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青毡
亦作“ 青毡 ”。
1.青色毛毯。 三国 魏 曹操 《与太尉杨彪书》:“今赠足下锦裘二领……青氊牀褥三具。” 唐 白居易 《偶眠》诗:“妻教卸乌帽,婢与展青氊。” 唐 于鹄 《过凌霄洞天谒张先生祠》诗:“醉卧枕敧树,寒坐展青毡。” 艾芜 《回家》:“緑色的藤叶就像一大张青毡似的铺在地上。”
2.指青毡制品。如帐篷、帽冠等物。 宋 陆游 《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词:“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 清 查慎行 《雪中戴青毡大帽上顾见大笑口占纪之》:“大于暖耳覆双肩,冰雪骑驴二十年。今日重蒙天一笑,白头还恋旧青氊。”
3.见“ 青毡故物 ”。
4.指清寒贫困者。亦指清寒贫困的生活。 宋 王禹偁 《求致仕第一表》:“岂期陛下軫念青氊,重升黄阁。” 明 徐复祚《投梭记·闺叙》:“卑人緑螘一生,青毡半世。志存丘壑,梦断巖廊。” 清 曹寅 《西轩赋送南村还京兼怀安侯姊文冲谷四兄》诗之一:“朱紱聊通隐,青氊尽絜家。” 李光 《集诗述感》诗:“门巷萧条酬应懒,英雄末路一青毡。”
《漢語大詞典》:青毡故物(青氈故物)
太平御览卷七○八引 晋 裴启 语林:“ 王子敬 在斋中卧,偷人取物,一室之内畧尽。 子敬 卧而不动,偷遂登榻,欲有所觅。 子敬 因呼曰:‘石染青氊是我家旧物,可特置否?’於是羣偷置物惊走。”按,《晋书·王献之传》也载此事。后遂以“青毡故物”泛指仕宦人家的传世之物或旧业。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 安老爷 ﹞满脸堆欢的向公子道:‘此我三十年前故态也。便是里头这几件东西也都是我的青毡故物。’” 清 吴锡麒 《水仙子·归兴》曲之一:“算青毡故物难离,请图作村夫子,去教些牛舍儿,归矣茅茨。”亦省作“ 青毡 ”。 唐 杜甫 《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晨朝降白露,遥忆旧青毡。” 元 刘埙 隐居通议·骈俪一:“慨青毡之未復,誓铁砚以相从。”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钱武肃铁券:“天兵南下时,其家人窃负(铁券)以逃,而死於难,券亦莫知所在。越再丙子,渔者偶网得之……用十斛穀易得,青毡復还,诚为异事。”
《國語辭典》:清贫(清貧)  拼音:qīng pín
1.形容非常穷苦。《聊斋志异。卷十一。黄英》:「然家清贫,陶日与马共食饮,而察其家似不举火。」《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一向知道吾兄清贫,如今在家可做馆?长年何以为生?」也作「清苦」。
2.穷苦而不失节。《红楼梦》第二回:「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也作「清苦」。
《漢語大詞典》:单劣(單劣)
单寒贫困。《周书·苏绰传》:“单劣之户及无牛之家,劝令有无相通,使得兼济。”
《国语辞典》:清贫寡欲(清贫寡欲)  拼音:qīng pín guǎ yù
清寒贫苦,欲念寡少。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七。周颙宅作阿兰若》:「清贫寡欲,终日长蔬,虽有妻子,独处山舍。」
《国语辞典》:清贫如洗(清贫如洗)  拼音:qīng pín rú xǐ
清寒贫苦,穷得一无所有。清。李心衡《金川琐记。卷五。示梦托生》:「清贫如洗,无以为殓,龚为经理其丧,复佽助旅费,其家始得扶衬而归。」
《国语辞典》:家道贫寒(家道贫寒)  拼音:jiā dào pín hán
家境清寒贫苦。《红楼梦》第五七回:「因薛姨妈看见邢岫烟生得端雅稳重,且家道贫寒,是个钗荆裙布的女儿,便欲说与薛蟠为妻。」《文明小史》第三七回:「本来彭、施二人,家道贫寒,原想到上海谋个馆地混日子的,东洋回来,倒弄得出了名,没人敢请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