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控御  拼音:kòng yù
控马使就范。亦比喻治人。《晋书。卷六二。刘琨传》:「琨善于怀抚,而短于控御。」
《漢語大詞典》:御辔(御轡)
(1).马缰绳。喻指控制、约束之物。后汉书·虞诩传:“法禁者俗之隄防,刑罚者人之御轡。”一本作“ 衔轡 ”。
(2).驾驭车马。 北周 庾信 《周太子太保步陆逞神道碑》:“岂若五王登朝,必司宾主之礼;六龙御轡,取定鸞和之节。” 倪璠 注:“驾部掌车舆牛马等物,故云是矣。”
(3).比喻控御天下。 南朝 梁 沈约 《齐明帝谥议》:“御轡不迷,寧藉听於襄野;大川可济,不待备於舟檝。”
《國語辭典》:引渡  拼音:yǐn dù
一国将在其领域外犯罪或受科刑而现居于境内的人,应有关国家的请求,交由该国追诉或处罚。惟政治犯,在国际法上以不引渡为原则。
《漢語大詞典》:诬指(誣指)
无中生有地指控。 明 海瑞 《吴吉祥人命参语》:“ 吴湘 计使 吉祥 脱逃,遂诬指 吉祥 打死,似亦一説可通。”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二节:“ 耶律乙辛 害太子后,借此兴起大狱,陷害异己,诬指他们参预废立阴谋,任意治罪。” 秦牧 《长街灯语·大家欢迎丰富多采的文化》:“好些青年人冒着危险,把被诬指为‘毒草’的好书换上封皮,继续在各种场合辛勤阅读。”
《国语辞典》:战犯法庭(战犯法庭)  拼音:zhàn fàn fǎ tíng
专为审判战犯所设立的国际法庭。国际战犯法庭有权指控某些组织、团体或个人的罪行,并加以审判,而被告也有事先获得起诉书副本及聘请辩护律师等权利。历史上最著名的战犯法庭成立于西元一九四五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纽伦堡大审(Nuremberg trials),主要的审判对象为德国纳粹分子,可惜因缺乏先例及审判过程的公平性受到质疑,故此一案例并未得到一致认同。
《国语辞典》:听證(听證)  拼音:tīng zhèng
一种在有决策权的机构或官员前,表达自我主张或对抗他人指控的机会。最早仅限于陪审团面前的司法审理,而后人权扩张,乃产生行政听證。今美国国会有立法听證的惯例,以表明其公平性。
《漢語大詞典》:柑勒
柑与勒皆制马之具。喻指控制、约束的手段。后汉书·崔寔传:“自数世以来,政多恩贷,驭委其轡,马駘其衔,四牡横奔,皇路险倾,方将柑勒鞬輈以救之,岂暇鸣和鸞,清节奏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