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辑定(輯定)
安抚,平定。《后汉书·段熲传》:“ 先零 、 东羌 造恶反逆,而 皇甫规 、 张奂 各拥强众,不时辑定。”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亭徼千里,环重兵以戍之。种落屡扰,即时辑定。”
分類:安抚平定
《漢語大詞典》:龛世(龕世)
平定天下,龕,通“ 戡 ”。文选·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龕世拯乱之情,独用怀抱。” 李善 注:“广雅曰:‘龕,取也。’”
《漢語大詞典》:凯定(凱定)
犹言胜利平定。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庆 金墉 之凯定,眷戎车之迁时。”
分類:胜利平定
《漢語大詞典》:刷定
谓平定,征服。 南朝 宋 谢庄 《宋世祖庙歌·孝武皇帝歌》:“闢我皇维,缔我 宋 宇。刷定四海,肇构神京。”
分類:平定征服
《国语辞典》:弭平  拼音:mǐ píng
消除、平定。如:「该国弭平战乱之后,各方面的建设都突飞猛进。」
分类:消除平定
《漢語大詞典》:永靓(永靚)
亦作“ 永靖 ”。
(1).经常思虑审度。文选·张衡〈思玄赋〉:“潜服膺以永靚兮,緜日月而不衰。” 李善 注:“《方言》曰:‘靖,思也。’‘靖’与‘靚’同。《字林》曰:‘靖,审也。’”靚,一本作“ 靖 ”。
(2).永远平定。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李壮烈战迹:“皇上之所以委任 长庚 者,盖欲使永靖海氛,以绥民命。”
《漢語大詞典》:敉乱(敉亂)
平定骚乱。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南京临时政府·辛亥革命前后及南京政府成立》:“自 武汉 事起,即持非从政治根本改革不能敉乱之议。”
分類:平定骚乱
《漢語大詞典》:犁平
扫荡平定。 清 薛福成 《上曾侯相书》:“邇者节下犂平丑类,而天下至急至切之务,与东南经文之规模,均惟节下是赖。”
《漢語大詞典》:虔夷
犹削除,平定。 汉 王粲 《荆州文学记官志》:“厥繇伊何,四国交阻。乃赫斯威,爰整其旅;虔夷不若,屡戡寇侮。”
分類:削除平定
《漢語大詞典》:剪定
讨伐平定。南史·刘勔传:“ 勔 既至,随宜翦定,大致名马,并献珊瑚连理树。”新唐书·关播传:“奉詔平贼,有如不受命,臣请发州兵翦定之。”
《漢語大詞典》:指麾可定
谓一经调度安排,不须多久,局势即可平定。语本史记·陈丞相世家:“诚各去其两短,袭其两长,天下指麾则定矣。”汉书·陈平传作“天下指麾即定矣”。后汉书·公孙瓒传:“我昔驱畔 胡 于塞表,扫黄巾于 孟津 ,当此之时,谓天下指麾可定。”陈书·蔡景历传:“是时 高宗 鋭意 河 南,以为指麾可定。”亦作“ 指挥可定 ”。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某生长北方,闻 燕 人思归之情切矣,今若举事,指挥可定。”
《國語辭典》:心平气定(心平氣定)  拼音:xīn píng qì dìng
心气平和,不急不怒。三国魏。阮籍 乐论:「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言至乐使人无欲,心平气定,不以肉为滋味也。」也作「心平气和」。
《国语辞典》:平陇望蜀(平陇望蜀)  拼音:píng lǒng wàng shǔ
已经平定陇地,又想征服蜀地。语本《后汉书。卷一七。冯岑贾列传。岑彭》:「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比喻人心贪得无厌。宋。孙应时〈上邱文定公书〉:「又晏然高卧,不施寸力,月有所入,犹胜向来辛苦作书社,正可愧畏,尚安敢汲汲作平陇望蜀之念耶?」
《国语辞典》:惊神未定(惊神未定)  拼音:jīng shén wèi dìng
惊恐慌乱的心神还没有平定下来。《初刻拍案惊奇》卷五:「喘吁吁吐气不齐,战兢兢惊神未定。」
《国语辞典》:禁暴静乱(禁暴静乱)  拼音:jìn bào jìng luàn
禁除暴行,平定乱事。《隋书。卷三四。经籍志三》:「兵者,所以禁暴静乱者也。」也作「禁暴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