醒世姻缘传》第二九回:「薛教授见了这等神奇古怪的,确信是神仙。」
2.正确的消息。《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又有自己关切的几个学生,也盼早得他们一个中不中的确信。」
《漢語大詞典》:的识(的識)
确切的认识。 宋 张淏 云谷杂记·兰说:“又 寇宗奭 本草衍义云:‘兰草诸家之説异同,是未曾的识,故无定论。’”
分類:确切认识
《漢語大詞典》:确喻(確喻)
确切的比方。 宋 岳珂 桯史·燕山先见:“虽有万金之富,日为切邻强盗所窥,欲一夕高枕安卧,其可得乎!愚见窃以为确喻。”
分類:确切比方
《漢語大詞典》:确指(確指)
确切指出。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考 道 所居,今曰 相国庄 ;其妻家,今曰 夫人庄 ,皆与 景城 相近……其墓则县志已不能确指。”
分類:确切指出
《漢語大詞典》:确评(確評)
确切的评价。 鲁迅 《且介亭杂文·买〈小学大全〉记》:“而且他们是深通汉文的异族的君主,以胜者的看法,来批评征服的 汉族 的文化和人情,也鄙夷,但也恐惧;有苛论,但也有确评。”
分類:确切评价
《漢語大詞典》:审期(審期)
(1).确切的日期。 汉 王充 论衡·气寿:“兵、烧、压、溺,遭以所禀为命,未必有审期也。”
(2).审核或审讯的日期。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编审·立局亲审》:“编审册单,磨对既清,须十日大张告示,预示审期……审某乡某里某甲,其新旧里书册房,俱执新旧册单,伺候查勘。”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审讼》:“即刻掛牌示,次日午堂听审。盖审期断不可缓,讼人临审,亲族朋友,远来看审,俱要款待,若再守候,穷民必更多费矣。”
《国语辞典》:拿不稳(拿不稳)  拼音:ná bù wěn
无法确切掌握。《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只有这一个人还可以救你,你速去求他。却也拿不稳。」《官场现形记》第六○回:「固然保不定是个男孩子,然而亦拿不稳一定是个女孩子。」也作「拿不准」。
分类:确切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