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橐皋
地名。今作 柘皋 ,在 安徽省 巢湖市 境。《春秋·哀公十二年》:“公会 吴 於 橐皋 。” 杜预 注:“ 橐皋 ,在 淮南 逡遒县 东南。” 陆德明 释文:“橐,章夜切。”
分類:地名安徽
《漢語大詞典》:矾山(礬山)
(1). 宋 代士大夫暑月宴客,堆明矾于盘中,置席上以像冰雪,称为“矾山”。 宋 陆游 入蜀记卷一:“ 乾道 六年闰五月二十五日晚, 叶梦锡 侍郎 衡 招饮,案间设矾山数盆,望之如雪。”
(2).山名。在 安徽省 庐江县 。
《漢語大詞典》:洛涧(洛澗)
古水名。又名 洛水 。即今 安徽省 淮南市 东 淮河 支流 洛河 。 晋 太元 八年(公元383年) 东晋 刘牢之 大破 前秦 苻坚 军于此。晋书·刘牢之传:“ 坚 将 梁成 又以二万人屯 洛涧 , 玄 遣 牢之 以精卒五千距之。”
《漢語大詞典》:桃波
地名。在今 安徽省 贵池县 。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七:“ 桃波 一步地,了了语声间。”
分類:地名安徽
《國語辭典》:宣笔(宣筆)  拼音:xuān bǐ
安徽省宣城县所产的毛笔。
《国语辞典》:琅琊山(琅琊山)  拼音:láng yé shān
山名:(1)在今山东省诸城县东南。(2)在今安徽省滁县西南。也作「琅邪山」、「琅琊山」。
《漢語大詞典》:鹊岸(鵲岸)
古地名。在今 安徽 铜陵 西南 鹊头镇 。左传·昭公五年:“ 楚子 以诸侯及东夷伐 吴 …… 吴 人败诸 鹊岸 。” 杨伯峻 注:“ 鹊岸 在今 安徽 无为县 南至 铜陵市 北沿 长江 北岸一带。”
《漢語大詞典》:罗刹石(羅刹石)
(1).江中险石名。在 钱塘江 中。据 宋 王象之《舆地纪胜》载: 秦望山 附近有大石崔嵬,横接江涛,商船海舶经此,多为风浪所倾,因呼为“罗刹石”。 唐 元稹 《去杭州》诗:“得得为题罗刹石,古来非独 伍员 冤。”即指此。
(2).江中险石名。在今 安徽 贵池 附近 长江 中。 宋 梅尧臣 《送方进士游庐山》诗:“长风沙浪屋许大,罗刹石齿水下排。” 宋 陆游 入蜀记:“罗刹石在 大江 中,正如 京口 鶻峯 而稍大,白石拱起,其上丛篠乔木。”
《漢語大詞典》:六刺
滩名,在 安徽省 泾县 陵阳溪 。 唐 李白 《下陵阳沿高溪三门六刺滩》诗:“ 三门 横峻滩, 六刺 走波澜。”
分類:安徽泾县
《漢語大詞典》:洛尾
指 安徽省 洛河 北至 怀远县 入 淮 处。 宋 苏轼 《送程七表弟知泗州》诗:“繫舟清 洛 尾,初见 淮南 山。”
《国语辞典》:芽菜  拼音:yá cài
安徽方言。指绿豆芽儿。
分类:安徽
《国语辞典》:张道陵(张道陵)  拼音:zhāng dào líng
人名。(西元34~155)本名陵,东汉沛国(今安徽省宿县西北)人。以符水禁咒法惑人,从学者须出五斗米,故世称五斗米道,因被授正一盟威之道,也称正一道。也称为「祖天师」。
《国语辞典》:宣城县(宣城县)  拼音:xuān chéng xiàn
县名。位于安徽省芜湖县东南,濒水阳江西岸,京赣铁路经过,以产宣纸著名。
《漢語大詞典》:朱砂泉
温泉名。又称 汤泉 。在 安徽省 黄山 。《黄山志·形胜》:“ 朱砂泉 在 朱砂峯 下。相传 轩帝 取水鍊丹处。” 元 张可久 《湘妃怨·黄山道中》曲:“ 白云观 攲仙枕, 朱砂泉 流药瓢, 紫兰宫 玉女吹簫。”
《漢語大詞典》:大泽乡(大澤鄉)
古地名。在今 安徽 宿县 南 蕲县集 西的 小刘村 。 秦 末 陈胜 、 吴广 起义于此。史记·陈涉世家:“ 二世 元年七月,发閭左适戍 渔阳 ,九百人屯 大泽乡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淮水:“ 蘄水 又东南逕 蘄县 ,县有 大泽乡 , 陈涉 起兵於此,篝火为狐鸣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