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议长论短(议长论短)  拼音:yì cháng lùn duǎn
评说别人的是非。如:「在人后议长论短是不道德的。」
分类:评说是非
《国语辞典》:黑白来(黑白来)  拼音:hēi bái lái
闽南方言。指不分黑白、是非而乱来。
《国语辞典》:对不是(对不是)  拼音:duì bù shì
对證各人的是非真假。《崇祯本金瓶梅》第五一回:「他听见俺娘说,不拘几时要对这话,他也就慌了;要是我,你两个当面锣对面鼓的对不是?」
《国语辞典》:白说绿道(白说绿道)  拼音:bái shuō lǜ dào
随意批评是非。《水浒传》第二一回:「那婆子吃了许多酒,口里只管夹七带八嘈。正在那里张家长,李家短,白说绿道。」也作「说长道短」。
《国语辞典》:不顾曲直(不顾曲直)  拼音:bù gù qū zhí
含混是非、不瞭解事情真相。如:「自从发生这件事后,他对大家便时常不顾曲直地乱发脾气。」
《国语辞典》:不管一二  拼音:bù guǎn yī èr
不论是非情由,不顾后果。《西游记》第二六回:「你这猴子,不管一二,到处里闯祸。」
《国语辞典》:不管皂白(不管皂白)  拼音:bù guǎn zào bái
不分黑白。比喻人不辨别是非情由,鲁莽做事。「皂」文献异文作「皂」。《红楼梦》第一二回:「只见黑魆魆的来了一个人,贾瑞便意定是凤姐,不管皂白,饿虎一般,……抱到屋里炕上。」也作「不分皂白」。
《国语辞典》:不识高低(不识高低)  拼音:bù shì gāo dī
不能分别是非好坏。《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相公白龙鱼服,隐姓潜名,倘或途中小辈不识高低,有毁谤相公者,何以处之?」《警世通言。卷一七。钝秀才一朝交泰》:「谁知世人眼浅,不识高低。闻知异乡公子如此形状,必是个浪荡之徒,便有锦心绣肠,谁能信他?谁能请他?」
《国语辞典》:地下钱庄(地下钱庄)  拼音:dì xià qián zhuāng
凡是非法经营金融业务者,均可称为「地下钱庄」。
《国语辞典》:不知皂白(不知皂白)  拼音:bù zhī zào bái
不辨黑白。比喻人不辨是非情由。「皂」文献异文作「皂」。《初刻拍案惊奇》卷六:「还错认做家里夫妻做事一般,不知一个皂白,凭他轻薄。」也作「不分皂白」。
《国语辞典》:打破迷关(打破迷关)  拼音:dǎ pò mí guān
指突破迷妄,觉悟是非。《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既然打破迷关,若不及早回头,定然皇天不佑。」《三侠五义》第三八回:「你相公入了情魔了,一时也化解不开,须到开封府告去,方能打破迷关。」
《国语辞典》:评判人(评判人)  拼音:píng pàn rén
评定是非、胜负、优劣的人。如:「客观公正,是一位评判人应有的守则。」
《国语辞典》:天睁眼(天睁眼)  拼音:tiān zhēng yǎn
天意明察是非,善恶有报。如:「这段冤屈终能平反,真是天睁眼!」
《國語辭典》:盖棺论定(蓋棺論定)  拼音:gài guān lùn dìng
人一生的是非功过,要到死后才能论定。《明史。卷一八二。刘大夏传》:「人生盖棺论定,一日未死,即一日忧责未已。」也作「盖棺事定」。
《漢語大詞典》:公是公非
公认的是非。 唐 刘禹锡 《天论上》:“人能胜乎天者,法也。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天下之人蹈道必赏,违之必罚。” 唐 李翱 《答皇甫湜书》:“故欲笔削国史,成不刊之书,用 仲尼 褒贬之心,取天下公是公非为本。” 清 赵翼 《戏为迭字体》诗:“公是公非订弟兄,徐行疾行携子姪。” 伍修权 《关于控诉美国侵略中国案的发言稿》:“全世界的公是公非是不容颠倒的。”
分類:公认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