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群国(羣國)
(1).众诸侯国。管子·小匡:“昔吾先王 周昭王 、 穆王 ,世法 文 武 之远迹,以成其名。合羣国,比校民之有道者,设象以为民纪。”
(2).犹举国。 梁启超 《论尚武》:“二千年之腐气败习深入於国民之脑,遂使羣国之人奄奄如病夫,冉冉如弱女。”
《漢語大詞典》:郑草
《后汉书。郡国志四》"﹝东莱郡﹞不其侯国,故属琅邪"刘昭注引晋伏琛《三齐记》:"郑玄教授不其山,山下生草大如?,叶长一尺余,坚刃异常,土人名曰康成书带。"后以"郑草"为书带草的别称。
《漢語大詞典》:内邑
诸侯国境内的城邑。《公羊传·庄公八年》“夏,师及 齐 师围 成 , 成 降于 齐 师” 唐 徐彦 疏:“ 成 为内邑, 孟氏 所有而与 齐 围之。”
《国语辞典》:淳于髡  拼音:chún yú kūn
人名。战国时齐人,滑稽善辩,常为齐出使各诸侯国,未尝辱命,齐威王以为诸侯主客。尝以隐语讽谏威王,罢长夜之饮,改革内政。
《漢語大詞典》:殷聘
古代诸侯国之间的互访。语本《周礼·秋宫·大行人》:“凡诸侯之邦交,岁相问也,殷相聘也,世相朝也。” 郑玄 注:“殷,中也。久无事,又於殷朝者及而相聘也。”左传·昭公九年:“ 孟僖子 如 齐 殷聘,礼也。”
分類:诸侯侯国
《漢語大詞典》:斟灌
古国名。 夏 之同姓诸侯国。辖境在今 山东省 寿光县 东北。左传·哀公元年:“昔 有过 浇 杀 斟灌 以伐 斟鄩 ,灭 夏后相 。” 孔颖达 疏:“二 斟 , 夏 同姓诸侯。”史记·夏本纪“ 中康 崩,子 帝相 立” 张守节 正义引 唐 李泰 等《括地志》:“ 斟灌 故城在 青州 寿光县 东五十四里。”
《漢語大詞典》:斟寻(斟尋)
亦作“ 斟鄩 ”。
(1).古国名。 夏 同姓诸侯国。辖境在今 山东省 潍坊市 西南。左传·襄公四年:“﹝ 寒浞 ﹞使 浇 用师,灭 斟灌 及 斟寻氏 。” 杜预 注:“二国, 夏 同姓诸侯, 仲康 之子。”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二:“ 北海 有 斟县 。 京相璠 曰:‘故 斟寻国 , 禹 后。’”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二章第一节:“ 太康 失位,逃到同姓部落 斟鄩 。 羿 灭 斟鄩 ,立 仲康 。”
(2).复姓。古有 斟寻氏 。 禹 之后,以封国为姓。见史记·夏本纪论
《漢語大詞典》:都乡侯(都鄉侯)
东汉 所封侯国名,在列侯之下, 关内侯 之上。后汉书·皇甫嵩传:“其秋徵还,收左车骑将军印綬;削户六千,更封都乡侯,二千户。” 清 顾炎武 日知录·都乡侯:“ 后汉 封国之制,有乡侯、有都乡侯,传中言都乡侯者甚多, 皇甫嵩 封 槐里侯 ,忤中常侍 赵忠 、 张让 ,削户六千,更封都乡侯。”
《漢語大詞典》:遂郊
周 代诸侯国京城外远郊和近郊之地的合称。尚书大传卷四:“遂郊之门,执禁以讥异服讥异言。”
《漢語大詞典》:国职(國職)
(1).指诸侯国的政务。国语·鲁语下:“诸侯朝修天子之业命,昼考其国职,夕省其典刑,夜儆百工,使无慆淫,而后即安。”
(2).指诸侯国设置的官职。梁书·文学传下·刘峻:“时 竟陵王 子良 博招学士, 峻 因人求为 子良 国职,吏部尚书 徐孝嗣 抑而不许,用为 南海王 侍郎,不就。”
《漢語大詞典》:建分
汉 代在诸侯原来的封地内建立侯国,以分其势。 汉 贾谊 新书·藩伤:“其有子以国其子;未有子者建分以须之,子生而立。”
《國語辭典》:外货(外貨)  拼音:wài huò
外国的货物。如:「这家百货行贩卖的物品,外货充斥,良莠不齐。」
《漢語大詞典》:汁防
汉 代侯国名。在今 四川省 什邡县 境。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 汁防肃侯 雍齿 。”按,汁防,汉书·地理志上作“汁方”,《后汉书·郡国志五》、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均作“什邡”。
分類:侯国四川
《漢語大詞典》:封建论
散文篇名。唐代柳宗元作。“封建”指奴隶社会分封国土、建立诸侯国的分封制度。作者分析了这种制度的产生原因、形成过程及其弊病,论述了它终被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意在反对唐中期的藩镇割据,维护唐王朝的统一。措词严谨,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说服力,是古代议论文的典范之作。
《漢語大詞典》:东虢(東虢)
西周 诸侯国名。 周武王 封其弟 虢叔 于此,后为 郑 所灭。故地在今 河南省 荥阳县 境。参阅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历代州域形势·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