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439,分9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物力
愿力
协力
力争
不力
并力
量力
智力
兵力
事力
力役
公力
力耕
学力
为力
《國語辭典》:物力  拼音:wù lì
物资与人力。《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唐。韩愈〈黄家贼事宜状〉:「兵镇所处,物力必全。」
《國語辭典》:愿力(願力)  拼音:yuàn lì
佛、菩萨愿心的力量。《净土论。卷中》:「无量无边无数劫,广修愿力助弥陀。」也称为「本愿力」、「宿愿力」。
《國語辭典》:协力(協力)  拼音:xié lì
共同努力。《宋书。卷七七。柳元景传》:「今馀东岸万人,贼军数倍,强弱不敌,谓宜还就节下协力当之。」《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就要商量被害几家协力出资,建庙山顶。」
《國語辭典》:力争(力爭)  拼音:lì zhēng
1.用武力相争。《列子。说符》:「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唐。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诗一三首之一二:「力争固难恃,骄战曷能久?」
2.极力争取、劝谏。《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苏逢吉力争,以为无留守带行枢密使的故事。」《文明小史》第三八回:「外国人呢,固然得罪不得,实在下不去的地方,也该据理力争。」
《國語辭典》:不力  拼音:bù lì
不尽力、未用心力。如:「别老是办事不力,当心会被公司开除喔!」宋。文天祥〈正气歌〉:「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分類:不尽尽力
《國語辭典》:并力  拼音:bìng lì
合力、通力。《文选。枚乘。上书重谏吴王》:「明苏秦之约,厉荆轲之威,井力一心,以备秦然。」《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与闻政事,曾不能以此时有所建明,以宣德化,又不能与群僚并力。」也作「并力」。
《國語辭典》:并力(併力)  拼音:bìng lì
合力、协力。《三国演义》第一○回:「三人密奏献帝,封马腾为征西将军、韩遂为镇西将军,各受密诏,并力讨贼。」《水浒传》第一回:「只得聚集众人,先把石碑放倒,一齐并力掘那石龟。」也作「并力」。
《漢語大詞典》:量力
衡量人的力量和能力。左传·隐公十一年:“ 郑 息 有违言。 息侯 伐 郑 , 郑伯 与战於竟, 息 师大败而还。君子是以知 息 之将亡也,不度德,不量力……其丧师也,不亦宜乎!” 汉 贾谊 《新书·过秦上》:“试使 山 东之国,与 陈涉 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唐 韩愈 《上张仆射书》:“量力而任之,度才而处之,其所不能,不彊使为是。” 清 顾易 《律陶》诗之六:“量力守故辙,高酣发新謡。”
《國語辭典》:智力  拼音:zhì lì
1.才智与勇力。《管子。形势解》:「能自去而因天下之智力起,则身逸而福多。」《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2.系指个人思考、判断、记忆、推理等心智运作的潜在水平,可以用智力测验来评估。不同智力测验所定义的智力向度不同,故所测得的智力内涵有所不同。
《國語辭典》:兵力  拼音:bīng lì
军队的实力,包括人员和武器装备。《后汉书。卷八七。西羌传。论曰》:「朝议惮兵力之损,情存苟安。」《儒林外史》第一回:「若以兵力服人,浙人虽弱,恐亦义不受辱。」
《漢語大詞典》:事力
(1).用力。韩非子·五蠹:“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餘,故民不争。”
(2).指使用武力。 汉 桓宽 盐铁论·论功:“不牧之地,不羈之民,圣人不加兵,不事力焉。”晋书·食货志:“出战入耕,虽自古之常,然事力未息,未尝不以战士为念他。”
(3).供役使的人,仆役。宋书·萧思话传:“ 思话 以去州无復事力,倩府军身九人。”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景明寺:“﹝ 邢子才 ﹞以光禄大夫归养私庭,所在之处,给事力五人。”魏书·成淹传:“时迁都, 高祖 以 淹 家无行资,敕给事力,送至 洛阳 。”
(4).能力;力量。 宋 苏轼 《缴词头奏状六首》之五:“ 张诚一 无故多年不葬亲母,既非身在远官,又非事力不及,冒宠忘亲,清议所弃。” 宋 洪迈 容斋五笔·虢巨贺兰:“天下国家不幸而有四郊之警,为人臣者当随其事力,悉心尽忠,以致尺寸之效。” 宋 洪巽 《暘谷漫录》:“吾辈事力单薄,此等筵宴,不宜常举;此等厨娘,不宜常用。”
(5).实力;武力。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四年:“且 金 、 齐 俱来,以吾事力对之,诚为不侔,然 汉 败 王寻 , 晋 破 苻坚 ,特在人心而已。”
《國語辭典》:力役  拼音:lì yì
1.以武力征伐。《谷梁传。僖公十九年》:「梁亡,自亡也。如加力役焉,湎不足道也。」
2.劳役。
3.徵用民力。《孟子。尽心下》:「孟子曰:『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汉书。卷二七。五行志中之下》:「是时民患上力役,解于公田。」
《漢語大詞典》:公力
(1).官方征用的役夫。宋书·王僧达传:“﹝ 僧达 ﹞立宅於 吴 ,多役公力。”
(2).共同的力量。 康有为 《大同书》乙部第三章:“公议政府有预算之貲,当由各国公力供给,各国当依岁定之数拨给之。”
《漢語大詞典》:力耕
努力耕作。《楚辞·卜居》:“寧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 晋 陶潜 《移居》诗之二:“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宋 曾巩 《谢章学士书》:“不能用身於世俗之外,力耕於大山长谷之中。” 严复 《和荆公》诗:“国破犹能战,家亡尚力耕。”
《國語辭典》:学力(學力)  拼音:xué lì
研究学问所达到的程度。宋。范成大 送刘唐卿户曹擢第西归诗六首之三:「学力根深方蒂固,功名水到自渠成。」
《漢語大詞典》:为力(爲力)
(1).出力;尽力。太平经丁部之十六:“轻休其力,不为力可得衣食,反常自言愁苦飢寒。” 冰心 《往事二》八:“我走近一步,说:‘假如我要得这种位置,东南沿海一带,爹爹总可为力。’”
(2).成功;奏效。汉书·异姓诸侯王表:“鐫金石者难为功,摧枯朽者易为力,其势然也。” 唐 杜甫 《客居》诗:“安得覆八溟,为君洗乾坤。 稷契 易为力, 犬戎 何足吞。”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三百金,妾任其半,郎君亦谋其半,庶易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