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肋膜炎  拼音:lè mò yán
病名。肋膜因胸腔内脏急慢性炎症,或全身性疾病,所引起的一种发炎状况。有发烧、畏寒、侧胸部疼痛等现象,常并生胸腔积水。也称为「胸膜炎」。
《漢語大詞典》:鲊答(鮓答)
亦作“ 鮓荅 ”。 某些兽畜的内脏结石。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祷雨:“往往见 蒙古 人之祷雨者……惟取浄水一盆,浸石子数枚而已。其大者若鷄卵,小者不等。然后默持密呪,将石子淘漉玩弄,如此良久,輒有雨……石子名曰鮓荅,乃走兽腹中所产,独牛马者最妙。”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一·鲊答:“鮓答生走兽及牛马诸畜肝胆之间,有肉囊裹之,多至升许……其状白色,似石非石,似骨非骨,打破层迭。”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洗鮓答诵梵咒者,亦立致风雨,天地之气能如是之刻期乎?”
《漢語大詞典》:肉物
古时对肉畜的内脏等凡无骨者之称。《周礼·天官·内饔》:“辨体名肉物。” 郑玄 注:“体名,脊胁肩臂臑之属;肉物,胾燔之属。” 王引之 经义述闻·周官上:“胾燔乃割亨煎和之异名,非肉所本有之名物也。与体名为牲所本有者,义例参差,殆非经意。今案肉物,盖若《大雅·行苇篇》之嘉殽脾臄,《少牢馈食礼》之肠三,胃三,举肺一,祭肺三,伦肤九,及心舌载于肵俎,宾长羞牢肝之属,凡无骨者皆是。” 唐 冯贽 云仙杂记·鱼喜鹿胎香:“有一渔人,以肉物作块,散悬於网上,取鱼倍众力,凡十网,得鱼三千六百。”
分類:内脏无骨
《國語辭典》:皮质(皮質)  拼音:pí zhí
1.某些内脏器官的表层组织。如肾脏皮质。
2.大脑两半球及小脑表层的灰质层。也作「皮层」。
《國語辭典》:牛油  拼音:niú yóu
1.一种从牛奶提炼出的脂肪性食品。参见「奶油」条。
2.一种从肥牛肉取得的脂肪。
《國語辭典》:绞痛(絞痛)  拼音:jiǎo tòng
1.内脏的剧烈疼痛。如:「暴饮暴食会造成肠胃绞痛。」
2.比喻悲痛难忍。如:「当地震灾区有伤亡的噩耗传来,大家心中一阵绞痛。」
《漢語大詞典》:洁藏(潔藏)
使内脏清洁。藏,同“ 臟 ”。 南朝 梁 陶弘景 《授陆敬游十赉文》:“尔澡形洁藏,肴粮既去,宣导松木,实资芳醑。”
分類:内脏清洁
《漢語大詞典》:照骨宝(照骨寶)
传说中的古镜名。能映现内脏和骨骼。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物异:“ 儛溪 古岸石窟有方镜,径丈餘,照人五臟, 秦皇 世号为照骨宝。”
《漢語大詞典》:脏器(臟器)
指胃、肠、肝、脾等内脏器官。
《國語辭典》:听诊(聽診)  拼音:tīng zhěn
一种医疗诊察的方法。用耳朵或听诊器来听取心、肺等内脏器官的搏动及呼吸声音,以诊断是否异常。
《國語辭典》:体腔(體腔)  拼音:tǐ qiāng
脊椎动物体内,由骨骼或骨骼和肌肉所构成的空腔,如胸腔和腹腔。
《国语辞典》:美容体操(美容体操)  拼音:měi róng tǐ cāo
为强化内脏或肌肉的机能,同时矫正姿态使其美观的体操。
《国语辞典》:叫化子鸡(叫化子鸡)  拼音:jiào huā zi jī
一种用整只鸡焖烧成的菜肴。作法是将整只鸡的内脏全部取出,再用各种佐料填塞回去,并用锡箔纸将鸡密裹起来,放入窑坑中焖烧,或蒸笼内清蒸即可。因是由旧时丐帮中流传出来,故称为「叫化子鸡」。
《国语辞典》:内脏器官移植(内脏器官移植)  拼音:nèi zàng qì guān yí zhí
将内脏器官的一部分或整体,移往另一部分或其他个体的手术过程。
《国语辞典》: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  拼音:zì zhǔ shén jīng xì tǒng
控制内脏、血管、腺体等不随意活动的神经系统。可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两部分,两者相互拮抗,以达适当的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