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大悲  拼音:dà bēi
1.极度悲伤。如:「年纪大的老人,由于心脏病或血压的关系,不能大喜大悲。」
2.想要拔除一切众生痛苦的心。南朝陈。慧恺〈摄大乘论序〉:「大悲平等,诱进靡穷。」
《国语辞典》:大悲心  拼音:dà bēi xīn
菩萨常思拔除一切众生痛苦的愿心。《罗摩伽经。卷中》:「善哉!善哉!善来童子,专求大乘,摄取众生,救护一切众生,生柔软心、正直心、深心,求佛法心、起大悲心,向普贤行。」
《国语辞典》:大悲忏(大悲忏)  拼音:dà bēi chàn
根据大悲咒而作的忏法。最早是宋朝僧人知礼编制,清初高僧读体再重编,是诸忏法中最流行的一种。《红楼梦》第一三回:「这四十九日,单请一百单八众禅僧,在大厅上拜大悲忏,超度前亡后化诸魂。」
《国语辞典》:大悲水  拼音:dà bēi shuǐ
放置净水,由长期持念大悲咒的修行人,以诵念的方式加持。此水称为「大悲水」。汉地的佛教徒相信,饮用大悲水,会有种种的功德利益,故在民间颇为流行。
《國語辭典》:大慈大悲  拼音:dà cí dà bēi
大慈,佛家用语,指爱一切众生;大悲,指拯救一切受苦难的人。「大慈大悲」形容救度众生的广大慈悲。《五灯会元。卷一。释迦牟尼佛》:「世尊大慈大悲,开我迷云,令我得入。」亦形容人心肠好,非常慈悲。《水浒传》第四回:「万望长老收录,大慈大悲!看赵某薄面,披剃为僧。」
《國語辭典》:大悲咒  拼音:dà bēi zhòu
佛教咒语之一。代表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之内證功德的真言。载于菩提流志译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姥陀罗尼身经》、金刚智译的《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咒本》、不空译的《金刚顶瑜伽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修行仪轨经》,及其他译家所翻译的密续中。但咒文各经互异。现在通行的〈大悲咒〉,系出自伽楚达磨译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此咒是汉地佛教徒最常持念的咒语之一。
《国语辞典》:现形(现形)  拼音:xiàn xíng
显露原形。宋。黄庭坚〈怀安军金堂县庆善院大悲阁记〉:「维观世音应物现形,或至于八万四千手眼。」《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大娘,不要听他,一定得知道大娘要救官人,故此出来现形索命!」
《国语辞典》:哈姆雷特  拼音:hā mǔ léi tè
Hamlet
戏曲剧目。英国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于西元一六○○年初演。叙述丹麦王为妃及弟所害,王子哈姆雷特蓄志复仇,因疑虑不决,终归失败,并惨遭杀害。后指多疑而少决断的性格为「哈姆雷特型」。也译作「汉姆莱特」。
《国语辞典》:异派同源(异派同源)  拼音:yì pài tóng yuán
流派虽异,根本同源。唐。贾餗〈扬州华林寺大悲禅师碑铭〉:「慈悲广大兮妙力无边,八方度门兮异派同源。」
《国语辞典》:美蒂雅  拼音:měi dì yǎ
Medea
1.希腊神话公主。为太阳神阿波罗的孙女,其个性善妒,会占卜,曾帮助阿尔戈英雄领袖伊阿宋取得金羊毛。在以美蒂雅故事为主的文学作品中,则以欧里庇得斯的《美蒂雅》和奥维德的《变形记》最为有名。
2.希腊三大悲剧之一,为欧里庇得斯所作。内容叙述希腊女神美蒂雅和希腊被黜王子伊阿宋私奔,而后伊阿宋爱上科林斯国王的女儿,抛弃了美蒂雅,美蒂雅为了报复,毒害了城邦公主和她的父王,甚至刺死了自己的亲生儿子。
《国语辞典》:李尔王(李尔王)  拼音:lǐ ěr wáng
戏曲剧目。英国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于西元一六○五年初演。叙述英国国王喜听甜言蜜语,而将国土分给长女与次女,却鄙视幼女无言之爱。后李尔王受到长女、次女的种种虐待,及幼女为他复仇征战而亡的遭遇,终于发疯。
大悲阐提
【佛学大辞典】
(术语)此为第二种之通名。以大悲誓愿,欲度尽一切众生而后成佛者。故己无成佛之期。何则,以众生尽有成佛之期也。因之亦名一阐提。
【佛学大辞典】
(术语)阐提为梵语一阐提之略。成佛不可能之义。大悲阐提者,言为有大悲而自己之成佛毕竟不可能也。如观音地藏之大悲菩萨是也。(参见:一阐提)
【佛学常见辞汇】
指具足大悲心的菩萨,因他们发愿众生度尽方成佛道,而众生无尽,故成佛亦无期。阐提是极难成佛的意思。
大悲
【佛学大辞典】
(术语)救他人苦之心谓之悲。佛菩萨之悲心广大,故曰大悲。涅槃经十一曰:「三世诸世尊,大悲为根本。(中略)若无大悲者是则不名佛。」大日经一曰:「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根本。」
【佛学常见辞汇】
伟大的悲心。
【三藏法数】
悲,悯伤也。谓如来悯众生,故兴大悲心为之说法,而拔其苦也。若众生著贪爱者,为说不净;著瞋恚者,为说慈悲;乃至染著法者,说一切离染之法乐;著众苦不净而居家者,为说出离之法。如来作如是种种说者,莫不为令一切众生脱离众苦也。
大悲四八之应
【佛学大辞典】
(杂语)观音菩萨三十三身之应现也。
大悲弓
【佛学大辞典】
(杂名)悲智为一双之法门,故以之配于左右手大悲以静德为左手,大智以动德为右手。随而以大悲配于弓。以大智配于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