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郎当(郎當)
(1).衣服宽大不称身。 宋 陈师道 后山诗话:“ 杨大年 《傀儡》诗云:‘ 鲍老 当筵笑 郭郎 ,笑他舞袖太郎当。若教 鲍老 当筵舞,转更郎当舞袖长。’” 清 钱谦益 《次韵徐叟文虹七十自寿诗》:“碁局何须看朽柯,郎当舞袖自婆娑。” 鲁迅 《南腔北调集·上海的儿童》:“﹝ 中国 的儿童﹞只因为衣裤郎当,精神萎靡,被别人压得像影子一样,不能醒目了。”
(2).颓败;破败。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八:“ 张文潜 戏作《雪狮絶句》云:‘六出装来百兽王,日头出处便郎当。’” 宋 朱熹 《答黄仁卿书》:“今日弄得朝廷事体郎当,自家亦立不住,毕竟何益!”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方言:“败事曰郎当。”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里仁篇十九:“几諫者,非微言不尽之谓,而见微先諫之説为允当也。到郎当地位,自非危言苦色,不能止燎原之火。”
(3).潦倒;狼狈。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九:“ 蜀 道有 郎当驛 ,即 明皇 雨中闻铃声处。予丙子岁过之,题诗驛壁云:‘金鸡赐帐事披猖, 河 朔 从兹不属 唐 。却使青骡行万里, 三郎 当日太郎当!’‘ 三郎 郎当’, 黄旛绰 对 明皇 语也。” 清 徐大椿 《洄溪道情·寿吴复一表兄六十》:“常只是少米无柴,境遇郎当,你全不露穷愁情状。” 清 黄遵宪 《罢美国留学生感赋》诗:“郎当一百人,一一悉遣归。” 吴梅 《信阳题何大复集》诗:“ 中州 文物尽,餘子态郎当。”
(4).疲软无力貌。朱子语类卷一三○:“ 张文潜 软郎当。他所作诗,前四五句好,后数句胡乱填满,只是平仄韵耳。” 明 冯梦龙 《挂枝儿·裹脚》:“裹脚儿,自幼被你缠上……一步儿何曾鬆放!为你身子儿消瘦了,为你行步好郎当。” 萧军 《八月的乡村》:“孩子睡在爷爷的身边……小小的骨骼被薄薄的一层皮肤包裹着,郎当地放在那里。”
(5).窝囊,不成器。《水浒传》第一○二回:“﹝ 王庆 老婆﹞便把 王庆 脸上打了一掌道:‘郎当怪物!却终日在外面,不顾家里。’” 清 李渔 《蜃中楼·辞婚》:“使君,这头亲事是极便的了,为甚么还要踌蹰?你休得要太郎当,莫不是乔妆坦腹,有意要学 王郎 ?”
(6).锒铛。锁系犯人的铁索。《文明小史》第六回:“ 黄举人 早已是黑索郎当,髮长一寸,走上堂来,居中跪下。”
(7).器物名。用以洁净梳篦。 宋 龙辅 《女红馀志》:“郎当,浄櫛器也。”
(8).方言。上下,左右。丝弦剧《空印盒》第四场:“鸨儿:甭说不用,十八九、二十郎当岁的姑娘,我这有的是呀!” 徐朝夫 《战俘》三:“他们还年轻,才二十郎当岁数,一切失去了的还可以补赎,可以追回,还有明天。”
(9).象声词。 清 厉鹗 《除夕宿德州》诗:“郎当运鐸仍催起,回首东风又一年。” 清 黄景仁 《东阿道中逢江剑潭》诗:“门前郎当闻驮铃,有客停车捲车幔。”
《漢語大詞典》:夹起尾巴
狼狈。例如:咱们老实,才会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夹起尾巴跑。
虚心。例如:他兢兢业业,廉洁奉公,虽多次受到上级表扬,仍然极为谦卑地夹起尾巴。
分類:虚心狼狈
《漢語大詞典》:狼狈(狼狽)
(1).二兽名。狈是传说中一种似狼的野兽。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毛篇:“或言狼狈是两物,狈前足絶短,每行常驾两狼,失狼则不能动,故世言事乖者称狼狈。”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艺文二:“如‘自朱耶之狼狈,致赤子之流离’,不唯赤对朱,耶对子,兼狼狈、流离,乃兽名对鸟名……如此之类,皆为假对。”
(2).喻指恶人。 唐 舒元舆 《坊州按狱》诗:“门墙见狼狈,案牘闻腥臊。”
(3).喻艰难窘迫。后汉书·任光传:“ 更始 二年春, 世祖 自 蓟 还,狼狈不知所向,传闻 信都 独为 汉 拒 邯郸 ,即驰赴之。”三国志·蜀志·马超传:“ 康 故吏民 杨阜 、 姜敍 、 梁宽 、 赵衢 等,合谋击 超 ……﹝ 超 ﹞进退狼狈,乃奔 汉中 依 张鲁 。” 晋 李密 《陈情表》:“臣欲奉詔奔驰,则 刘 病日篤;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三国演义》第三一回:“ 绍 口吐鲜血不止,嘆曰:‘吾自歷战数十场,不意今日狼狈至此!’”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三十:“他现在感到自己出马过早,使得处境狼狈,进退不得。”
(4).急速,急忙。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周伯仁 为吏部尚书,在省内夜疾危急。时 刁玄亮 为尚书令,营救备亲好之至。良久小损。明旦,报 仲智 , 仲智 狼狈来。始入户, 刁 下牀对之大泣,説 伯仁 昨危急之状。”宋书·后妃传·文帝袁皇后:“初,后生 劭 ,自详视之,驰白 太祖 :‘此儿形貌异常,必破国亡家,不可举。’便欲杀之。 太祖 狼狈至后殿户外,手拨幔禁之,乃止。”隋书·李密传:“ 世充 夜潜济师,詰朝而阵, 密 方觉之,狼狈出战,於是败绩。” 宋 司马光 《尚书驾部员外郎司马府君墓志铭》:“少时家贫,有衣一笥,夜遗火,比家人觉,狼狈救之,笥衣已尽。”
(5).喻互相勾结。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漕弊》:“﹝盐漕﹞浮收之原由于旗丁之索加帮费……卫官在 淮 ,奉法惟谨,不率则漕督褫其章服而扑之;及到 江 南,挑米色,促兑期,互为狼狈,又旗丁之羽翼也。”《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绅士为平民之公敌》:“盖政府既利用彼,彼又利用政府,同恶相济。而又别有彼所利用之人……彼欲为最有权力之绅士,必先利用此两种人,夫然后上可以狼狈政府,假公济私,下可以把持社会,淆黑乱白。”
(6).喻互相配合。 梁启超 《论俄罗斯虚无党》:“虚无党之筹款,亦固有术;大率由募集而得者十之一二,由强取而得者十之八九……此等手段,必与暗杀手段相狼狈,而非泛泛然以口舌煽暴动者所能有也。”
(7).犹竭力。南史·刘歊传:“奉母兄以孝悌称,寝食不离左右。母意有所须,口未及言, 歊 已先知,手自营办,狼狈供奉。”《英烈传》第十一回:“却説 滁阳王 未及半月,偶因惊疑成疾, 太祖 日视汤药,十分狼狈。”
(8).困顿疲惫貌。《金瓶梅词话》第二六回:“可怜这 来旺儿 ,在监中监了半月光景,没钱使用,弄的身体狼狈,衣服蓝缕,没处投奔。”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却説孽龙精既出其井,仍变为 慎郎 ,入于 贾使君 府中。使君见其身体狼狈,举家大惊,问其缘故。”《说唐》第五五回:“﹝ 盖世雄 ﹞被 秦叔宝 打了一鐧,背上又痛,身子又十分狼狈……这番一放倒,就睡着了。”
(9).破敝不整貌。《西游记》第三八回:“彩画雕栏狼狈,宝妆亭阁攲歪。”
(10).指邋遢。 沈从文 《大小阮》:“他见 小阮 衣着显得有点狼狈,就问 小阮 到了 北京 多久,住在什么地方。” 老舍 《骆驼祥子》三:“他也能看到自己身上的一切,虽然是那么破烂狼狈,可是能以相信自己确是还活着呢。”
(11).犹尴尬。 叶圣陶 《未厌集·苦辛》:“新人交拜的时候,几个伴娘扶着新郎跪起,形相略带狼狈,象醉人跌交似地。” 沙汀 《祖父的故事·三斗小麦》:“她们一时被他的反话弄得狼狈起来。”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四:“ 黎伥 被骂得狗血喷头,有口难言;含垢忍辱,蜡黄着脸,狼狈地离开宴席。”
《漢語大詞典》:披猖
(1).亦作“ 披昌 ”。猖獗,猖狂。北史·王盟独孤信等传论:“ 谊 文武奇才,以刚正见忌, 有隋 受命,鬱为名臣,末路披猖,信有终之克鲜。” 明 屠隆 《昙花记·雠邪设谤》:“前日 萧黄流 与我同席,席上曾説 史思明 也是一员良将,朝廷不能驱使,以致披猖。” 王闿运 《彭寿颐哀词》:“罢计 洛阳 ,羣寇披昌。” 李大钊 《国民之薪胆》:“甲辰之役, 日本 与 俄 争我 满洲 ,而以我国为战场,我反作壁上观,其结果致敌势益见披昌。” 郭沫若 《豕蹄·贾长沙痛哭》:“他想到 梁王 的死,想到天下的不安和 匈奴 的披猖。”
(2).溃散;失意;狼狈。梁书·王僧辩传:“ 上党王 陈兵见卫,欲敍安危,无识之徒,忽然逆战,前旌未举,即自披猖,惊惮之情,弥以伤惻。”北史·王晞传:“人主恩私,何由可保?万一披猖,求退无地。” 唐 高适 《同观陈十六史兴碑》诗:“ 东周 既削弱,两 汉 更沦没。 西晋 何披猖,五胡相唐突。”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元年:“吾奉詔讨贼,不幸部曲叛散,欲入朝自诉,又为 绍荣 所隔,披猖至此。”
(3).飞扬。 唐 唐彦谦 《春深独行马上有作》诗:“日烈风高野草香,百花狼籍柳披猖。”
《漢語大詞典》:焦烂(焦爛)
(1).烧焦而糜烂。法苑珠林卷三四:“愿凡所宣译,传流后世,咸共弘通,今於众前,发诚实誓: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焦烂。” 清 方苞 《左忠毅公逸事》:“﹝ 左公 ﹞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
(2).形容残破。 清 唐孙华 《国学进士题名碑》诗:“从此中原竟焦烂,坐见荆棘埋铜驼。”
(3).崩溃灭亡。南史·陈伯之传:“北虏僭号中原,多歷年所,恶积祸盈,理至焦烂。”一本作“燋烂。”
(4).犹言焦头烂额。喻处境窘迫、狼狈。法苑珠林卷九十:“迷徒障重,弃三车而弗御;漂沦苦海,任焦烂而不疲。”
《漢語大詞典》:露盖(露蓋)
(1).车无帷盖。仪仗不整貌。借指君王栉风沐雨,戎马倥偬或蒙尘遭难。史记·萧相国世家:“ 汉 三年, 汉王 与 项羽 相距 京 索 之閒,上数使使劳苦丞相。 鲍生 谓丞相曰:‘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 宋 岳珂 桯史·献陵疏文:“恭惟 大行孝慈渊圣皇帝 ,夙躋上圣,遽辱多艰,嗣服几年,躬勤庶政。屈尊絶域,本为生灵,已深露盖之嗟,更剧輬车之痛。”按, 孝慈渊圣皇帝 指 宋钦宗 。
(2).泛指劳苦狼狈貌。 宋 陆游 《谢晁运使启》:“焦头烂额,本资众力之同;露盖暴衣,至屈使华之重。”
《漢語大詞典》:头焦额烂(頭焦額爛)
形容十分狼狈窘迫。《尺牍新抄》卷七:“非苦非甜,入之头焦额烂,脱之无奈丝牵。” 赵朴初 《滴水集·刮地风·咏风暴》:“火山随处是,绞索自家拴。岂止是头焦额烂!”参见“ 焦头烂额 ”。
分類:狼狈窘迫
《漢語大詞典》:焦头烂额(焦頭爛額)
(1).形容被火烧伤得很严重。《淮南子·说山训》“ 湻于髠 之告失火者,此其类” 汉 高诱 注:“ 湻于髠 , 齐 人也。告其邻,突将失火,使曲突徙薪。邻人不从,后竟失火。言者不为功;救火者焦头烂额为上客。”《三国演义》第五十回:“此时人皆饥倒,马尽困乏。焦头烂额者扶策而行,中箭着枪者勉强而走。” 峻青 《海啸》第三章:“他们的马匹和衣服都冒着白烟,一个个都烧得焦头烂额。”
(2).指牺牲惨重。 宋 陆游 《戍卒说沈黎事有感》诗:“焦头烂额知何补?弭患从来贵未形。”
(3).喻处境狼狈或十分窘迫。 巴金 《关于〈第四病室〉》:“那个小公务员因为父亲患病和死亡给弄得焦头烂额。”
《漢語大詞典》:弃甲曳兵(棄甲曳兵)
(1).丢掉铠甲,拖着兵器。形容战败逃跑的狼狈相。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尹侍御奏折:“而乃弃甲曳兵,望风奔溃, 广平 一带,州县纷然瓦解。” 杨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记》第六章第一节:“敌弃甲曳兵,退至二道桥。”
(2).泛指失败。比喻论争失败后的狼狈状态。 梁启超 《申论种族革命与政治革命之得失》:“于是乎所谓国民总意説,不得不弃甲曳兵,设遯词焉,而变为国民多数説。” 吴玉章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十:“在《民报》坚决有力的进攻下,《新民丛报》终于弃甲曳兵、完全失败,最后不得不宣告停刊。”
《漢語大詞典》:梁昌
亦作“ 梁倡 ”。 谓处境狼狈,进退失据。《楚辞·王逸〈九思·疾世〉》:“居嵺廓兮尠畴,远梁昌兮几迷。”自注:“梁昌,陷据失所也,迷惑欲还也。”三国志·魏志·毌丘俭传“将士诸为 俭 钦 所迫胁者,悉归降”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文钦 《与郭淮书》:“孤军梁昌,进退失所。”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而疏迟迂阔,不达事要,见机不作,所为无成,居己梁倡,受任不举。” 南朝 梁 江淹 《被黜为吴兴令辞建平王笺》:“ 淹 迺梁昌,自投东极。”
分類:处境狼狈
《漢語大詞典》:鼻蹋嘴歪
形容疲累不堪或十分狼狈的样子。例如:这几天我忙得鼻蹋嘴歪!
分類:不堪狼狈
《漢語大詞典》:抱头鼠窜(抱頭鼠竄)
形容急忙逃走的狼狈相。 宋 苏轼 《代侯公说项羽辞》:“夫 陆贾 ,天下之辩士,吾前日遣之,智穷辞屈,抱头鼠窜,颠狈而归,仅以身免。”《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颜俊 满面羞惭,敢怒而不敢言,抱头鼠窜而去。” 清 魏源 《道光洋艘征抚记上》:“抱头鼠窜者,胆裂之不暇,冯河暴虎者,虚骄而无实。”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一:“当时激愤了工人,挥起拳来就要上去打;他那鬼头,也只得抱头鼠窜了。”
《漢語大詞典》:尿流屁滚
形容惊慌狼狈之态。 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一折:“不消 伍相国 费力,只我 伯嚭 身上,包杀的他尿流屁滚。”
分類:惊慌狼狈
《漢語大詞典》:曳兵弃甲(曳兵棄甲)
拖着兵器,丢掉铠甲。形容打败仗逃跑时的狼狈相。 陈毅 《过汾河平原》诗:“丘貉古今同一慨,曳兵弃甲暗投降。”
《漢語大詞典》:奉头鼠窜(奉頭鼠竄)
狼狈逃窜貌。奉,通“ 捧 ”。汉书·蒯通传:“ 常山王 奉头鼠窜,以归 汉王 。” 颜师古 注:“言其迫窘逃亡,如鼠之藏窜。”宋史·宦者传三·方腊:“平生 童太师 作几许威望,及临事,乃蓄缩畏慑,奉头鼠窜,何面目复见天子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农人:“女见狐奉头鼠窜而去,自是遂安。”
分類:狼狈逃窜
《漢語大詞典》:狐奔鼠窜(狐奔鼠竄)
形容狼狈逃窜之状。宋书·索虏传:“顷诛讨 蛮 髦,事止畿服,或有狐奔鼠窜,逃首北境,而輒便苞纳,待之若旧,资其粮仗,纵为寇贼。”
分類:狼狈逃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