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68,分7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密如
深密
缜密
密林
密约
竹密
密赞
密命
详密
密语
近密
密网
密察
密启
甚密
《漢語大詞典》:密如
安定貌。汉书·扬雄传下:“乃展民之所詘,振民之所乏,规亿载,恢帝业,七年之间而天下密如也。” 颜师古 注:“密,静也。”后汉书·崔寔传:“近 孝宣皇帝 明於君人之道,审於为政之理,故严刑峻法,破姦轨之胆,海内清肃,天下密如。”
《漢語大詞典》:深密
(1).深沉缜密。谓内心掩藏很深。三国志·魏志·荀攸传:“ 攸 深密有智防,自从 太祖 征伐,常谋謨帷幄,时人及子弟,莫知其所言。”北史·齐纪上·神武帝:“ 神武 性深密高岸,终日儼然,人不能测,机权之际,变化若神。” 老舍 《牺牲》:“他的深密没能完全胜过他的简单,可是他必须要深密。”
(2).指关系深厚密切。北史·恩幸传·齐诸宦者:“仓头始自家人,情寄深密,及於后主,则是先朝旧人,以勤旧之劳,致此叨窃。”
(3).浓密。宋书·薛安都传:“所在皆棘榛深密,难为用师,故能久自保藏,屡为民患。” 朱自清 《温州的踪迹·绿》:“我又曾见过 杭州 虎跑寺 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迭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
(4).指地方、处所很隐蔽。朱子语类卷八七:“西北隅为屋漏,西南为奥……此是至深密之地。”《初刻拍案惊奇》卷一:“ 文若虚 搬在一个深密谨慎的卧房里头去处。”
(5).深奥隐秘。 许地山 《空山灵雨·爱流汐涨》:“孩子实在不能理会那‘一百日’底深密意思。”
《國語辭典》:缜密(縝密)  拼音:zhěn mì
1.周密、细致。《礼记。聘义》:「夫昔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
2.谨慎细心。《南史。卷六○。孔休源传》:「累居显职,性缜密,未尝言禁中事。」《文明小史》第三回:「正说著,首县亦正为此事,拿著手本,上来禀见,柳知府立刻把他请进,如同商议军国大事一般,著实缜密。」
《漢語大詞典》:密林
茂密的树林。 南朝 宋 谢灵运 《游南亭》诗:“密林含餘清,远峯隐半规。” 唐 孟浩然 《游精思题观主山房》诗:“舞鹤过閒砌,飞猿啸密林。”《水浒传》第九六回:“猛听得鼓角齐鸣,前面密林后飞出一彪军来。” 管桦 《将军河》第一部第三六章:“这一带没有密林丛莽,不是野兽出没适合打猎的地方。”
《國語辭典》:密约(密約)  拼音:mì yuē
1.秘密约会。
2.秘密订定的条约。如:「雅尔达密约」。
《骈字类编》:竹密
唐 贾岛 宿池上 竹密无空岸,松长可绊舟。
宋 朱熹 忆斋中二首 其一 景翳夕阴起,竹密幽禽还。
《漢語大詞典》:密赞(密贊)
密切辅佐。 明 李本 《〈重编诚意伯文集〉序》:“殄 汉 歼 吴 ,混一六合,公密赞之功,在 开平 、 武寧 之先,灼灼可睹也。”
分類:密切辅佐
《漢語大詞典》:密命
秘密的敕命。《晋书·闵王承传》:“仰豫密命,作镇南夏,亲奉中詔,成规在心。” 唐 韩愈 《除崔群户部侍郎制》:“具官 崔羣 ,体道履仁,外和内敏,清而容物,善不近名。从容礼乐之间,特达珪璋之表。比参密命,弘益既多;及贰仪曹,升擢惟允。”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卷二:“例置学士六人,内择年深德重者一人为承旨,所以独承密命故也。”
分類:秘密敕命
《國語辭典》:详密(詳密)  拼音:xiáng mì
详细没有遗漏。如:「这是个详密的计画。」
《國語辭典》:密语(密語)  拼音:mì yǔ
1.机密的话语。《汉书。卷八○。宣元六王传。淮阳宪王刘钦传》:「博常欲诳耀淮阳王,即具记房诸所说灾异及召见密语,持予淮阳王以为信验。」
2.隐密的通信用语。以编列成组的阿拉伯数字或英文字母代替辞语,或以某术语代表某种意义。
《漢語大詞典》:近密
(1).指接近帝王的官职。亦指帝王的亲近之臣。后汉书·袁安传:“以臣尝在近密,识其状貌。” 李贤 注:“近密,谓为尚书郎。” 唐 白居易 《寄元九》诗:“身为近密拘,心为名检缚。” 宋 苏辙 《谢复坟寺表》:“臣早以空疏,叨居近密。”
(2).邻近亲密。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兄 大雅 ,时为黄门侍郎,与 彦博 对居近密,时人荣之。” 胡三省 注:“黄门侍郎居门下省,谓之东省;中书侍郎居中书省,谓之西省,故曰‘对居近密’。”
《國語辭典》:密网(密網)  拼音:mì wǎng
原指周密的网状器具,用以比喻苛细的法令。唐。杜甫〈过津口〉诗:「白鱼困密网,黄鸟喧嘉音。」《晋书。卷四六。列传。刘颂》:「下吏纵奸,惧所司之不举,则谨密网以罗微罪。」
分類:繁苛法令
《漢語大詞典》:密察
(1).缜密明晰。礼记·中庸:“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 朱熹 集注:“密,详细也;察,明辩也。” 郭沫若 《十批判书·庄子的批判》:“你说他们很随便吧,但他们的文理很密察。”
(2).细致明察。 宋 叶适 《蔡知阁墓志铭》:“盖公以忠孝发其刚毅,慈良成其密察,故凡所立必得其大者。”
《漢語大詞典》:密启(密啓)
(1).秘密启奏、启禀。晋书·贾充传:“先是 羊祜 密启留 充 ,及是,帝以语 充 。”云笈七籤卷四:“ 娄化 乃因后堂道士 殳季真 密启之,帝即命使逼取。”
(2).秘密的书函。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吏部二·辛亥两察之争:“掌 河南道 御史 张京兆 ,具密啟于吏部尚书 孙丕扬 ,谓 明时 前疏要挟免察。”
《韵府拾遗 质韵》:甚密
梁书何远传迁建武将军后军鄱阳王恢录事参军远与恢素善在府尽其志力知无不为恢亦推心仗之恩寄甚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