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镇压(鎮壓)
(1).亦作“ 镇厌 ”。压在下面。 汉 班固 《西都赋》:“禽相镇厌,兽相枕藉。”一本作“ 镇压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二:“ 吐谷浑 于 河 上作桥,谓之 河 属。长一百五十步,两岸纍石作基陛,节节相次,大木从横,更相镇压。” 宋 王安石 《次韵张氏女弟咏雪》:“那能镇压黄尘起,强欲侵凌白日飞。”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下》:“僵禽毙兽,镇压枕藉。” 王西彦 《风雪》三:“山冈、丛林和田野一切被雪覆盖着,镇压着了。”
(2).亦作“ 镇厌 ”。压迫;以强力、威势使慑服。 汉 仲长统 《昌言·理乱》:“当君子困贱之时,跼高天,蹐厚地,犹恐有镇厌之祸也。”晋书·唐彬传:“今诸军已至,足以镇压内外。”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刘希昂》:“此是火灾欲起,觅术士镇压之。” 宋 苏洵 《权书下·高祖》:“为大臣素所畏服,独此可以镇压其邪心。” 鲁迅 《朝花夕拾·琐记》:“我的前辈同学被 关圣帝君 镇压了一整年,就只在这时候得到一点好处,--虽然我并不深知是怎样的好处。”
(3).犹镇守。 唐 刘禹锡 《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表臣》诗:“ 夷门 天下之咽喉,昔时往往生疮疣,联翩旧相来镇压,四海吐纳皆通流。”
(4).抑制;控制。 巴金 《雨》一:“ 陈真 半晌不回答他的话,只是紧紧地咬着嘴唇,来镇压自己的心痛。” 萧红 《手》:“她坐在床上张着嘴,把下颚微微向前抬起一点,像是安然和舒畅镇压着她似的。” 骆宾基 《旅途》三:“在粮食市场上的囤积居奇,还需要从 东北 调粮去镇压市场。”
(5).压紧播种后的垄或植株行间的土壤,为使种子或植株容易吸收水分和养分。《人民日报》1979.12.27:“必要时进行适当灌溉,加强田间管理,进行镇压、中耕等,减少水分蒸发。”
(6).特指处决反革命分子。《花城》1981年第3期:“只有一个姓 李 的联保主任,早在镇反时已被镇压,不存在外逃问题。”
《漢語大詞典》:镇临(鎮臨)
犹镇守。 宋 范仲淹 《延州谢上表》:“窃以 延水 极边,东 夏 雄屏,控黠虏之衝要,歷大臣之镇临。”
分類:镇守
《漢語大詞典》:守镇(守鎮)
镇守。
分類:镇守
《漢語大詞典》:镇据(鎮據)
镇守。三国志·吴志·宗室传评:“或赞兴初基,或镇据边陲。”
分類:镇守
《漢語大詞典》:作镇(作鎮)
镇守一方。文选·张衡〈西京赋〉:“澶漫靡迤,作镇於近。” 刘良 注:“澶漫靡迤,宽长貌。言此原陵为国之近镇。” 晋 潘岳 《为贾谧作赠陆机》诗:“藩岳作镇,辅我京室。” 唐 刘禹锡 《代谢平章事表》:“处论道具瞻之地,当总戎作镇之权。”
分類:镇守守一
《漢語大詞典》:坐镇(坐鎮)
(1).安坐而以德威服人。 南朝 梁 任昉 《为萧扬州荐士表》:“ 暕 坐镇雅俗,弘益已多; 僧孺 访对不休,质疑斯在。”陈书·萧允传:“公年德竝高,国之元老,从容坐镇,旦夕自为列曹,何为方復辛苦在外!”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宰相自 张曲江 之后,称 房太尉 、 李梁公 为重德。 德宗 朝,则 崔太傅 尚用, 杨崖州 尚文……其后 贞元 末年,得 高贞公 郢 门下,亦足坐镇风俗。”
(2).官长亲自在某地镇守。 巴金 《灭亡·革命党被捕》:“这里除了有外国人统治的租界以外,还有管辖五省、坐镇 金陵 的 孙联帅 底军队。”
《漢語大詞典》:雄镇(雄鎮)
(1).犹重镇。 唐 独孤及 《江州刺史厅壁记》:“世称雄镇,且曰天府。”明史·忠义传六·王家录:“ 榆林 为天下雄镇,兵最精,将材最多。”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述异·左侯相之梦:“所歷皆巖关险塞,雄镇名都。”
(2).强有力地镇守。 宋 苏轼 《奏乞封太白山神状》:“伏见 当府 郿县 太白山 ,雄镇一方,载在祀典。” 清 邹容 《革命军·结论》:“尔之独立厅已雄镇於中央。”
《漢語大詞典》:守臣
(1).诸侯对天子或大夫对诸侯的自称。礼记·玉藻:“凡自称,天子曰予一人,伯曰天子之力臣;诸侯之於天子,曰某土之守臣某。”左传·宣公十年:“凡诸侯之大夫违,告於诸侯曰:‘某氏之守臣某,失守宗庙,敢告。’”
(2).镇守一方的地方长官。 唐 权德舆 《哭刘四尚书》诗:“士友惜贤人,天朝丧守臣。” 宋 曾巩 《明州拟辞高丽送遗状》:“州郡当其道途所出,迎劳燕饯,所以宣达陛下宠锡待遇之意,此守臣之职分也。” 清 沈初 《西清笔记·纪文献》:“《快雪堂帖》,即 涿州 冯 氏本,鬻於 闽 中,守臣得之以进。”
《漢語大詞典》:旄节(旄節)
(1).古代使臣所持的符节。用作信物。史记·秦始皇本纪“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 唐 张守节 正义:“旄节者,编毛为之,以象竹节,《汉书》云‘ 苏武 执节在 匈奴 牧羊,节毛尽落’是也。” 宋 梅尧臣 《送马仲涂司谏使北》诗:“每逆龙鳞司諫諍,又持旄节使 阴山 。” 明 夏完淳 《大哀赋》:“ 苏属国 之旄节终留, 庾开府 之江关永弃。”
(2).镇守一方的长官所拥有的节。 唐 李嘉祐 《送从弟归河朔》诗:“诸将矜旄节,何人重布衣。”新唐书·杨汝士传:“ 开成 初,繇兵部侍郎为 东川 节度使。时 嗣復 镇 西川 ,乃族昆弟,对拥旄节,世荣其门。”
(3).指仙人所执紫毛或青毛之节。 唐 王维 《送方尊师归嵩山》诗:“仙官欲往 九龙潭 ,旄节朱旛倚石龕。” 赵殿成 笺注:“真誥:‘ 老君 佩神虎之符,带流金之铃,执紫毛之节,巾金精之巾。’紫阳真人内传:‘ 衍门子 乘白鹿,执羽盖,杖青毛之节,侍从十餘玉女。’”
《漢語大詞典》:四镇(四鎮)
(1).四座大山。镇,一方的主要山岳。周礼·春官·大司乐:“凡日月食,四镇五岳崩。” 郑玄 注:“四镇,山之重大者,谓 杨州 之 会稽山 , 青州 之 沂山 , 幽州 之 医无閭 , 冀州 之 霍山 。”
(2).镇守四方的四将军。 汉 晋 之世,有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各一人,称为四镇。见文献通考·职官十三
(3). 北魏 以 碻磝 、 滑台 、 洛阳 、 虎牢 为 河南 四镇。见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地理·河南四镇
(4). 唐 代称 朔方 、 泾原 、 陇右 、 河东 四节度为四镇。见新唐书·陆贽传。又以 龟兹 、 于阗 、 疏勒 、 碎叶 为西境四镇。见新唐书·王孝杰传
《漢語大詞典》:方镇(方鎮)
指掌握兵权、镇守一方的军事长官。如 晋 持节都督, 唐 观察使、节度使、经略等。 辽 金 时皆有其职。 清 吴廷燮 著有 唐 、 辽 、 金 《方镇年表》,可参阅。晋书·范宁传:“方镇去官,皆割精兵器仗以为送故,米布之属不可称计。”新唐书·裴均传:“ 德宗 以 均 任方镇,欲遂相之。”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一:“ 开元 九年置 朔方 节度,自是始有方镇。” 清 何琇 樵香小记·翚帅师:“古者兵出於农,有事则聚而授甲役,竣则散而归田,非有营卫之屯聚,方镇之瓜分,可籍之以为变。”
《漢語大詞典》:居守
(1).留置守护。左传·成公十六年:“ 韩厥 将下军, 郤至 佐新军, 荀罃 居守。” 明 李东阳 《重修季子庙记》:“刑部尚书 白公 昂 尝读书其间,慨其敝陋,谓居守道徒曰:‘吾他日必修之。’”
(2).特指皇帝出征或巡幸时,重臣镇守京都或行部。 汉 荀悦 《汉纪·景帝纪》:“ 晁错 议,欲令上自将兵,身留居守。”新唐书·辅公祏传:“六年, 伏盛 入朝,留 公祏 居守,復令 雄诞 握兵副之。”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禨祥·甘露瑞雪:“上南巡,﹝ 顾鼎臣 ﹞奉勅居守,寻殁於位。” 清 唐甄 潜书·诲子:“天子南征,大人居守,政事取决,如 伊尹 、 周公 之摄,此 慎 之所不如也。”
(3).官名。留守的别称。 唐 韩愈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自居守 河南 尹以及百事之执事,与吾辈二县之大夫,政有所不通,事有所可疑,奚所諮而处焉?”按,此“居守”谓 东都 留守 郑馀庆 。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王公直:“既发囊,唯有人左臂,若新支解焉。羣吏乃反接,送于居守。”
(4).犹守成。 明 李东阳 《张秋》诗:“创业固不易,居守乃其常。”
《漢語大詞典》:疆臣
负镇守一方重责的高级地方官吏。 清 代称总督、巡抚为封疆大吏,省称疆吏或疆臣。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五:“﹝ 骆文忠公 ﹞饰终懋典,荣及旁孙,他疆臣未尝有也。” 梁启超 《论书法》:“今之谈国事者,輒曰恨某枢臣病国,恨某疆臣殃民。”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良以革党散布各省,久有所闻,纵係謡传,而疆臣为保治安计,亦不能不思患豫防。”
《漢語大詞典》:疆吏
(1).守卫边疆的小吏。左传·桓公十七年:“於是 齐 人侵 鲁 疆,疆吏来告。” 唐 常衮 《加朱希彩幽州管内观察使制》:“东罢渡 辽 之警,北清戴斗之气,疆吏缓带,戎车税鞅,典从事简,方面以寧。”
(2).负镇守一方重责的高级地方官吏。 郑观应 《盛世危言·垦荒》:“外如西南 川 、 滇 、 桂 、 粤 之边境……东南之 臺湾 内山各处,榛芜未闢,遗利尚多,疆吏漠不关心,动为外人侵佔。” 张难先 《文学社始末》:“社务正突飞猛进中,忽值三月二十九 广州 失败,各省疆吏,羣成恐怖时代,防范极严,本社常会,亦难召集。” 严复 《原强》:“乃内之则殿阁枢府以至六部九卿,外之则洎廿四行省之疆吏,旁皇咨求,卒无一人焉足以胜御侮折衝之任者。”参见“ 疆臣 ”。
《漢語大詞典》:疆臣
负镇守一方重责的高级地方官吏。 清 代称总督、巡抚为封疆大吏,省称疆吏或疆臣。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五:“﹝ 骆文忠公 ﹞饰终懋典,荣及旁孙,他疆臣未尝有也。” 梁启超 《论书法》:“今之谈国事者,輒曰恨某枢臣病国,恨某疆臣殃民。”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良以革党散布各省,久有所闻,纵係謡传,而疆臣为保治安计,亦不能不思患豫防。”
《漢語大詞典》:留镇(留鎮)
(1).指古代帝王出外,大臣留守京师。 汉 孔融 《与张紘书》:“闻大军西征,足下留镇,不有居者,谁守社稷?”后汉书·阴识传:“帝每廵郡国, 识 常留镇守京师,委以禁兵。”
(2).泛指留驻、镇守某处。 北周 庾信 《周太子太保步陆逞神道碑》:“曾祖 载 ,为 宋王 司马,留镇 关中 。” 唐 李峤 《谢加授通议大夫表》:“万骑时巡,不陪游於 渭 北;四关镇守,独延欷於 周南 。”参见“ 留守 ”、“ 留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