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八及  拼音:bā jí
及,以德行引人。东汉时士大夫间相互标榜,称张俭、岑晊等八位有贤德的人为「八及」。《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序》:「张俭、岑晊、刘表、陈翔、孔昱、苑康、檀敷、翟超为八及。」
《漢語大詞典》:衫帽
凉衫便帽。 宋 代士大夫闲居时的装束。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 杜祁公 休退,居 南都 ,客至无不见,止服衫帽,尝曰:‘七十致政,可用高士服乎?’”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二:“自昔人士皆著帽,后取便於戎服。 绍兴 丙子, 魏敏肃 道弼 贰大政,一日造朝,预备衫帽,朝退,服以入堂,盖已得请矣。一时骤更衣制,力或未办,乃权宜以凉衫为礼,习以为常。 乾道 间, 王日严 内相申请,谓环一堂而围座,色皆浅素,极可憎,乞仍存紫衫,至今四十年不改。前此仕族子弟,未受官者皆衣白,今非跨马及弔慰,不敢用。” 清 顾炎武 日知录·衫帽入见:“唐书·李训传:‘ 文宗 召见 训 ,以衰麤难入禁中,令戎服,号 王山人 。’宋史·蔡挺传:‘ 仁宗 欲知 契丹 事,召对便殿, 挺 时有父丧,听以衫帽入。’则 唐 宋 有丧者不敢假公服也。今人干謁官长,輒易青黑,与常人无异,是又 李训 之不如乎?”参阅宋史·舆服志五
《漢語大詞典》:缨蕤(纓蕤)
冠上饰物。亦借指文人士大夫。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六:“当缨蕤之盛集,攄风雅之秘思,率以賡载,始成编轴。”
《漢語大詞典》:甘陵部
后汉书·党锢传序:“初, 桓帝 为 蠡吾侯 ,受学於 甘陵 周福 ,及即帝位,擢 福 为尚书。时同郡 河南 尹 房植 有名当朝,乡人为之謡曰:‘天下规矩 房伯武 ,因师获印 周仲进 。’二家宾客,互相讥揣,遂各树朋徒,渐成尤隙。由是 甘陵 有南北部,党人之议,自此始矣。”此为士大夫树党之始。后成典实,用以泛指朋党。 明 陈子龙 《寄献石斋先生》诗之二:“钩党几作 甘陵 部,相将同入黄门狱。” 清 钱谦益 《〈范勋卿文集〉序》:“余与先生入 甘陵 之部,刊 元祐 之碑。”
《漢語大詞典》:裙帔
亦作“裠帔”。 布裙和披肩。古代士大夫燕居时的装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肥水:“庙中图, 安 及八士像,皆坐牀帐,如平生,被服纤丽,咸羽扇裙帔,巾壶枕物,一如常居。”新唐书·儒学传上·颜师古:“及是频被谴,仕益不进,罔然丧沮,乃闔门谢宾客,巾褐裠帔,放情萧散,为林墟之适。”
《漢語大詞典》:列采
古代士大夫皆服彩色朝服,故称朝服为“列采”。采,同“ 彩 ”。礼记·玉藻:“非列采不入公门。” 郑玄 注:“列采,正服。”
《漢語大詞典》:亮闇
(1).亮阴。史记·鲁周公世家:“其在 高宗 ,久劳于外,为与小人,作其即位,乃有亮闇,三年不言。” 清 冯桂芬 《萧山汤协揆师八十寿序》:“公以当三年亮闇之日,先期却亲知勿贺。”
(2).指士大夫居丧。 汉 蔡邕 《议郎胡公夫人哀赞》:“敢曰亮闇,叙我忧痛。”参见“ 亮阴 ”。
《國語辭典》:亮阴(亮陰)  拼音:liáng ān
古代天子居丧,政事全权委托大臣处理,默而不言。《书经。说命上》:「王宅忧,亮阴三祀。」也作「谅阴」。
《漢語大詞典》:裙帽
南朝 士大夫所戴的一种高顶垂裙的帽子。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二年:“ 宋 元嘉 之世,诸王入斋閤,得白服、帬帽见人主;唯出 太极 四厢,乃备朝服。” 胡三省 注:“ 宋 齐 之间,制高屋帽,下帬盖。”
《漢語大詞典》:太尉足
宋 李宪 用事,士大夫皆奴事之。 彭孙 气凌公卿,然尝为 宪 濯足,曰:“太尉足何香也。” 宪 以足踏其头曰:“奴諂不太甚乎!”见 宋 苏轼 仇池笔记·太尉足香。后遂用为阿谀的典实。 明 李东阳 《誉树行》:“那得君王树,不及太尉足。”
《漢語大詞典》:帽衫
宋 代士大夫的一种服装。宋史·舆服志五:“中兴,士大夫之服,大抵因 东都 之旧,而其后稍变焉。一曰深衣,二曰紫衣,三曰凉衫,四曰帽衫,五曰襴衫。”宋史·舆服志五:“帽衫:帽以乌纱,衫以皂罗为之,角带,繫鞵。 东都 时,士大夫交际常服之。南渡后,一变为紫衫,再变为凉衫,自是服帽衫少矣。”
《漢語大詞典》:君子觞(君子觴)
士大夫对酒的爱称。 宋 陶谷 清异录·酒浆:“ 当涂 一种酒,麯皆发散药,见风即消,既不久醉,又无肠腹滞之患,人号曰‘快活汤’,士大夫呼‘君子觴’。”
《漢語大詞典》:语儿梨(語兒梨)
梨名。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三:“语儿梨,果实之珍,因其地名耳。”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三:“语儿梨,初号斤梨,其大者重至一斤。不知语儿何义。 郑州 郭傎蒙 陵旁产此甚多。其父老云:‘有田家儿数岁不能言,一日食此梨,輒谓人曰:“大好!”众惊异,以是得名。’ 洛 中士大夫 陈振 著《小説》云:‘语儿当为 御儿 ,盖地名,梨所从出也。’按: 御儿 非产梨之地,不知 陈 何所据也。”
《國語辭典》:瓦楞帽  拼音:wǎ léng mào
形如瓦楞的帽子,昔时为庶民所戴,以别于士大夫的方巾。《儒林外史》第一回:「一日,正和秦老坐著,只见外边走进一个人来,头带瓦楞帽,身穿青布衣服。」也称为「瓦楞帽子」。
《國語辭典》:文人画(文人畫)  拼音:wén rén huà
泛指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绘画。多取材于花鸟、山水,强调神韵,讲求笔墨,且重视文学修养。唐代诗人王维为创始人。
《漢語大詞典》:衣冠扫地(衣冠掃地)
谓士大夫不顾名节,丧尽廉耻。 宋 文天祥 《留远亭》诗序:“诸酋又嗾妇抱 刘 ( 刘岊 )以为戏。衣冠扫地,殊不可忍!” 清 侯方域 《拟思宗改元廷臣谢表》:“始焉以 竖刁 之谋,媚於天子;终焉以国老之势,广置门生。家国无人,衣冠扫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