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危坐
古人以两膝着地,耸起上身为“危坐”,即正身而跪,表示严肃恭敬。后泛指正身而坐。管子·弟子职:“危坐乡师,颜色无怍。”文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 吴王 戄然易容,捐荐去几,危坐而听。” 吕延济 注:“危坐,敬之也。”新唐书·陆羽传:“﹝ 羽 ﹞得 张衡 《南都赋》,不能读,危坐效羣儿囁嚅,若成诵状。” 吴组缃 《山洪》九:“ 三官 危坐在尾舱藳草堆上,无心无绪的。”
《漢語大詞典》:胸襟
亦作“ 胸衿 ”。
(1).犹胸境。指心情、志趣、抱负等。艺文类聚卷七引 晋 刘伶 《北芒客舍》诗:“长笛响中夕,闻此消胸衿。”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道至人赋》:“超埃尘以贞观,何落落此胸襟。” 唐 李白 《赠崔侍御》诗:“ 洛阳 因 剧孟 ,託宿话胸襟。” 唐 顾况 《酬房杭州》:“故人牧 餘杭 ,留我披胸衿。”《封神演义》第四九回:“此人名为闲士,腹内必有胸襟。”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二四章:“他们那种大公无私的品质,有我无敌的英雄气概和开阔的胸襟,给了她很深的印象。”
(2).犹胸怀。指心里头。南齐书·竟陵王子良等传论:“情伪之事,不经耳目,忧惧之道,未涉胸衿。”南史·文学传·颜协:“而胸衿夷坦,有士君子之操焉。” 唐 杜甫 《阻雨不得归瀼西甘林》诗之三:“虚徐五株态,侧塞烦胸襟。”《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辅国贤相厥号 须达多 ,善几策於胸衿,洞时机於即代。” 清 李渔 《蜃中楼·双订》:“旷充眼界惟观海,盪涤胸襟是听潮。” 丁玲 《韦护》第一章四:“自然的美景将她们的胸襟洗涤得不染一点尘浊。”
(3).犹臆测。《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此乃诗书所载,非擅胸襟。”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四:“自 贺隐 物故,率由胸襟,加以骋辩陵人,又多矜伐,为识者所鄙。”
(4).人体或衣服上身前面的部分。 梁斌 《播火记》四十:“他用手紧紧按住胸襟,眼睛对着月光,射出一种焦躁的光芒。” 邹荻帆 《星汉灿烂·红花绿叶扶》:“体育馆好像一个穿着天青色春装的少女,把花枝佩带在胸襟。”
《漢語大詞典》:上衣
(1).外衣。
(2).上身穿的衣服。 明 包汝楫 《南中纪闻》:“ 罗鬼 服饰,其椎髻向脑,扎以青帕,下穿大裤,上衣齐腰,外罩毡衫。” 周立波 《胡桂花》:“她穿的还是平素那件洗旧了的蓝条子布上衣,底下是青布裤子。”
《漢語大詞典》:猕猴(獼猴)
哺乳动物。猴的一种。上身皮毛灰褐色;腰部以下橙黄色,有光泽;胸腹部和腿部深灰色;面部微红,两颊有颊囊;臀部有红色臀疣。群居山林中,喧哗好闹。以野果、野菜等为食物。 汉 淮南小山 《招隐士》:“獼猴兮熊羆,慕类兮以悲。” 唐 白居易 《题周皓大夫新亭子二十二韵》:“獼猴看櫪马,鸚鵡唤家人。” 鲁迅 《坟·人之历史》:“ 中国 邇日,进化之语,几成常言,喜新者凭以丽其辞,而篤故者则病儕人类於獼猴。”
《漢語大詞典》:上身
(1).身体的上半部。儿女英雄传第六回:“上身穿一件大红縐绸箭袖小袄。” 老舍 《四世同堂》三三:“女的光着下身,上身只穿着一年贴身的小白坎肩。” 张天翼 《包氏父子》三:“于是他把两只手插进裤袋里,上身往前面一摆一摆地走回自己的住处。”
(2).上衣。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她穿着一件月白色的上身,外面套了青直贡呢的坎肩。”
(1).穿在身上。多指初次穿新衣。 清 李渔 《奈何天·闹封》:“这三位主母,都是会憎嫌丈夫的。若还这几副封誥,安安稳稳的上身,不费一些气力……以后还要憎嫌丈夫,须要急他一急。”
(2).谓招引到自己身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九回:“我便揽了这件事上身,直到此刻才办妥了。”
《漢語大詞典》:被池
为保持被子盖在上身的一头不沾汗垢而缝上的布帛。池,边饰。 唐 颜师古 匡谬正俗·池毡:“今人被头别施帛为缘者,犹谓之被池。” 沈砺 《无题》诗:“最怯春寒透被池,残灯无力軃娇肢。”
《漢語大詞典》:弯腰
人上身向下弯或屈身。例如:弯腰走过河滩。
《漢語大詞典》:披肩
(1).披于肩上。 唐 杜荀鹤 《空闲二公递以禅律相鄙因而解之》诗:“念珠在手隳禪衲,禪衲披肩怀念珠。”
(2).旧时服饰名。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佩服纪略:“披肩,貂鼠製一圆圈,高六七寸不等,大如帽,两傍各製貂皮二长方,毛向里至耳,即用鉤带斜挂於官帽之后山子上。” 徐珂 《清稗类钞·服饰·披肩》:“披肩为文武大小品官衣大礼服时所用,加於项,覆於肩,形如菱,上绣蟒。八旗命妇亦有之。”
(3).今泛指披在肩上的服饰。特指妇女披在上身的一种无袖短外衣。
(4).医疗器具名。《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器具总论》:“披肩者,用熟牛皮一块,长五寸,宽三寸,两头各开二孔,夹於伤处,以棉绳穿之,紧紧缚定,较之木板稍觉柔活。”
《漢語大詞典》:襦裙
上身穿的短衣和下身束的裙子,是 宋 代妇女通常的衣着。亦泛指衣服。 宋 苏辙 《蚕麦》诗:“不忧无饼饵,已幸有襦裙。”
《漢語大詞典》:赤膊
(1).裸露上身。《水浒传》第二七回:“那妇人一头説,一面先脱去了緑纱衫儿,解下了红绢裙子,赤膊着,便来把 武松 轻轻提将起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八回:“这个时候,人家赤膊摇扇还是热,他两个怎么闹出一身大毛来?” 鲁迅 《伪自由书·不负责任的坦克车》:“如果你上了他的当,真的赤膊奔上前阵,像 许褚 似的充好汉,那他那边立刻就会给你一枪。”
(2).裸露的上身。 艾芜 《南行记·流浪人》:“矮汉子和小伙子总在路上打起半边赤膊,或是上身完全裸露出来。” 欧阳山 《三家巷》七:“却巧这时候 周炳 刚冲过凉,打着赤膊,穿着牛头裤,从家里走出来。”
《漢語大詞典》:甲衣
(1).盛铠甲的袋。礼记·檀弓下“赴车不载櫜韔” 汉 郑玄 注:“櫜,甲衣;韔,引衣。”礼记·少仪“无以前之,则袒櫜奉胄” 唐 陆德明 释文:“櫜音羔,甲衣也。”
(2).皮革制的上身战袍。左传·宣公十二年“ 屈荡 搏之,得其甲裳” 杨伯峻 注:“古人制甲衣与甲裳,必使其轻重相同,故曰‘重若一’。”
《漢語大詞典》:被头(被頭)
(1).被子。 唐 韩偓 《惆怅》诗:“被头不暖空霑泪,釵股欲分犹半疑。”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被头儿上泪点知多少,媚媚的不乾,抑也抑得着。” 柯岩 《奇异的书简·东方的明珠》:“可妈妈绣出了什么?是的,绣出了堆积如山的盖头,被头,帐幅……都是为有钱人家少奶奶和小姐绣的。”
(2).被子的一头。通常指盖在上身的一头。 唐 刘肃 《大唐新语·酷忍》:“ 仁杰 既承反,所司但待日刑,不復严备。 仁杰 求守者得笔砚,拆被头帛书之叙冤,匿置於绵衣中。”
《漢語大詞典》:上体(上體)
人的上身。
分類:上身
《漢語大詞典》:三属(三屬)
(1).三次斟酒。仪礼·士昏礼:“酌玄酒,三属于尊。” 郑玄 注:“属,注也。”
(2).指古代战士上身、髀部、胫部的铠甲相连以掩蔽全身。荀子·议兵:“ 魏氏 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汉书·刑法志:“ 魏氏 武卒,衣三属之甲。” 颜师古 注:“ 苏林 曰:‘兜鍪也,盆领也,髀褌也。’ 如淳 曰:‘上身一,髀褌一,踁缴一,凡三属也。’ 如 说是也。”文选·左思〈魏都赋〉:“三属之甲,縵胡之缨。” 张铣 注:“属,连也。言甲三札相重而连之。”
(3).三度会盟。国语·晋语二:“三属诸侯,存亡国三。” 韦昭 注:“属,会也。三会,乘车之会三也。”
犹三族。后汉书·章帝纪:“一人有罪,禁至三属。” 李贤 注:“即三族也。谓父族、母族及妻族。”
《漢語大詞典》:微磬
谓上身稍向前倾折,表示恭敬。 汉 贾谊 新书·容经:“体不摇肘曰经立,因以微磬曰共立,因以磬折曰肃立,因以垂佩曰卑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