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嫔御(嬪御)  拼音:pín yù
地位低的嫔妃。《左传。哀公元年》:「今闻夫差次有台榭陂池焉,宿有妃嫱嫔御焉。」晋。杜预。注:「妃嫱,贵者;嫔御,贱者,皆内官。」晋。王嘉《拾遗记》卷五:「帝貌憔悴,嫔御不宁。」
《國語辭典》:嫔嫱(嬪嬙)  拼音:pín qiáng
古代宫中的女官。《左传。昭公三年》:「君若不弃敝邑,而辱使董振择之,以备嫔嫱,寡人之望也。」晋。杜预。注:「嫔、嫱,妇官。」《三国志。卷六一。吴书。潘浚陆凯传。陆凯》:「今中宫万数,不备嫔嫱,外多鳏夫,女吟于中。」
《國語辭典》:宫嫔(宮嬪)  拼音:gōng pín
宫女。唐。顾况 宫词诗:「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三国演义》第一三回:「郭汜领兵入宫,尽抢掳宫嫔采女入营。」
《國語辭典》:妃嫔(妃嬪)  拼音:fēi pín
君主时代帝王姬妾的统称。《幼学琼林。卷一。朝廷类》:「神器大宝,皆言帝位,妃嫔媵嫱,总是宫娥。」
《國語辭典》:九嫔(九嬪)  拼音:jiǔ pín
1.古代帝王的妃子。历代均有此制,然名称不尽相同。如唐以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为九嫔。
2.职官名。周制宫中的女官,掌妇学之法。见《周礼。天官冢宰。九嫔》。
《漢語大詞典》:嫔则(嬪則)
为妇的准则。文选·谢朓〈齐敬皇后哀册文〉:“思媚诸姑,貽我嬪则。” 张铣 注:“嬪则,为妇之法则也。”
分類:准则
《國語辭典》:贵嫔(貴嬪)  拼音:guì pín
魏文帝时所设置的女官。地位次于皇后,历代多沿用其名。见《三国志。卷五。魏书。后妃传。序》。
《國語辭典》:嫔妃(嬪妃)  拼音:pín fēi
皇帝的妻妾。唐。白居易〈杂兴〉诗三首之一:「楚王多内宠,倾国选嫔妃。」《西游记》第三七回:「三宫皇后,六院嫔妃。」
《漢語大詞典》:降嫔(降嬪)
皇室之女下嫁。 唐 刘禹锡 《慰义阴公主薨表》:“禀教皇宫,已挺柔嘉之德;降嬪卿族,益彰贞粹之仪。”
分類:皇室下嫁
《分类字锦》:嫔虞(嫔虞)
书釐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
分类:
《國語辭典》:嫔妇(嬪婦)  拼音:pín fù
1.古代对有德性的妇人的美称。《周礼。天官冢宰。大宰》:「七曰嫔妇,化治丝枲。」
2.九嫔、世妇,宫中女官。《周礼。天官冢宰。典妇功》:「掌妇式之法,以授嫔妇及内人女功之事赍。」
《漢語大詞典》:嫔妾(嬪妾)
宫嫔、侍妾。宋史·天文志三:“尾宿九星,为天子后宫,亦主后妃之位。上第一星,后也;次三星,夫人;次星,嬪妾也。”
分類:宫嫔侍妾
《漢語大詞典》:嫔娥(嬪娥)
宫中的姬妾与宫女。 唐 元稹 《骠国乐》:“ 德宗 深意在柔远,笙鏞不御停嬪娥。” 南唐 李煜 《玉楼春》词:“晚粧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鱼贯列。”
《漢語大詞典》:嫔德(嬪德)
犹妇德。 南朝 宋 颜延之 《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俾我王风,始基嬪德。”
分類:妇德
《漢語大詞典》:嫔息(嬪息)
妻与子女。 三国 魏 应璩 《与董仲连书》:“出蒙讥於臧获,入见謫於嬪息。”
分類: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