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17,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宝座
法座
隔座
御座
首座
佛座
末座
客座
广座
莲座
升座
在座
座右铭
骂座
铭座
《國語辭典》:宝座(寶座)  拼音:bǎo zuò
本指王位或神佛的座位,后泛指尊贵的座位。南朝梁。简文帝〈大法颂〉:「峨峨宝座,郁郁名香。」《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宫女们持了宫扇,簇拥著天子升了宝座。」
《國語辭典》:法座  拼音:fǎ zuò
佛道天尊说法时的座位。《五灯会元。卷一。一祖摩诃迦叶尊者》:「说是偈己,礼众僧足,升法座而宣是言:『如是我闻。』」也作「法坐」。
《国语辞典》:隔座  拼音:gé zuò
相邻的座位。《红楼梦》第九回:「玉爱偏又听了不忿,两个人隔座咕咕唧唧的角起口来。」
分类:相邻座位
《漢語大詞典》:御座
见“ 御坐 ”。
分類:御座
《漢語大詞典》:御坐
亦作“ 御座 ”。
(1).侍坐。韩非子·喻老:“左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为何名?’”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 吴王 出令曰:‘今日为 越王 陈北面之坐,群臣以客礼事之。’ 伍子胥 趋出到舍上,不御坐。”
(2).皇帝的宝座。后汉书·献帝纪:“帝疑赋卹有虚,乃亲於御坐前量试作糜,乃知非实。”新唐书·百官志二:“大朝会,则奉寳进于御座;行幸,则奉以从焉。” 宋 丁谓 《丁晋公谈录》:“臺於御座左右,候进呈事退,即降麻而宣之。”
(3).帝王的星座。后汉书·逸民传·严光:“因共偃卧, 光 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朕故人 严子陵 共卧耳。’”
《國語辭典》:首座  拼音:shǒu zuò
1.居第一位。《聊斋志异。卷一二。苗生》:「首座靳生曰:『绝巘凭临眼界空。』」《老残游记》第一八回:「白公道:『自然补公首座。』」
2.首先建造的特定建筑物。如:「首座焚化炉」、「首座大型音乐厅」。
3.佛教用语。禅堂中位居上座的僧人。宋。赞宁《大宋僧史略。卷中。讲经论首座》:「首座之名,即上座也。居席之端,处僧之上,故曰也。」《水浒传》第四回:「首座道:『长老只是护短,我等只得从他。』」
《漢語大詞典》:佛座
安置佛像的台。 唐 白居易 《香山寺经藏记》:“堂中间置高广佛座一座,上列金色像五百。”
《國語辭典》:末座  拼音:mò zuò
席中最后的座位。如:「敬陪末座」。《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我与诸公相处多年,如何恁地作弄我?教我得罪于新客。把一个末座屈了他,是何道理!」也称为「末席」。
分類:末座
《漢語大詞典》:末坐
亦作“ 末座 ”。 座次的末位。晋书·张凭传:“会 王濛 就 惔 清言,有所不通, 凭 於末坐判之,言旨深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坐皆惊。” 唐 章碣 《陪浙西王侍郎夜宴》诗:“深锁雷门宴上才,旋看歌舞旋传杯……小儒末座频倾耳,祗怕城头画角催。” 宋 叶适 《台州教授高君墓志铭》:“君少年,能探请深处,语移日,精鋭锋起,同进皆回目盻末座。”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沧溟见梦:“一白髯者南面坐,苍髯者次之,末坐者尤奇伟。”《花月痕》第十回:“不识公门桃李,许我 采秋 追随春风,参入末座否?”
分類:座次末位
《國語辭典》:客座  拼音:kè zuò
1.客人的座位、席次。《歧路灯》第四八回:「我是主人,那有僭客座之理!」
2.客人的坐位,指摆放桌椅,招待客人的地方。唐。许浑〈春醉〉诗:「客座常先饮,公閒半已曛。」《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但说不妨,且请到里面客座里细讲。」也作「客坐」。
《漢語大詞典》:广座(廣座)
见“ 广坐 ”。
《國語辭典》:广坐(廣坐)  拼音:guǎng zuò
众人聚坐的场所。《三国志。卷四。魏书。三少帝纪。齐王芳纪》:「脩于广坐之中手刃击祎,勇过聂政,功逾介子,可谓杀身成仁,释生取义者矣。」也作「广座」。
分類:众人场所
《國語辭典》:莲座(蓮座)  拼音:lián zuò
佛座。因为莲花圣洁,所以佛教取莲形为床座。也称为「莲台」。
分類:莲座
《漢語大詞典》:莲花座(蓮花座)
亦称“ 莲座 ”。 即佛座。佛座作莲花形,故名。 唐 王勃 《观佛迹寺》:“莲座神容儼,松崖圣趾餘。”《西游记》第六三回:“ 大圣 ,你去脱大难……高登莲座,可贺可贺!” 清 唐孙华 《哭大兄允中》诗之三:“六时勤礼莲花座,五夜频繙贝叶书。”
《漢語大詞典》:升座
亦作“ 升坐 ”。 登上座位。荀子·乐论:“降,説屨升坐,修爵无数。” 宋 陈善 扪虱新话·王韶悔杀伐:“ 王韶 在 熙河 ,多杀伐,晚年出知 洪州 ,颇多恨悔,栖心空寂,冀有以洗涤之。尝请 佛印 元公 升座, 元 知其意。”《三国演义》第一回:“﹝帝﹞方升座,殿角狂风骤起。” 郭沫若 《棠棣之花》第二幕:“ 聂政 升座,三人相让一回,仍凭栏席地而坐。”
分類:上座座位
《國語辭典》:在座  拼音:zài zuò
会席时在座位上。泛指参与、出席。《文明小史》第三一回:「当下见余伯集在座,倒觉突兀。」
《國語辭典》:座右铭(座右銘)  拼音:zuò yòu míng
东汉崔瑗兄为人所杀,瑗为兄报仇后逃亡,后遇赦,作铭置座右以自戒。见《六臣注文选。崔瑗。座右铭。吕延济注》。后遂称记在座旁警惕自己的格言为「座右铭」。唐。白居易〈续座右铭。序〉:「崔子玉座右铭,余窃慕之,虽未能尽行,常书屋壁,然其间似有未尽者,因续为座右铭云。」
《漢語大詞典》:骂座(駡座)
见“ 駡坐 ”。
《國語辭典》:骂坐(罵坐)  拼音:mà zuò
咒骂同座的客人。《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劾灌夫骂坐不敬,系居室。」也作「骂座」。
分類:漫骂
《漢語大詞典》:铭座(銘座)
座右铭,刻写在座位旁边的格言。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事天治人莫如嗇’,‘絶学无忧’,书此三言,以代铭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