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柴桑  拼音:chái sāng
1.地名。位于江西省九江县西南。汉置,属豫章郡。东汉建安十三年,曹操南下取荆州,刘备派诸葛亮见孙权于此。晋陶潜故里。
2.借指故里。唐。杜甫 公安送李二十九弟晋肃入蜀余下沔鄂诗:「正解柴桑缆,仍看蜀道行。」
《國語辭典》:佛狸(佛貍)  拼音:bì lí
北魏太武帝的小名,今扬州有佛狸祠。宋。辛弃疾 永遇乐。千古江山词:「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明。吴伟业〈满江红。沽酒南徐〉词:「记当年阿童东下,佛狸深入。」
《漢語大詞典》:连州(連州)
(1).一州又一州。汉书·王莽传下:“盗贼始发,其原甚微……朝廷忽略,不輒督责,遂至延曼连州。”
(2).州名。 隋 置州,以州西南有 黄连岭 而名。 唐 辖境相当今 广东省 连县 、 连南县 、 阳山县 等地。 元 升为路,寻复旧。 明 清 皆属 广州府 。1911年废,改本州为县,属 广东省 。 唐 韩愈 《送惠师》诗:“自来 连州 寺,曾未造城闉。” 清 宋翔凤《题〈宝庆图经形势疆域篇〉》诗之三:“八排在 连州 ,羣 傜 所巢穴。”
(3).州名。今 四川省 筠连县 一带。新唐书·地理志七下:“ 连州 ,县六: 当为 、 都寧 、 逻游 、 罗龙 、 加平 、 清坎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四川五·遵义府》:“ 筠连县 ,本 夜郎 属境, 唐 置羈縻 筠 连 二州,属 戎州都督府 。 宋 因之。 元 并为 筠连州 ,属 永寧路 。 明 初降州为县。”
《國語辭典》:龙口(龍口)  拼音:lóng kǒu
1.龙的嘴巴。
2.地名。在山东省黄县西渤海沿岸,民国三年自辟商埠。
《国语辞典》:歙县(歙县)  拼音:shè xiàn
县名。位于安徽省东南,因县东南有歙浦而得名。京赣铁路经此,县民以制造笔、墨、砚为业。县内以产茶、木材为大宗,其墨、枇杷、蜜枣驰名全国。其西北黄山为著名游览及疗养胜地。
《漢語大詞典》:鼎门(鼎門)
(1).城门名。旧 洛阳 城东南有 鼎门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 郟 ,山名, 鄏 ,地邑也。十年定鼎为王之东都,谓之新邑,是为王城。其城东南,名曰 鼎门 ,盖九鼎所从入也。” 唐 刘禹锡 《奉和裴令公新成绿野堂即书》:“蔼蔼 鼎门 外,澄澄 洛水 湾。” 唐 李贺 《许公子郑姬歌》:“桂开客花名 郑袖 ,入 洛 闻香 鼎门 口。”
(2).城门名。旧 丹阳 郡门。《文选·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诗》:“驱车 鼎门 外,思见 昭丘 阳。” 张铣 注:“ 鼎门 , 丹阳 郡门也。”
(3).名门贵族。 唐 王勃 《常州刺史平原郡开国公行状》:“公鼎门疏照,穴岫翔辉。”
《漢語大詞典》:杨子渡(楊子渡)
古津渡名。在今 江苏省 邗江 南有 杨子桥 ,古时在 长江 北岸,由此南渡 京口 ,为 江 滨要津。今距 江 已远,仅通运河。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一:“﹝ 唐许浑 ﹞《寄卢郎中》《赠闲师》皆以 庾 楼对 萧 寺。见於其他篇咏,以杨柳对蒹葭,以 杨子渡 对 越王臺 者甚多。”
《漢語大詞典》:石钟山(石鐘山)
在 江西省 北部 湖口县 县城附近。城南有 上钟山 ,城北有 下钟山 ,合称“双钟”。下钟山以陡壁临 长江 ,最为险要。山皆高五、六百尺,周十里许,其势相向,下多罅穴,水石相击,声如洪钟,故名。 宋 苏轼 有《石钟山记》。参阅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西三·九江府》
《漢語大詞典》:收箭
相传 射的山 南有 白鹤山 ,此鹤为仙人取箭。 汉 太尉 郑弘 曾于此山采薪,拾得一箭。顷有人寻觅, 弘 还之,问何所欲。 弘 知其为仙人,曰:尝患 若耶溪 载薪为难,愿得旦南风,暮北风。后果如愿。事见《后汉书·郑弘传》。 李贤 注引 南朝 宋 孔灵符 《会稽记》。后用为咏鹤之典。 清 吴伟业 《题朱子葵鹤洲草堂》诗:“仙人收箭云归浦,道士开笼月满天。”参阅 宋 施宿 等会稽志
《国语辞典》:左营(左营)  拼音:zuǒ yíng
地名。位于高雄市,东有半屏山,南有寿山。风景秀丽,有春秋阁、孔子庙等名胜古迹。
《漢語大詞典》:云母竹(雲母竹)
竹名。相传 安徽省 凤阳县 南有 云母山 ,山上有云母石,产大竹。竹皮色与云母石相似,因名。初学记卷二八引 晋 郭义恭 《广志》:“云母竹,大竹也。” 唐 皮日休 《洛中寒食》诗之二:“ 洛水 万年云母竹, 汉 陵千载野棠花。” 元 李衎 《竹谱详录·竹品谱·云母竹》:“云母竹,簜竹之巨者也。《濠梁图经》曰:出 钟离 南四十里 云母山 。山有云母石,竹皮之色似之,因以为名。” 明 谢肇浙 《五杂俎·物部二》:“云母竹一节可为船。”
《漢語大詞典》:挹斗扬箕
《诗。小雅。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孔颖达疏:"言维此天上,其南则有箕星,不可以簸扬米粟;维此天上,其北则有斗星,不可以挹?其酒浆。"因以"挹斗扬箕"谓徒有虚名。
《漢語大詞典》:定鼎门(定鼎門)
唐 代东都 洛阳 城南有三门,其正南名 定鼎门 。旧唐书·武攸绪传:“ 攸绪 应召至都,授太子宾客。寻请归 嵩山 ,制从之,令京官五品以上饯送于 定鼎门 外。” 唐 韩愈 《送郑十校理序》:“于其行日,分司吏与留守之从事,窃载酒肴,席 定鼎门 外,盛宾客以饯之。”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文章》:“ 长寿 三年, 则天 徵天下铜五十万餘斤,铁三百三十餘万,钱二万七千贯,於 定鼎门 内铸八棱铜柱,高九十尺,径一丈二尺,题曰‘大周万国述德天枢’。” 清 徐松 唐两京城坊考卷五:“东京城……南面三门,正南曰 定鼎门 。”参见“ 鼎门 ”。
《漢語大詞典》:鼎门(鼎門)
(1).城门名。旧 洛阳 城东南有 鼎门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 郟 ,山名, 鄏 ,地邑也。十年定鼎为王之东都,谓之新邑,是为王城。其城东南,名曰 鼎门 ,盖九鼎所从入也。” 唐 刘禹锡 《奉和裴令公新成绿野堂即书》:“蔼蔼 鼎门 外,澄澄 洛水 湾。” 唐 李贺 《许公子郑姬歌》:“桂开客花名 郑袖 ,入 洛 闻香 鼎门 口。”
(2).城门名。旧 丹阳 郡门。《文选·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诗》:“驱车 鼎门 外,思见 昭丘 阳。” 张铣 注:“ 鼎门 , 丹阳 郡门也。”
(3).名门贵族。 唐 王勃 《常州刺史平原郡开国公行状》:“公鼎门疏照,穴岫翔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