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野兽派(野獸派)  拼音:yě shòu pài
一种美术派别。二十世纪初在巴黎形成,以强烈单纯的色彩及誇张的线条来构成画面,把内在的情感极端放任的宣泄出来,企图表达对自然的主观感受。代表画家有马蒂斯、卢奥等。
《漢語大詞典》:象牙之塔
原是 法国 十九世纪文艺批评家 圣佩韦 批评同时代消极浪漫主义诗人 维尼 的话。后用以比喻脱离现实生活的文艺家的小天地。 鲁迅 《集外集·文艺与政治的歧途》:“这种文学家,他们都躲在象牙之塔里面;但是‘象牙之塔’毕竟不能住得很长久的呀!” 瞿秋白 《乱弹·世纪末的悲哀》:“他们死也不肯走出‘象牙之塔’,也许走出了‘象牙之塔’,又走进了‘水晶之宫’。”
《漢語大詞典》:行吟诗人
欧洲11-14世纪的一种诗人。最初出现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称为特鲁巴杜尔。主要写作抒情诗,包括情歌、感兴诗、晨歌、暮歌、小夜曲等,多描写爱情。后法国北方也出现行吟诗人,称为特鲁维尔。不仅写抒情诗,还写叙事诗。
《漢語大詞典》:邪马台国(邪馬臺國)
日本 古国名。约公元一世纪末二世纪初出现在 九州 北部,公元四世纪末亡于 古大和国 。
《漢語大詞典》:小刀会(小刀會)
清 代民间秘密团体。起自19世纪中叶,与三合会(即天地会)、白莲教有源流上的关系,主要活动在我国东南沿海及 山东 一带,各地小刀会曾多次起义,抗击 清 军和外国侵略者。
《国语辞典》:南北战争(南北战争)  拼音:nán běi zhàn zhēng
十九世纪发生于美国的内战。美国因南北经济结构的差异,故对黑奴的主张不同。西元一八六一年,美国总统林肯下令释放黑奴,南部诸州不服,遂退出联邦,自组美利坚邦联,南北因此分裂,发生内战,历时四年。一八六五年,南方投降,美国终告统一。
《国语辞典》:纳粹主义(纳粹主义)  拼音:nà cuì zhǔ yì
又名德国国家社会主义,是二十世纪初希特勒所主导的德国纳粹党与其他极右翼组织的实践意识形态,是法西斯主义、科学种族主义与反犹太主义的整合。纳粹主义兴起于一次大战后德国国家主义运动与反共产主义的脉络,主张德国的亚利安人为社会演化的最高等种族,为保持种族纯化,将「不纯的」犹太人与「低下的」同性恋和障碍人士加以驱除,剥夺其私人财产,并以人体实验、集中营与毒气室等极度非人道的方式监禁,最终导致大屠杀(Holocaust)。
《国语辞典》:农奴制度(农奴制度)  拼音:nóng nú zhì dù
一种封建时代的社会奴役制度。主要发展在欧洲十世纪中期之后,农奴在国有的或庄园主土地工作,以换取保护、生计等。因年代与区域不同而各地制度不一,例如,部分地区农奴没有领地,但也有部分地区的农奴在为领主劳动时,拥有自己的领地。参见「农奴」条。
《国语辞典》:女权运动(女权运动)  拼音:nǚ quán yùn dòng
指十九世纪以来,为争取女性平权的各种社会运动。参见「女性主义」条。
《国语辞典》:目标管理(目标管理)  拼音:mù biāo guǎn lǐ
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方法,它以组织的总目标为中心,运用系统方法建立分层的目标体系,通过分权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完成组织任务。
分类:世纪管理
《国语辞典》:魔鬼学派(魔鬼学派)  拼音:mó guǐ xué pài
英国十九世纪桂冠诗人索籍(Robert Southey)在他写的Vision of Judgment一书序文中,指称拜伦(Byron)、雪莱(Shelley)、亨德(Hunt)等人向传统道德观念挑战为「魔鬼学派」。
分类:英国世纪
《国语辞典》:婆罗王朝(婆罗王朝)  拼音:pó luó wáng cháo
Pala dynasty
古时印度王朝。于八世纪中叶至十二世纪由格婆罗(Gopala)所创建,以印度孟加拉地方为中心。此王朝以信奉佛教为主,十三世纪初为回教的哥尔王朝所灭。
《国语辞典》:普普艺术(普普艺术)  拼音:pǔ pǔ yì shù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兴起于欧美的一种绘画运动,画家将通俗或流行之海报、画报、招牌等大众传播的图像,大胆的采用于绘画表现上,并且认为这些就是代表现今文明的特徵与精神。
《国语辞典》:欧普艺术(欧普艺术)  拼音:ōu pǔ yì shù
一种欧美于二十世纪六○年代兴起的美术运动。以几何形体及强烈对比的色彩,达到透视错觉作用,使画面呈现颤动的幻觉。代表作家有莱莉、巴萨列里等。
《国语辞典》:路德教派  拼音:lù dé jiào pài
西元十六世纪初,由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在日耳曼北部创立的基督教新教派。他是新教中最大的一派,地区以今德国北部和北欧各国为主。也称为「路德会」、「路德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