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宾从(賓從)
亦作“賔从”。
(1).宾客的随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车马有所,宾从有代。”
(2).宾客和随从。 晋 张华 《轻薄篇》:“宾从焕络绎,侍御何芬葩。” 明 高启 《送沉左司从汪参政分省陕西》诗:“重臣分 陕 去臺端,賔从威仪尽 汉 官。” 明 唐顺之 《吴氏石亭埠新阡记》:“及公之卒也,则遂葬乎其中,而宾从戚友尝从公游者,於是又以送公之葬而至焉。” 景耀月 《长歌行》:“含意欲伸行且留,宾从杂遝多等儔。”
(3).服从;归顺。史记·五帝本纪:“於是 轩辕 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梁书·杨公则传:“ 公则 东下, 湘 部诸郡多未宾从。”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今 广州 宾从,诸郡牧守,初到任,下檐皆有油画枹木履也。”
(4).相从;随行。 三国 魏 曹植 《离思赋》:“在肇秋之嘉月,将曜师而西旗。余抱疾以宾从,扶衡軫而不怡。” 元 胡祗遹 《木兰花慢·庆翰长八十》词:“投壶雅歌文会,尽百杯、春色醉仙桃。好为昇平强健,宾从东 岱 南郊。”
《漢語大詞典》:制从(制從)
犹服从。 汉 贾谊 《治安策》:“今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
分類:服从
《漢語大詞典》:宾服(賓服)
(1).归顺;服从。管子·小匡:“故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中诸侯国,莫不宾服。”汉书·食货志上:“ 匈奴 称藩,百蛮宾服。” 宋 叶适 《上光宗皇帝札子》:“当夷狄宾服之时,则必思兼爱休息。” 清 洪楝园 《后南柯·宫议》:“仰赖吾主洪福,现在四夷宾服,国泰民安。”
(2).佩服,服贴。 元 无名氏 《猿听经》第三折:“岂不闻为官者,打一轮皂盖,列两行朱衣,亲戚称羡,乡党宾服。”红楼梦第八四回:“那给人家作了媳妇儿,怎么叫公婆不疼、家里上上下下的不宾服呢?” 萧军 《八月的乡村》六:“你不用不宾服,早早晚晚你一定能……那个时候你就服嘴了!”
《漢語大詞典》:宾将(賓將)
归顺;服从。《汉书·礼乐志》:“鐘鼓竽笙,云舞翔翔,招摇灵旗,九夷宾将。” 颜师古 注:“将犹从也。”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偶读孔明传戏成》词:“但纶巾指授, 关 河 震动,灵旗征讨,夷 汉 宾将。”
分類:归顺服从
《漢語大詞典》:伏从(伏從)
服从。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七:“自称 徐偃王 , 江 淮 诸侯皆伏从,伏从者三十六国。” 南朝 宋 谢灵运 《辨宗论》:“然渊极朗鉴,作则於上;愚民蒙昧,伏从於下。”
分類:服从
《漢語大詞典》:依遵
服从;听从。 元 无名氏 《隔江斗智》第二折:“俺二将护送新人,元帅令敢不依遵。”《天雨花》第四回:“夫人听了心大怒,畜生到底不依遵。”
分類:服从听从
《漢語大詞典》:宾伏(賓伏)
归顺;服从。《淮南子·原道训》:“海外宾伏,四夷纳职。” 唐 元结 《让容州表》:“管内诸州,多未宾伏。” 元 无名氏 《延安府》第一折:“我见他慌悚、踌躇,左右支吾,紧慢相逐,跪在街衢,哀告宾伏。”参见“ 宾服 ”。
分類:归顺服从
《漢語大詞典》:宾服(賓服)
(1).归顺;服从。管子·小匡:“故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中诸侯国,莫不宾服。”汉书·食货志上:“ 匈奴 称藩,百蛮宾服。” 宋 叶适 《上光宗皇帝札子》:“当夷狄宾服之时,则必思兼爱休息。” 清 洪楝园 《后南柯·宫议》:“仰赖吾主洪福,现在四夷宾服,国泰民安。”
(2).佩服,服贴。 元 无名氏 《猿听经》第三折:“岂不闻为官者,打一轮皂盖,列两行朱衣,亲戚称羡,乡党宾服。”红楼梦第八四回:“那给人家作了媳妇儿,怎么叫公婆不疼、家里上上下下的不宾服呢?” 萧军 《八月的乡村》六:“你不用不宾服,早早晚晚你一定能……那个时候你就服嘴了!”
《漢語大詞典》:顺服(順服)
顺从;服从;归服。后汉书·荀爽传:“覩鸟兽之文,鸟则雄者鸣鴝,雌者顺服;兽则牡为唱导,牝乃相从。”南史·刘道产传:“﹝ 刘道产 ﹞善於临职,在 雍 部政绩尤著,蛮夷前后不受化者皆顺服,百姓乐业,由此有《襄阳乐歌》,自 道产 始也。” 宋 王安石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自 夏 人顺服,蛮夷遂无大变。” 李镜池 周易通义·家人:“抓到俘虏,开始还是反抗,不肯顺服,但最后终于归服了。故吉。”
《漢語大詞典》:逊服(遜服)
顺从;服从。 明 焦竑 玉堂丛语·忠节:“皇太孙立,诸王多不逊服。”
分類:顺从服从
《漢語大詞典》:一从(一從)
(1).全都服从。韩非子·扬权:“凡上之患,必同其端,信而勿同,万民一从。” 陈奇猷 集释:“一从犹言皆从也。”
(2).一概听从或遵从。晋书·卢志传:“陛下今日之事,当一从右将军。”晋书·成恭杜皇后传:“今山陵之事,一从节俭,陵中唯洁扫而已,不得施涂车芻灵。”
(3).完全听任。 唐 高适 《重阳》诗:“岂有白衣来剥啄,一从乌帽自敧斜。” 元 乔吉 《即事》曲:“一从鞍马西东,几番衾枕朦朧。”
(4).自从。 唐 王昌龄 《寄穆侍御出幽州》诗:“一从恩遣度 瀟湘 ,塞北江南万里长。” 宋 王安石 《少年见青春》诗:“一从鬢上白,百不可见喜。”红楼梦第六八回:“妹子年轻,一从到了这里,诸事都是家母和家姐商议主张。” 毛泽东 《和郭沫若同志》诗:“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漢語大詞典》:不从(不從)
(1).不服从;不听从。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后汉书·韩棱传:“ 棱 復上疏諫,太后不从。”
(2).不追随。 南朝 齐 谢朓 《齐敬皇后哀策文》:“陋 苍梧 之不从兮,遵 鮒隅 以同壤。” 宋 王谠 唐语林·德行:“ 沉 吏部 传师 ,性和易,不从流俗。”
(3).指占卜不吉。左传·僖公三十一年:“夏四月,四卜郊,不从,乃免牲。”《穀梁传·哀公元年》:“郊,自正月至于三月,郊之时也。我以十二月下辛,卜正月上辛;如不从,则以正月下辛,卜二月上辛;如不从,则以二月下辛,卜三月上辛;如不从,则不郊矣。” 范宁 注:“意欲郊而卜,不吉,故曰不从。”
《漢語大詞典》:作新
书·康诰:“汝惟小子,乃服惟弘王,应保 殷 民。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 孔 传:“弘王道,安 殷 民,亦所以惟助王者居顺天命,为民日新之教。”本意谓教导 殷 民,服从 周 的统治。后因以“作新”比喻教化百姓,移风易俗。 宋 苏轼 《王安石赠太傅制》:“具官 王安石 少学 孔 孟 ,晚师 瞿 聃 ,罔罗六艺之遗文,断以己意;糠粃百家之陈迹,作新斯人。”
《漢語大詞典》:身长(身長)
(1).指人体的高度。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光武 ﹞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大口,隆準,日角。”古今小说·葛令公生遣弄珠儿:“身长七尺,相貌堂堂。”《说岳全传》第七五回:“身长一丈二,膂力几千斤。”
(2).衣服从肩部到下摆的长度。
身体长高。谓成年。 明 何景明 《石矶赋》:“身长而道不立,齿迈而业不周。”
《漢語大詞典》:使民
(1).统治人民,使其服从自己。管子·权修:“故曰察能授官,班禄赐予,使民之机也。”国语·周语上:“然则长众使民之道,非精不和,非忠不立,非礼不顺,非信不行。”
(2).使用民力。论语·学而:“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漢語大詞典》:顽民(頑民)
(1).本指 殷 代遗民中坚决不服从 周 朝统治的人。书·毕命:“毖 殷 顽民,迁于 洛邑 ,密邇王室,式化厥训。” 孔 传:“惟 殷 顽民,恐其叛乱,故徙於 洛邑 ,密近王室,用化其教。”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十:“‘ 武王 克 商 ,迁九鼎于 洛邑 ,义土犹或非之。’义士即《多士》所谓‘迁 殷 顽民’者也。由 周 而言,则为顽民;由 商 而论,则为义士矣。”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编第一章第二节:“ 殷 人被征服了以后事实上是作了奴隶,他们算是受尽了轻视和虐待的, 周 室的人称他们为‘蠢 殷 ’,称他们为‘顽民’,一直到 春秋 战国 的时候都还把他们的后人当蠢人看待。”后泛指改朝换代后仍效忠前朝的人。 宋 欧阳修 《晋祠》诗:“顽民尽迁高垒削,秋草自緑埋空垣。” 清 戴名世 《王学箕传》:“况 明 统三百年之久,岂可无一义士,四海之大,乃不许有一顽民哉!” 鲁迅 《呐喊·头发的故事》:“顽民杀尽了,遗老都寿终了,辫子早留定了, 洪 杨 又闹起来了。”
(2).愚妄不化的人。 唐 欧阳詹 《回鸾赋》:“于时厥有顽民,从愚至逆。”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健讼之误:“凡谓顽民好讼者,曰‘嚚讼’,曰‘终讼’,可也。”《老残游记》第七回:“小盗则随时随地无赖之徒,及失业的顽民,胡乱抢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