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25,分6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典故(续上)
尧母
瑶水
玉山
遇骊山母
紫云车
词典
父母
王母
慈母
阿母
云母
老母
母子
祖母
母仪
子母
典故
尧母


《汉书》卷九十七上《外戚传·钩弋赵倢?传》
拳夫人进为倢?,居钩弋宫,大有宠,太始三年生昭帝,号钩弋子。任身十四月乃生,上曰:「闻昔尧十四月而生,今钩弋亦然。」乃命其所生门曰尧母门。

例句

贵藩尧母族,外戚汉家亲。 宋之问 梁宣王挽词三首

典故 
相关人物
周穆王
 
西王母


《穆天子传》卷一
吉日甲子,天子宾于西王毋。……乙丑,天子觞西王毋于瑶池之上,西王毋为天子谣。

例句

所宜巢三鸟,影入瑶池碧。 刘驾 琪树下因吟六韵呈先达者

周王久谢瑶池赏,汉主悬惭玉树宫。 姚崇 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即此神仙对琼圃,何烦辙迹向瑶池。 徐彦伯 苑中遇雪应制

瑶池醉月劳仙梦,玉辇乘春却帝恩。 戴叔伦 汉宫人入道

秋暮瑶池宴,归来乐未穷。 李白 上之回

入侍瑶池宴,出陪玉辇行。 李白 秋夜独坐怀故山

不知瑶水宴,谁和白云篇。 李群玉 九日陪崔大夫宴清河亭

当思八荒外,逐日向瑶池。 李群玉 骢马

崭崭整冠佩,侍宴坐瑶池。 杜牧 杜秋娘诗

瑶池罢游宴,良乐委尘沙。 杜牧 骕骦骏

惜哉瑶池饮,日宴昆崙丘。 杜甫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倒悬瑶池影,屈注苍江流。 杜甫 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杜甫 秋兴八首之五

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瑶池供寿酒,银汉丽宸章。 杨巨源 春日奉献圣寿无疆词十首之一

天人持此扶衰病,胜得瑶池水一瓶。 杨巨源 石水词二首之二

好临王母瑶池发,合傍萧家粉水开。 皮日休 行次野梅

瑶池惭洞澈,金镜让澄明。 卢纶 清如玉壶冰

璧沼宁堪比,瑶池讵可俦。 郑俞 赋得玉水记方流

愿罢瑶池宴,来观农扈春。 陈子昂 奉和皇帝上礼抚事述怀应制

日耽瑶池乐,岂伤桃李时。 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之二十六

瑶池何悄悄,鸾鹤烟中栖。 韩翃 经月岩山

昼洒瑶台五云湿,夜行金烛七星齐。 韩翃 赠别华阴道士

君乘之觞于瑶池之上兮,三光罗列而在下。 顾况 朝上清歌

典故
相关人物
西王母

参考典故
玉人


《山海经·西山经》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晋·郭璞注:「此山多玉石,因以名云。」
《穆天子传》
「谓之群玉之山。」

简释

玉山:喻男子体形或醉态。唐李白《襄阳歌》:“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


例句

未谙沧海路,何处玉山岑。 李商隐 摇落

玉山高与阆风齐,玉水清流不贮泥。 李商隐 玉山

典故
遇骊山母


《太平广记》卷六十三〈女仙八·骊山姥〉~394~
骊山姥,不知何代人也。李筌好神仙之道,常历名山,博采方术。至嵩山虎口岩石室中,得黄帝《阴符》本,绢素书,缄之甚密。题云:「大魏真君二年七月七日,道士寇谦之藏之名山,用传同好。」以糜烂,筌抄读数千遍,竟不晓其义理。因入秦,至骊山下,逢一老母,鬓髻当顶,馀发半垂,弊衣扶杖,神状甚异。路旁见遗火烧树,因自言曰:「火生于木,祸发必克。」筌闻之惊,前问曰:「此黄帝《阴符》秘文,母何得而言之?」母曰:「吾受此符,已三元六周甲子矣。三元一周,计一百八十年,六周共计一千八十年矣(「一千八十年矣」原作「一千八年」。据陈校本改)。少年从何而知?」筌稽首载拜,具告得符之所,因请问玄义。使筌正立,向明视之曰:「受此符者,当须名列仙籍,骨相应仙,而后可以语至道之幽妙,启玄关之锁钥耳。不然者,反受其咎也。少年颧骨贯于生门,命轮齐于日角,血脉未减,心影不偏,性贤而好法,神勇而乐智,真吾弟子也!然四十五岁,当有大厄。」因出丹书符一通,贯于杖端,令级跪而吞之。曰:「天地相保。」于是命坐,为说《阴符》之义曰:「阴符者,上清所秘,玄台所尊,理国则太平,理身则得道。非独机权制胜之用,乃至道之要枢,岂人间常典耶?昔虽有(明抄本「虽有」作「蚩尤」。)暴横,黄帝举贤用能,诛强伐叛,以佐神农之理。三年百战,而功用未成。斋心告天,罪己请命。九灵金母命蒙狐之使,授以玉符,然后能通天达诚,感动天帝。命玄女教其兵机,赐帝九天六甲兵信之符,此书乃行于世。凡三百馀言,一百言演道,一百言演法,一百言演术。上有神仙抱一之道,中有富国安民之法,下有强兵战胜之术。皆出自天机,合乎神智。观其精妙,则黄庭八景,不足以为玄;察其至要,则经传子史,不足以为文;较其巧智,则孙吴韩白,不足以为奇。一名黄帝天机之书。非奇人不可妄传,九窍四肢不具、悭贪愚痴、骄奢淫佚者,必不可使闻之。凡传同好,当斋而传之。有本者为师,受书者为弟子。不得以富贵为重、贫贱为轻,违之者夺纪二十。每年七月七日写一本,藏名山石岩中,得加算。本命日诵七遍,益心机,加年寿,出三尸,下九虫,秘而重之,当传同好耳。此书至人学之得其道,贤人学之得其法,凡人学之得其殃,职(明钞本、陈校本「职」作「识」)分不同也。经言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盖泄天机也。泄天机者沉三劫,得不戒哉!」言讫,谓筌曰:「日已晡矣,吾有麦饭,相与为食。」袖中出一瓠,命筌于谷中取水。既满,瓠忽重百馀斤,力不能制而沉泉中。却至树下,失姥所在,惟于石上留麦饭数升。怅望至夕,不复见姥,筌食麦饭。自此不食,因绝粒(粒字原阙,据明钞本、许刻本补)求道,注《阴符》,述二十四机,著《太白阴经》,述《中台志阃外春秋》。以行于世。仕为荆南节度副使仙州刺史。
典故
紫云车

相关人物
西王母


《博物志》卷八《史补》
汉武帝好仙道……时西王母遣使乘白鹿告帝当来,乃供帐九华殿以待之。七月七日夜漏七刻,王母乘黄云车而至于殿西。

例句

聘之碧瑶佩,载以紫云车。 杜牧 张好好诗

《國語辭典》:父母  拼音:fù mǔ
1.父亲和母亲。《文选。潘岳。寡妇赋》:「少丧父母,适人而所天又殒。」《红楼梦》第六七回:「想起父母双亡,又无兄弟,寄居亲戚家中。」
2.父母官的简称。参见「父母官」条。
《國語辭典》:父母官  拼音:fù mǔ guān
古代称州县等地方官为「父母官」。《水浒传》第一四回:「恐日后父母官问时,保正也好答应。」
《國語辭典》:王母  拼音:wáng mǔ
1.神话传说中的女神。汉。张衡〈思玄赋〉:「聘王母于银台兮,羞玉芝以疗饥。」南朝宋。颜延之〈赭白马赋〉:「觐王母于昆墟,要帝台于宣岳。」参见「西王母」条。
2.祖母。《尔雅。释亲》:「父之考为王父,父之妣为王母。」
3.官妓。元。杨显之《酷寒亭》楔子:「我当了三年王母,如今纳了官衫帔子,改嫁良人去也。」
《國語辭典》:慈母  拼音:cí mǔ
1.慈爱的母亲。《孟子注疏》汉。赵岐。题辞:「孟子生有淑质,夙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三国演义》第一一四回:「王经正在廷尉厅下,忽见缚其母至。经叩头大哭曰:『不孝子累及慈母矣!』」
2.称谓。称父亲的妾。因奉父命而养育自己成人,故称为「慈母」。《仪礼。丧礼》:「传曰:『慈母者何也?』传曰:『妾之无子者。』」
《國語辭典》:阿母  拼音:ā mǔ
称谓:(1)称母亲。《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2)称乳母。见通俗编。称谓。
《國語辭典》:云母(雲母)  拼音:yún mǔ
是一种造岩矿物的统称。成分为含钠、钾、镁、铁与铝等的片状矽酸盐。有良好解理,可剥裂如纸,能耐高温,绝缘性佳,是重要的电气绝缘材料。多产于花岗岩及伟晶岩中。也称为「云精」。
《漢語大詞典》:云母竹(雲母竹)
竹名。相传 安徽省 凤阳县 南有 云母山 ,山上有云母石,产大竹。竹皮色与云母石相似,因名。初学记卷二八引 晋 郭义恭 《广志》:“云母竹,大竹也。” 唐 皮日休 《洛中寒食》诗之二:“ 洛水 万年云母竹, 汉 陵千载野棠花。” 元 李衎 《竹谱详录·竹品谱·云母竹》:“云母竹,簜竹之巨者也。《濠梁图经》曰:出 钟离 南四十里 云母山 。山有云母石,竹皮之色似之,因以为名。” 明 谢肇浙 《五杂俎·物部二》:“云母竹一节可为船。”
《國語辭典》:老母  拼音:lǎo mǔ
年老的母亲。《列子。力命》:「吾尝三战三北,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三国演义》第一五回:「策老母家小,皆在曲阿,必将被害。」
《國語辭典》:母子  拼音:mǔ zǐ
1.母与子。汉。祢衡〈鹦鹂赋〉:「痛母子之永隔,哀伉俪之生离。」《儒林外史》第一回:「王冕拜辞了母亲,又拜了秦老两拜,母子洒泪分手。」
2.指本金和利息。如:「如此母子相生,几年后就有一笔可观的积蓄了!」
《國語辭典》:祖母  拼音:zǔ mǔ
称谓。尊称父亲的母亲。今亦称母亲的母亲。《礼记。丧服小记》:「祖父卒,而后为祖母后者三年。」晋。李密〈陈情表〉:「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馀年。」
《國語辭典》:母仪(母儀)  拼音:mǔ yí
为人母的典型轨范。《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光武郭皇后纪》:「郭主虽王家女,而好礼节俭,有母仪之德。」《三国演义》第四回:「皇太后教无母仪,统政荒乱,永乐太后暴崩,众论惑焉。」
《漢語大詞典》:子母
(1).母子。亦指母女。孟子·离娄下:“夫 章子 ,岂不欲有夫妻子母之属哉?”史记·高祖本纪:“老父已去, 高祖 适从旁舍来, 吕后 具言客有过,相我子母皆大贵。”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 法本 众僧徒,别了 鶯鶯 、夫人子母,佛堂里自监覷,覷着收拾铺陈来的什物。”《水浒传》第二回:“两个恐怕连累,只得去殿帅府首告:‘ 王教头 弃家在逃,子母不知去向。’”
(2).指大小、主从关系。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八:“昔闻 东陵 瓜,近在 青门 外。连畛距阡陌,子母相钩带。”《通志·总序》:“文有子母,主类为母,从类为子。凡为字书者皆不识子母。”
(3).古称钱币轻而币值低者为子,重而币值高者为母。国语·周语下“古者天灾降戾,於是乎量资币、权轻重,以振救民。民患轻,则为作重币以行之,於是乎有母权子而行,民皆得焉” 三国 吴 韦昭 注:“重曰母,轻曰子。以贸物,物轻则子独行,物重则以母权而行之也。子母相通,民皆得其欲也。” 唐 杜甫 《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之五:“夫时患钱轻,以至於量资币,权子母。代復改铸,或行乎前榆荚、后契刀。” 仇兆鳌 注引 应劭 曰:“母,重也,其大倍,故为母。子,轻也,其轻小半,故为子。”
(4).犹言本利。子,利息;母,本金。 唐 柳宗元 《道州文宣王碑》:“立廩以周食,圃畦以毓蔬,权其子母,赢且不竭。”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秀姑》:“获百金,入都营运。半年,子母几相等。” 金和 《印子钱》诗:“今日与女钱十千,明日与我三百钱,三百復三百,如此五十日,累累十五千,子母偿始毕。”
(5).指杯盘。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一:“ 龙朔 年已来,百姓饮酒作令,云:‘子母相去离,连臺拗倒。’子母者,盏与盘也;连臺者,连盘拗倒盏也。”
《漢語大詞典》:瑶水
(1).即 瑶池 。《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至如 夏后 两龙,载驱璿臺之上; 穆满 八骏,如舞 瑶水 之阴。” 刘良 注:“ 瑶水 , 瑶池 也。” 北周 庾信 《道士步虚词》:“停鸞讌 瑶水 ,归路上鸿天。” 唐 李白 《古风》之四三:“ 瑶水 闻遗歌,玉杯竟空言。” 宋 徐积 《管春风》诗:“春风消息苦不远, 瑶臺 、 瑶水 冰霜浅。”参见“ 瑶池 ”。
(2).形容冰雪覆盖的河流。 唐 许浑 《玩残雪寄江南尹刘大夫》诗:“素质添瑶水,清光散玉峯。”
《國語辭典》:瑶池(瑤池)  拼音:yáo chí
1.仙界的天池,传说中在昆崙山上,周穆王西征曾在此受西王母宴请。后泛指神仙居住的地方。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却待要宴瑶池七夕会,便银汉水两分开。」《西游记》第五回:「大仙是个光明正大之人,就以他的诳语作真,道:『常年就在瑶池演礼谢恩,如何先去通明殿演礼,方去瑶池赴会?』」
2.地名。汉车师地,唐置瑶池都护府,后改为金满县,即今新疆阜康县。
《國語辭典》:瑶池(瑤池)  拼音:yáo chí
1.仙界的天池,传说中在昆崙山上,周穆王西征曾在此受西王母宴请。后泛指神仙居住的地方。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却待要宴瑶池七夕会,便银汉水两分开。」《西游记》第五回:「大仙是个光明正大之人,就以他的诳语作真,道:『常年就在瑶池演礼谢恩,如何先去通明殿演礼,方去瑶池赴会?』」
2.地名。汉车师地,唐置瑶池都护府,后改为金满县,即今新疆阜康县。
《國語辭典》:玉山  拼音:yù shān
1.连年下雪的山。《晋书。卷三五。裴秀传》:「楷风神高迈,容仪俊爽,博涉群书,特精理义,时人谓之『玉人』,又称『见裴叔则如近玉山,映照人也』。」唐。韦庄〈对雪献薛常侍〉诗:「皓鹤缡褷不辨,玉山重叠冻相连。」
2.神话传说中西王母所居住的山。《山海经。西次三经》:「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
3.山名。台湾最高峰,高三九五二公尺,位于台湾中部的嘉义、南投、高雄三县交界处,在北回归线以北、嘉义市正东。冬季经常积雪,所以称为「玉山」,日治时代称为「新高山」。
4.县名。在江西省东北,濒信江西岸。因境内有怀玉山而得名。浙赣铁路经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