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326,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综事
至识
断理
顽闇
瞎子
欠通
心辩
宣犹
揣事
超朗
辩达
没分晓
微赜
不分晓
莹拂
《漢語大詞典》:综事(綜事)
(1).综理事务。三国志·魏志·胡质传:“﹝ 胡敏 ﹞有子曰 质 ,规模大略不及於父,至於精良综事过之。”
(2).综述事理。 黄远庸 《〈晚周汉魏文钞〉序》:“今欲濬发智虑,输入科学,综事佈意,明白可观,则必提倡一种近世文体,使之合于文法及名学。”
《漢語大詞典》:至识(至識)
见闻广博而深明事理的人。 汉 扬雄 《法言·寡见》:“多闻见而识乎正道者,至识也;多闻见而识乎邪道者,迷识也。”
《漢語大詞典》:断理(斷理)
(1).判断事理。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断理必纲,摛辞无懦。”
(2).审理。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四折:“你再四的不肯断理,我只是死在你府堂上,教你做官不成。”
《漢語大詞典》:顽闇(頑闇)
愚拙而不明事理。 汉 应劭 《〈风俗通〉序》:“予实顽闇,无能述演,岂敢比隆於斯人哉!” 宋 司马光 《除兼侍读学士乞先次上殿札子》:“臣智识顽闇,不达圣心。” 明 方孝孺 《答王仲缙书》之四:“如某之顽闇,曾何足效耶!”
分類:愚拙事理
《國語辭典》:瞎子  拼音:xiā zi
失去视觉能力的人。《儒林外史》第五四回:「是虔婆叫了一个男瞎子来替姑娘算命。」《红楼梦》第一○回:「他素日又和宝玉鬼鬼祟祟的,只当人都是瞎子看不见。」
《漢語大詞典》:欠通
对事理不够通达。亦指文字不够通顺。 明 无名氏 《四贤记·构衅》:“[净]你若不做媒,我便抢归完聚。[小生]这也欠通。”儿女英雄传第八回:“姑娘,我 安龙媒 真是百口无词,只是姑娘你也有一些欠通之处。”如:他写的文章可有些欠通。
《漢語大詞典》:心辩(心辯)
谓头脑清醒,明白事理。 汉 王充 论衡·定贤:“故人欲心辩,不欲口辩。心辩则言丑而不违,口辩则辞好而无成。”后汉书·党锢传·刘儒:“ 郭林宗 常谓 儒 口訥心辩,有珪璋之质。”
《漢語大詞典》:宣犹(宣猶)
亦作“ 宣猷 ”。
(1).明达而顺乎事理。《诗·大雅·桑柔》:“维此惠君,民之所瞻。秉心宣犹,考慎其相。” 马瑞辰 通释:“《韩诗》《淇奥》诗曰:宣,显也。显即明也。犹、猷、繇,古通用……广雅·释詁又曰:猷,顺也。秉心宣犹,言其持心明且顺耳。”晋书·武帝纪:“昔朕皇祖 宣王 ,圣哲钦明,诞应期运,熙帝之载,肇啟洪基。伯考 景王 ,履道宣猷,缉熙诸夏。” 宋 曾巩 《节度加宣徽制》:“夫德茂者,其赏异;功隆者,其报殊。是畴其底绩之勤,锡以宣猷之号。”一说,宣犹即遍谋,普遍征求意见。诗·大雅·桑柔 郑玄 笺:“宣,徧;犹,谋……乃执正心,举事徧谋於众。”
(2).施展谋划与方略。 唐 刘禹锡 《上中书李相公》:“运思於陶冶之间,宣猷於鱼水之际。”《三元里人民抗英史料·粤省将军参赞报两江总督裕札》:“欣悉二兄大人荣膺简命,总制 两江 ,想见圣主之善任知人,正符鸿才之宣猷布化,臺垣翘企,抃贺莫名。”
《漢語大詞典》:揣事
揣度事理。韩非子·问辩:“若其无法令而可以接诈应变生利揣事者,上必采其言而责其实,言当则有大利,不当则有重罪。”新唐书·奸臣传上·李义府:“ 德俭 者, 许敬宗 甥,癭而智,善揣事。”《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某愚不揣事,私道 李某 善能饮酒,故请命召之。”
分類:揣度事理
《漢語大詞典》:超朗
(1).谓深于谋算而明于事理。 明 高启 《顾荣庙》诗:“军司 吴 国秀,机神夙超朗。”
(2).高爽明亮。 清 汪学金 《秋日同朱元圃晚步南园》诗:“林壑迭映蔚,轩除坐超朗。”
《漢語大詞典》:辩达(辯達)
(1).谓口才敏捷,事理通达。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 随何 辩达,因资於敌,紓 汉 披 楚 ,唯生之绩。”
(2).敏慧,通达事理。 唐 柳宗元 《送宁国范明府》诗序:“必求端慤而习於事辩达而勤其务者,命之官而掌之。”
《國語辭典》:没分晓(沒分曉)  拼音:méi fēn xiǎo
不懂事,不通事理。《三国演义》第二二回:「我哥哥忒没分晓!捉住贼将如何又放了?」《醒世恒言。卷二六。薛录事鱼服證仙》:「邹年兄好没分晓!既是有心救我,何不就送回衙里去,怎么又要送我上山,却不渴坏了我?」也作「不分晓」。
分類:事理胡涂
《漢語大詞典》:微赜(微賾)
指事理的微妙幽深之处。 元 刘壎 《隐居通议·理学三》:“玉质金相,春明秋洁,絶出羣言,探入微賾,先生之文若是已。”
《国语辞典》:不分晓(不分晓)  拼音:bù fēn xiǎo
不通事理、不懂事。《董西厢》卷四:「红娘,你好不分晓,甚把我拦截?」也作「没分晓」。
《漢語大詞典》:莹拂(瑩拂)
磨拭,使光洁。比喻阐明事理,去惑显真。 晋 孙绰 《兰亭集后序》:“聊於曖昧之中,期乎莹拂之道。” 南朝 宋 谢灵运 《与诸道人辨宗论》:“昌言折中,允然新论,可谓激流导源,莹拂发暉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