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73,分19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钩子
哈巴
不桡
栗爆
樛曲
下腰
盘蹲
褶皱
枳句
九般
矫直
埼湾
曲线
捺弮
伸直
《國語辭典》:钩子(鉤子)  拼音:gōu zi
1.形状弯曲可以挂衣物或探取东西的器具。
2.形状类似钩子的东西。如:「蠍子的钩子有毒。」
《國語辭典》:哈巴  拼音:hǎ bā
行走时两膝向外弯曲。如:「哈巴腿走路不便,必要时可提供协助。」
《漢語大詞典》:不桡(不橈)
亦作“ 不挠 ”。 不弯曲。形容刚正不屈。荀子·荣辱:“义之所在,不倾於权,不顾其利,举国而与之不为改视,重死持义而不橈,是士君子之勇也。”汉书·萧望之传赞:“ 望之 堂堂,折而不橈。身为儒宗,有辅佐之能,近古社稷臣也。” 颜师古 注:“橈,曲也。”明史·曾同亨传:“三十三年大计京官,与考功郎 徐必达 持正不挠。”
《國語辭典》:栗爆  拼音:lì bào
握拳或屈指,用突出的中指节敲打头的动作。元。无名氏《黄花峪》第四折:「我去你秃头上直打五十个栗爆!」也作「栗暴」。
《國語辭典》:樛曲  拼音:jiū qū
弯曲。《初刻拍案惊奇》卷四:「程元玉看那树枝,樛曲倒悬,下临绝壑,窅不可测。」
分類:曲折弯曲
《國語辭典》:下腰  拼音:xià yāo
1.将钱攒进腰包。《儿女英雄传》第五回:「他原想著这是点外财儿,这头儿要了两吊,那头儿说了四百,一吊六百文是捲稳的下腰了。」
2.一种武技,上身尽力向后弯曲。
《国语辞典》:盘蹲(盘蹲)  拼音:pán dūn
两腿交叉弯曲,臀部虚坐而不著地的姿势。如:「盘蹲是不容易久做的动作。」
《國語辭典》:褶皱(褶皺)  拼音:zhé zhòu
1.皮肤的皱纹。如:「老人脸上满布的褶皱,似乎诉说著一生的风霜。」
2.岩层受到作用力后,呈现弯曲的现象,此种构造称之褶皱。
《漢語大詞典》:枳句
多曲的枳树。句,弯曲。文选·宋玉〈风赋〉:“枳句来巢,空穴来风。” 李善 注:“枳句,言枳树多句也。”
分類:枳树弯曲
《漢語大詞典》:九般
极言其弯曲。般,通“ 盘 ”。 唐 罗隐 《答宗人袞》诗:“ 崑崙 水色九般流,饮即神仙憇即休。”
分類:弯曲
《漢語大詞典》:矫直(矯直)
(1).矫正弯曲使之直。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故所遇术者,如 造父 之遇惊马,牵马推车则不能进,代御执轡持筴则马咸騖矣。是以説在椎锻平夷,榜檠矫直。”
(2).比喻矫正邪僻,使归正直。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材能:“故在朝也则冢宰之任,为国则矫直之政。”
(3).揉直为枉。比喻纳正直之士于邪僻。《楚辞·贾谊〈惜誓〉》:“俗流从而不止兮,众枉聚而矫直。” 王逸 注:“众邪羣聚,反欲正忠直之士,使随之也。”
《漢語大詞典》:埼湾(碕灣)
河岸、河水的弯曲处。 元 邓文原 《周曾秋塘图卷》诗:“惨淡枯荷折苇间,芙蓉秋水转碕湾。”
《國語辭典》:曲线(曲線)  拼音:qū xiàn
1.平滑弯曲的线段。如:「儿童的生长曲线图,能帮助家长掌握宝宝成长及健康状况。」
2.外围的曲形轮廓、线条。多用以形容人的身材体态。如:「这件衣服剪裁合宜,完全贴合她的曲线。」
《漢語大詞典》:捺弮
向下弯曲如弓弩。形容禾穗丰硕。 宋 韩琦 《观稼回比园席上》诗:“尝酒管弦先社集,捺弮禾黍极云齐。” 宋 韩琦 《观稼》诗之二:“便晴唯恐禾生耳,将熟偏宜穀捺弮。”
《國語辭典》:伸直  拼音:shēn zhí
伸展使其平直。如:「他将两手伸直,一跳一跳地假装成僵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