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憺折
犹慑服。 宋 陈绎 《新修西府记》:“夫善用兵者,使之至於无兵;善治兵者,治之於无事。然后天子之威刑震耀,偃然憺折於万里之外。”
分類:慑服
《漢語大詞典》:执服(執服)
慑服。因畏惧而服从。汉书·陈咸传:“下吏畏之,豪彊执服,令行禁止,然亦以此见废。”
《國語辭典》:镇压(鎮壓)  拼音:zhèn yā
1.以武力禁止暴乱,如:「镇压暴民」。《三国演义》第一三回:「帝与大臣议事于茅屋之下,诸将引兵于篱外镇压。」也作「压镇」。
2.叠压。《文选。班固。西都赋》:「禽相镇压,兽相枕藉。」
《國語辭典》:威服  拼音:wēi fú
以令人敬畏的力量逼服。《后汉书。卷八八。西域传。序》:「由此察之,戎狄可以威服,难以化狎。」《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做著那弓箭,威服乖张。」
《漢語大詞典》:威暴
慑服强暴。 汉 蔡邕 《文范先生陈仲弓铭》:“刚毅强固,足以威暴矫邪。”《艺文类聚》卷四七引 南朝 梁 刘孝绰 《司空安成康王碑铭》:“其为政也,庄敬足以范物,慈惠足以庇民,刚毅足以威暴,清贞足以励俗。”
分類:慑服强暴
《國語辭典》:震服  拼音:zhèn fú
畏惧其威望而屈服。三国魏。阮籍〈为郑冲劝晋王笺〉:「榆中以西,望风震服。」《三国演义》第三一回:「号令三军:如有下乡杀人家鸡犬者,如杀人之罪。于是军民震服。」
《漢語大詞典》:目摄(目攝)
以严厉的目光使对方慑服。史记·刺客列传:“ 荆軻 尝游过 榆次 ,与 盖聂 论剑, 盖聂 怒而目之。 荆軻 出…… 盖聂 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司马贞 索隐:“摄犹整也。谓不称己意,因怒视以摄整之也。”明史·黄道周传:“故事,必膝行前, 道周 独否, 魏忠贤 目摄之。”
《漢語大詞典》:震摄(震攝)
震惊,慑服。摄,通“ 慑 ”。三国志·魏志·刘放传“进 放 爵 西乡侯 , 资 乐阳亭侯 ” 裴松之 注引《孙资别传》:“威足以震摄彊寇,镇静疆埸。”
分類:震惊慑服
《漢語大詞典》:羁服(羈服)
羁縻使慑服。后汉书·西域传论:“ 汉 世 张騫 怀致远之略, 班超 奋封侯之志,终能立功西遐,羈服外域。”新唐书·李渤传:“宜乘平 蔡 之势,以德羈服 恆兗 无不济,则恩威畅矣。”
分類:羁縻慑服
《漢語大詞典》:服畏
慑服畏惧。后汉书·何进传:“前 竇武 欲诛内宠而反为所害者,以其言语漏泄,而五营百官服畏中人故也。”
分類:慑服畏惧
《漢語大詞典》:訹惧(訹懼)
威胁慑服。 宋 马永卿 嬾真子卷二:“盖言披剥 安州 三县,故以威名訹惧其州人,使斩其不当为刺史者。”
分類:威胁慑服
《漢語大詞典》:兵贵先声(兵貴先聲)
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后因以“兵贵先声”谓用兵贵在先以自己的声威慑服敌人。 唐 卢藏用 《陈子昂别传》:“况兵贵先声。今发半天下之兵属王,安危成败,在百日之内,何可轻以为寻常!”
《國語辭典》:杀威棒(殺威棒)  拼音:shā wēi bàng
一种刑罚。古代犯人收监前,先施以杖刑,意在挫其凶燄,使之慑服,称为「杀威棒」。元。李致远《还牢末》第二折:「旧规,犯人入牢,先吃三十杀威棒。」《醒世恒言。卷三七。杜子春三入长安》:「说声未毕,韦氏已到,按在地上,先打三百杀威棒,打得个皮开肉绽,鲜血迸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