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扰攘(擾攘)
亦作“ 扰穰 ”。
(1).忙乱;匆忙。史记·陈丞相世家论:“倾侧扰攘 楚 魏 閒,卒归 高帝 。”
(2).混乱;骚乱。汉书·律历志上:“ 战国 扰攘, 秦 兼天下。”隶释·汉广汉属国侯李翊碑:“时 益 部扰穰,为三府所选,拜 广汉属国侯 。”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由此致 南詔 ,扰攘 西蜀 。” 孙中山 《中国革命史》四:“以上所述,皆十二年之扰攘情状。”
《漢語大詞典》:驿骚(驛騷)
扰动;骚乱。驛,通“ 绎 ”。 唐 颜真卿 《临淮武穆王李公神道碑铭》:“ 安禄山 反 范阳 ,天下驛骚,朝廷旰食。” 明 史可法 《与表兄某书》:“ 江 南北昔称乐土,近以流氛东逸,所在驛骚。” 清 鲍珍 《捉船行》:“古云不驛骚,纪律须严明。”参见“ 绎骚 ”。
分類:扰动骚乱
《漢語大詞典》:绎骚(繹騷)
骚动;扰动。 唐 独孤及 《唐故洪州刺史张公遗爱碑》:“ 临海 贼 袁晁 ,狃於 会稽 之役,侵我东鄙, 江 介大恐,民斯绎骚。” 明 宋濂 《删〈乌城志〉》:“大盗弄兵海上,红巾继起, 江 淮 皆绎骚,朝廷遂詔州郡筑城。” 李一 《荆宜施鹤光复记序》:“ 清 廷方命其陆军大臣 荫昌 总干南下,海军统领 萨镇冰 展舲西指,声势烜赫,道路绎骚,遐邇人人震恐。”
分類:骚动扰动
《漢語大詞典》:不靖
不安宁;骚乱。汉书·翟义传:“故东郡太守 翟义 ,擅兴师动众,曰:有大难于西土,西土人亦不靖。”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刑部·岺南论囚:“初岭外不靖,连年用兵不得要领。” 鲁迅 《书信集·致宋崇义》:“比年以来,国内不靖,纷扰已经一年。”
《漢語大詞典》:响震(響震)
(1).响声震动。后汉书·袁绍传:“金鼓响震, 布 众破沮。”
(2).惊惧;骚乱。 汉 班固 《答宾戏》:“见之者影骇,闻之者响震。”隋书·诚节传·元文都:“既而 宇文化及 立 秦王 浩 为帝,拥兵至 彭城 ,所在响震。”
《漢語大詞典》:崩扰(崩擾)
犹骚乱。后汉书·樊準传:“及 光武皇帝 受命中兴,羣雄崩扰,旌旗乱野,东西诛战,不遑启处。”宋书·刘怀肃传:“及凶丑宵遁,闔境崩扰,建忠将军 吕训 卫仓储以候王师。”
分類:骚乱
《漢語大詞典》:纷纷攘攘(紛紛攘攘)
纷乱;骚乱。古今小说·杨八老越国奇逢:“ 杨八老 看见乡村百姓,纷纷攘攘,都来城中逃难。” 清 洪升 《长生殿·弹词》:“剗地里出出律律纷纷攘攘奏边书,急得箇上上下下都无措。”亦作“ 纷纷穰穰 ”。《三国演义》第八七回:“ 孔明 端坐于帐上,只见 蛮 兵纷纷穰穰,解到无数。”
分類:纷乱骚乱
《漢語大詞典》:扰惑(擾惑)
骚乱;烦乱。后汉书·吴汉传:“会 王郎 起, 北州 扰惑。” 唐 元稹 《代谕淮西书》:“况朝廷以 吴侍御 因丧扰惑,迷误詔旨,欲思致训,未忍加兵。”
分類:骚乱烦乱
《高级汉语词典》:汹汹
形容声音喧腾迅疾
《漢語大詞典》:蠢蠢
(1).骚乱貌。左传·昭公二十四年:“今王室实蠢蠢焉,吾小国惧矣。” 杜预 注:“蠢蠢,动扰貌。” 唐 韩愈 《平淮西碑》:“常兵 时曲 ,军士蠢蠢;既翦 陵云 , 蔡 卒大窘。”
(2).无礼义貌。《楚辞·刘向〈九叹·惜贤〉》:“盪渨涹之姦咎兮,夷蠢蠢之溷浊。” 王逸 注:“蠢蠢,无礼义貌也。言己欲盪涤谗佞污秽之臣,以除姦恶,夷灭贪残无礼义之人也。” 清 王韬 《淞滨琐话·倪幼蓉》:“观此蠢蠢者,岂得为人类哉?”
(3).众多而杂乱貌。 晋 郭璞 《蜜蜂赋》:“嗟物品之蠢蠢,惟贞虫之明族。” 唐 寒山 《诗》之三○三:“三界人蠢蠢,六道人茫茫。”
(4).蠕动貌。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句容水脉:“ 吴 孙权 赤乌 八年,遣校尉 陈勋 ,漕 句容 水道……掘得一黑物,无有首尾,形如数百斛舡,长数十丈,蠢蠢而动。” 唐 李咸用 《放歌行》:“蠢蠢荼蓼虫,薨薨避葵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八大王:“回顾村舍全渺,惟一巨鱉,蠢蠢入水而没。”
(5).愚昧无知貌。 元 杨文奎 《儿女团圆》第二折:“那两个蠢蠢之物,伴着伙泛泛之才,每日价贪图花酒,泼使钱财。” 明 刘基 《医说赠马复初》:“天地闢而人生,蠢蠢焉,圣人出而后异於物。”明史·赵世卿传:“陛下勿谓蠢蠢小民可驾驭自我,生杀自我,而不足介意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 刘 自奉母以外,诸事蠢蠢,如一牛。”
(6).指愚民,愚笨之人。 唐 元稹 《祈雨九龙神文》:“今夫蠢蠢何罪,物物何知,使不肖者长理,而灾害随至,无乃天之降罚不得其所耶?” 明 方孝孺 《勉学诗》之一:“及时不努力,老大成蠢蠢。”
(7).无思无虑貌。云笈七籤第五六:“蠢蠢陶陶,滔滔乐乐,不知天地大小,不知日月迴转,可以八百一十年为一大运耳。” 明 马愈 《马氏日抄·虾蟆》:“视其蠢蠢然一物,而从人之教习如此,其性之灵也何如?”
《漢語大詞典》:放火
(1).引火焚烧。周礼·夏官·罗氏“蜡则作罗襦” 汉 郑玄 注:“《王制》曰:‘昆虫已蛰,可以火田。’今俗放火张罗,其遗教。”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规箴:“将至 吴 ,密勑左右,令入 閶门 放火以示威。”《西游记》第十六回:“只见那众僧们搬柴运草,已围住禪堂放火哩。”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十章:“那晚火烧山,有人看见他从山上跑下来,不知是不是他放火的。”
(2).放灯。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 田登 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於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参见“ 放灯 ”。
(3).比喻煽动或发动骚乱事件。 毛泽东 《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反共是 日 汪 的主要目的……这样,他们就利用国民党内部的顽固派,到处放火。”
《漢語大詞典》:放灯(放燈)
(1).指农历正月元宵节燃点花灯供民游赏的风俗。放灯之期,代有不同,约在正月十一日至二十日之间。 宋 江休复 《江邻几杂志》:“京师上元,放灯三夕, 钱氏 纳土进钱买两夜,今十七,十八两夜灯,因 钱氏 而添之。”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畿辅·元夕放灯:“礼部上疏,援引前例请旨,许来年新正民间放灯凡十昼夜,盖比之 宋 初 钱俶 买宴增三日之外,又展二日。”
(2).指放河灯。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春场:“﹝七月﹞十五日,诸寺建盂兰盆会,夜於水次放灯,曰放河灯。”儒林外史第四回:“众和尚喫完了斋,洗了脸和手,吹打拜懺,行香放灯,施食散花,跑五方,整整闹了三昼夜,方纔散了。”
《漢語大詞典》:大乱(大亂)
秩序严重破坏;大骚乱。周礼·秋官·司约:“若大乱,则六官辟藏,其不信者杀。” 郑玄 注:“大乱,谓僭约若 吴 楚 之君、 晋文公 请隧以葬者。”孟子·滕文公下:“及 紂 之身,天下又大乱。” 宋 王安石 《上时政书》:“贤才不用,法度不修,偷假岁月,则幸或可以无他,旷日持久,则未尝不终於大乱。” 茅盾 《子夜》十八:“ 李玉亭 教授这几天来饭都吃不下,常常说大乱在即,我们将来死无葬身之地。”
《漢語大詞典》:惊扰(驚擾)
(1).惊慌骚乱。汉书·项籍传:“ 籍 遂拔剑击斩守。 梁 ( 项梁 )持守头,佩其印綬。门下惊扰, 籍 所击杀数十百人。”宋书·谢方明传:“罪及比伍,动相连坐,一人犯吏,则一村废业,邑里惊扰,狗吠达旦。”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九:“时天下久承平,忽闻点兵,民情惊扰。”
(2).惊动扰乱。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九:“ 非 ( 谢非 )惊扰不得眠,遂起。” 唐 李朝威 《柳毅》:“惊扰宫中,復忤宾客。愧惕惭惧,不知所失。” 巴金 《军长的心》二:“所长仍然小声地说话,免得惊忧病人。”
《漢語大詞典》:乱机(亂機)
骚乱的苗头。 子虚子 《湘事记·军事篇二》:“吾为 湖南 斩乱机保安寧耳。”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二篇:“ 四川 一局部的乱机已经使 中国 的全局骚动。”
分類:骚乱苗头
《漢語大詞典》:武行
(1).泛指专演武戏的配脚。多出现在开打的场面里,唱、白、做工都不重要,所扮脚色在剧本中大都没有名字。 叶圣陶 《倪焕之》三:“下了课的时候,耳朵里是茶馆一般的喧嚷,眼前一片扰乱,好像上演全武行的戏。”
(2).以喻骚乱打斗的行为。 鲁迅 《且介亭杂文·忆韦素园君》:“ 段 派的女子师范大学校长 林素园 ,带兵接收学校去了,演过全副武行之后,还指留着的几个教员为‘共产党’。”
《漢語大詞典》:骚乱(騷亂)
(1).扰乱。
(2).混乱不安。 胡也频 《光明在我们的前面》十一:“院子里慢慢地骚乱起来了。” 冯德英 《苦菜花》第一章:“‘静一下,乡亲们!都不要动啦……’ 德松 踏在台子上,招呼着骚乱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