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奠鼎
传说 夏 禹 铸九鼎象征九州,历 商 至 周 ,都作为传国重器,置于国都。后因以称定都或建立王朝为“奠鼎”。 明 张居正 《恭述祖德诗》:“奠鼎卜 燕 朔,犁庭扫凶夷。”清史稿·礼志一:“ 世祖 奠鼎 燕京 ,建圜丘 正阳门 外南郊,方泽 安定门 外北郊,规制始拓。”
《漢語大詞典》:舍奠
释奠。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谓陈设酒食以祭祀。舍奠之礼,古时用于朝会、庙社、山川、征伐和学宫中祭先圣先师诸事。学宫中春夏秋冬四时有定期的舍奠。此外,始立学宫必舍奠;出征执有罪而返,亦舍奠于学宫。舍,通“ 释 ”。周礼·春官·大祝:“大会同,造于庙,宜于社,过大山川则用事焉,反行舍奠。”周礼·春官·甸祝:“舍奠于祖庙,禰亦如之。” 孙诒让 正义:“《大传》説 武王 牧野 之战,既事而退,‘设奠于 牧 室’。彼即征伐舍奠之事。”
《漢語大詞典》:布奠
(1).古代大夫家祭时酬答宾客之礼。礼记·曾子问:“布奠於宾,宾奠而不举。” 郑玄 注:“布奠,谓主人酬宾,奠觶於荐北。” 孔颖达 疏:“主人酌西方之尊以酬宾,主人尊爵于宾之荐北,宾取爵东面,奠于荐南,所谓布奠於宾也。”
(2).谓陈列祭品。 唐 李华 《吊古战场文》:“布奠倾觴,哭望天涯。”
《漢語大詞典》:殷奠
大祭。仪礼·士丧礼:“﹝士﹞月半不殷奠。” 郑玄 注:“殷,盛也。士月半不復如朔盛奠,下尊者。” 贾公彦 疏:“云下尊者以下,大夫以上,有月半奠故也。”礼记·丧大记:“主人具殷奠之礼。” 郑玄 注:“殷,犹大也。朝夕小奠,至月朔则大奠。”释名·释丧制:“朔望祭,曰殷奠,所用殷众也。” 毕沅 疏证:“大夫以上则朔望大奠,若士则朔而不望。”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古不重望日:“丧礼朔有殷奠,月半不殷奠,是直指望日之不重也……惟 康成 註月半不殷奠,乃云大夫以上仍有月半之奠。”清史稿·礼志十一:“殷奠,列饌筵二十一,酒尊十一,羊九,楮弊九万。”
分類:大祭疏证
《漢語大詞典》:野奠
在郊野祭奠。《文选·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竞羞野奠,争攀去轂,遵渚号追,临波望哭。” 张铣 注:“言下人皆竞进於野,以申奠祭之礼。”
《韵府拾遗 霰韵》:将奠(将奠)
齐民要术腤鸡以煖汁沃之肉若冷将奠令煖满奠
《骈字类编》:夕奠
礼记檀弓朝奠日出夕奠逮日夕庾信周赵国公夫人纥豆陵氏墓志铭左楹 奠高堂朝发
《漢語大詞典》:赐奠(賜奠)
皇帝亲临致祭。 清 昭槤 啸亭续录·赐奠:“国家宠待臣僚,遇有勋绩昭著者,饰终之典,有上亲临赐奠者。”清史稿·傅恒传:“其后上復幸 天津 ,念 傅恆 於此復命,又经 傅恆 墓赐奠,皆纪以诗。”
《漢語大詞典》:奠飨(奠饗)
置酒食以祭祀。 前蜀 韦庄 《秦妇吟》:“间日徒歆奠饗恩,危时不助神通力。”
《國語辭典》:吊奠(弔奠)  拼音:diào diàn
吊唁祭奠。《三国演义》第一八回:「因即下令屯住军马,大设祭筵,吊奠典韦亡魂。」《文明小史》第四一回:「等到开吊那天,到者上自官场,下至学堂,一齐都来吊奠。」
分類:吊唁祭奠
《漢語大詞典》:启奠(啓奠)
皇帝之灵柩启迁前所行的奠礼。清史稿·礼志十一:“殷奠,列饌筵二十一,酒尊十一,羊九,楮币九万。读文。帝诣几筵哭,内外传哭,奠酒,率众三拜,举哀,焚燎。设启奠如殷奠仪。届日奉梓宫登大昇轝。”
《漢語大詞典》:谒奠(謁奠)
参谒祭奠。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三:“州有某王庙,巫祝假之以惑百姓,歷年甚久,举州信重,前后长吏,皆先謁奠,乃敢视事。”宋史·礼志八:“旧例过贡举岁,礼部贡院集诸州府所贡第一人謁奠先圣,如春秋释奠仪。”
分類:参谒祭奠
《漢語大詞典》:飨奠(饗奠)
祭奠。设酒食以祭。饗,通“ 享 ”。《陈书·后主纪》:“蕙房桂栋,咸使惟新,芳蘩洁潦,以时饗奠。” 唐 白居易 《祭弟文》:“朔望晨夕饗奠,復尝来无?”一本作“嚮奠”。
分類:祭奠酒食
《漢語大詞典》:奄奠
抚定。明史·太祖纪赞:“ 太祖 以聪明神武之资……崛起布衣,奄奠海宇, 西汉 以后所未有也。”
《韵府拾遗 霰韵》:镇奠(镇奠)
黄佐乾清宫赋巩若昆崙镇奠南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