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郎当(郎當)  拼音:láng dāng
1.衣服宽长不合身。宋。杨亿 傀垒诗:「若教鲍老当筵舞,转更郎当舞袖长。」
2.潦倒、落魄的样子。《西湖二集》卷一二:「汝怎生一病郎当至此?莫不是胸中有隐微之事,可细细与我说知。」
3.疲倦、颓倒的样子。《醒世恒言。卷二二。张淑儿巧智脱杨生》:「在山东兖州府码头上,各家的管家打开了银包,兑了多少铜钱,放在皮箱里头,压得那马背郎当,担夫痑软。」
4.年龄的大约之词。如:「二十郎当」。
5.刑具。也作「琅珰」、「锒铛」。
《漢語大詞典》:夹起尾巴
狼狈。例如:咱们老实,才会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夹起尾巴跑。
虚心。例如:他兢兢业业,廉洁奉公,虽多次受到上级表扬,仍然极为谦卑地夹起尾巴。
分類:虚心狼狈
《漢語大詞典》:披猖
(1).亦作“ 披昌 ”。猖獗,猖狂。北史·王盟独孤信等传论:“ 谊 文武奇才,以刚正见忌, 有隋 受命,鬱为名臣,末路披猖,信有终之克鲜。” 明 屠隆 《昙花记·雠邪设谤》:“前日 萧黄流 与我同席,席上曾説 史思明 也是一员良将,朝廷不能驱使,以致披猖。” 王闿运 《彭寿颐哀词》:“罢计 洛阳 ,羣寇披昌。” 李大钊 《国民之薪胆》:“甲辰之役, 日本 与 俄 争我 满洲 ,而以我国为战场,我反作壁上观,其结果致敌势益见披昌。” 郭沫若 《豕蹄·贾长沙痛哭》:“他想到 梁王 的死,想到天下的不安和 匈奴 的披猖。”
(2).溃散;失意;狼狈。梁书·王僧辩传:“ 上党王 陈兵见卫,欲敍安危,无识之徒,忽然逆战,前旌未举,即自披猖,惊惮之情,弥以伤惻。”北史·王晞传:“人主恩私,何由可保?万一披猖,求退无地。” 唐 高适 《同观陈十六史兴碑》诗:“ 东周 既削弱,两 汉 更沦没。 西晋 何披猖,五胡相唐突。”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元年:“吾奉詔讨贼,不幸部曲叛散,欲入朝自诉,又为 绍荣 所隔,披猖至此。”
(3).飞扬。 唐 唐彦谦 《春深独行马上有作》诗:“日烈风高野草香,百花狼籍柳披猖。”
《国语辞典》:土色  拼音:tǔ sè
像泥土一样的颜色。常用来形容人受惊吓或很狼狈、沮丧时的脸色。如:「他吓得全身发抖,脸如土色,两脚不听使唤。」
《漢語大詞典》:焦烂(焦爛)
(1).烧焦而糜烂。法苑珠林卷三四:“愿凡所宣译,传流后世,咸共弘通,今於众前,发诚实誓: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焦烂。” 清 方苞 《左忠毅公逸事》:“﹝ 左公 ﹞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
(2).形容残破。 清 唐孙华 《国学进士题名碑》诗:“从此中原竟焦烂,坐见荆棘埋铜驼。”
(3).崩溃灭亡。南史·陈伯之传:“北虏僭号中原,多歷年所,恶积祸盈,理至焦烂。”一本作“燋烂。”
(4).犹言焦头烂额。喻处境窘迫、狼狈。法苑珠林卷九十:“迷徒障重,弃三车而弗御;漂沦苦海,任焦烂而不疲。”
《漢語大詞典》:露盖(露蓋)
(1).车无帷盖。仪仗不整貌。借指君王栉风沐雨,戎马倥偬或蒙尘遭难。史记·萧相国世家:“ 汉 三年, 汉王 与 项羽 相距 京 索 之閒,上数使使劳苦丞相。 鲍生 谓丞相曰:‘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 宋 岳珂 《桯史·献陵疏文》:“恭惟 大行孝慈渊圣皇帝 ,夙躋上圣,遽辱多艰,嗣服几年,躬勤庶政。屈尊絶域,本为生灵,已深露盖之嗟,更剧輬车之痛。”按, 孝慈渊圣皇帝 指 宋钦宗 。
(2).泛指劳苦狼狈貌。 宋 陆游 《谢晁运使启》:“焦头烂额,本资众力之同;露盖暴衣,至屈使华之重。”
《漢語大詞典》:梁昌
亦作“ 梁倡 ”。 谓处境狼狈,进退失据。《楚辞·王逸〈九思·疾世〉》:“居嵺廓兮尠畴,远梁昌兮几迷。”自注:“梁昌,陷据失所也,迷惑欲还也。”三国志·魏志·毌丘俭传“将士诸为 俭 钦 所迫胁者,悉归降”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文钦 《与郭淮书》:“孤军梁昌,进退失所。”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而疏迟迂阔,不达事要,见机不作,所为无成,居己梁倡,受任不举。” 南朝 梁 江淹 《被黜为吴兴令辞建平王笺》:“ 淹 迺梁昌,自投东极。”
分類:处境狼狈
《漢語大詞典》:头焦额烂(頭焦額爛)
形容十分狼狈窘迫。《尺牍新抄》卷七:“非苦非甜,入之头焦额烂,脱之无奈丝牵。” 赵朴初 《滴水集·刮地风·咏风暴》:“火山随处是,绞索自家拴。岂止是头焦额烂!”参见“ 焦头烂额 ”。
分類:狼狈窘迫
《國語辭典》:焦头烂额(焦頭爛額)  拼音:jiāo tóu làn é
比喻做事困苦疲劳的样子。参见「燋头烂额」条。《大宋宣和遗事。贞集》:「迨其势焰薰灼,则焦头烂额而不可救矣。」《三国演义》第四○回:「到四更时分,人困马乏,军士大半焦头烂额。」
《漢語大詞典》:曳兵弃甲(曳兵棄甲)
拖着兵器,丢掉铠甲。形容打败仗逃跑时的狼狈相。 陈毅 《过汾河平原》诗:“丘貉古今同一慨,曳兵弃甲暗投降。”
《国语辞典》:落汤螃蟹(落汤螃蟹)  拼音:luò tāng páng xiè
比喻手忙脚乱,情态狼狈。《景德传灯录。卷一九。韶州云门文偃禅师》:「莫一似落汤螃蟹,手脚忙乱。」
《国语辞典》:连爬带滚(连爬带滚)  拼音:lián pá dài gǔn
仓皇、狼狈的样子。如:「他被吓得连爬带滚的逃走。」
分类:仓皇狼狈
《国语辞典》:狼狈而逃(狼狈而逃)  拼音:láng bèi ér táo
狼与狈常相附而行,离则颠,故猝遽谓之狼狈。「狼狈而逃」比喻情势窘迫,仓皇而逃。如:「小偷误触警铃,立刻狼狈而逃。」
分类:相附狼狈
《国语辞典》:周章狼狈(周章狼狈)  拼音:zhōu zhāng láng bèi
仓惶惊恐,困窘狼狈。如:「猝不及防地大地震一发生,居民们周章狼狈,纷纷夺门而出。」
《國語辭典》:奉头鼠窜(奉頭鼠竄)  拼音:fèng tóu shǔ cuàn
楚、汉之际,张耳、陈馀因细故而断绝交情,结果张耳捧项婴头急遽投奔汉王。典出《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后用以形容像老鼠惧人一般,狼狈逃走的样子。《汉书。卷四五。蒯通传》:「始常山王,成安君故相与为刎颈之交,及争张黡、陈释之事,常山王奉头鼠窜,以归汉王。」《宋史。卷四六八。宦者传三。童贯传》:「平生童太师作几许威望,及临事乃蓄缩畏惧,奉头鼠窜,何面目复见天子乎?」也作「抱头鼠窜」、「捧头鼠窜」。
分類:狼狈逃窜
《國語辭典》:狐奔鼠窜(狐奔鼠竄)  拼音:hú bēn shǔ cuàn
比喻非常狼狈的逃窜。《宋书。卷九五。索虏传》:「或有狐奔鼠窜,逃首北境,而辄便苞纳,待之若旧,资其粮仗,纵为寇贼。」《英烈传》第二一回:「诸部士卒,俱各狐奔鼠窜退去。」
分類:狼狈逃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