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全唐文》卷五百七十六〈柳宗元八·谢襄阳李夷简尚书委曲抚问启〉~5826~2~
某启:当州员外司马李幼清传示尚书委曲,特赐记忆,过蒙存问。奉读喜惧,浪然涕流,庆倖之深,出自望外。伏惟尚书鹗立朝端,风行天下,入统邦宪,出分主忧,控此上游,式是南服。凡海内奔走之士,思欲修容于辕门之外,踢履于油幢之前,譬之涉蓬瀛,登昆阆,不可得而进也。某负罪沦伏,声销迹灭,固世俗之所弃,亲友之所遗,敢希大贤,曲见存念。是以辗转歔欷,昼咏宵兴,愿为厮役,以报恩遇。瞻仰霄汉,邈然无由。网罗未解,纵羽翼而何施?囊槛方坚,虽虎豹其焉往?不任踊跃恳恋之至。谨奉启起居,轻渎威严,倍增战越。
《漢語大詞典》:油幢
(1).张挂于舟车上的油布帷幕。隋书·礼仪志五:“王公加礼者,给油幢络车,驾牛。”
(2).指有油布帷幕的车子。 唐 皇甫冉 《送卢郎中使君赴京》诗:“曲盖遵长道,油幢憩短亭。”
(3).油布帐幕。多指将帅幕府。 唐 柳宗元 《谢襄阳李夷简尚书委曲抚问启》:“凡海内奔走之士,思欲脩容於辕门之外,躡履於油幢之前,譬之涉 蓬 瀛 ,登 崑 閬 ,不可得而进也。” 宋 刘过 《沁园春·张路分秋阅》词:“见秋原如掌,枪刀突出,星驰铁骑,阵势纵横。人在油幢,戎韜总制,羽扇从容裘带轻。” 清 厉鹗 《折桂令·赋得客帐梦封侯》曲:“傍幽窗斗帐凄凉,何许儒冠,忽拥油幢。”
《高级汉语词典》:旌幢  拼音:jīng chuáng
旗幡
《漢語大詞典》:碧幢
隋 唐 以来,高级官员舟车上张挂的以青油涂饰的帷幔。 唐 白居易 《奉和汴州令狐令公》:“碧幢油叶叶,红旆火襜襜。” 宋 王禹偁 《寄献润州赵舍人》诗:“直庐久负题红药,出镇何妨拥碧幢。”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送谢倅之临安》词:“好把文经武畧,换取碧幢红旆,谈笑扫胡尘。”
《漢語大詞典》:幡幢
(1).即幢幡。 唐 黄滔 《辞府相》诗:“今朝拜别幡幢下,双泪如珠滴不休。”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卷七:“ 庐山 远法师 命尽之日,山中峰涧寺落,皆见千眼仙人成队执幡幢香花赴 东林寺 。”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外国·活佛:“以珠琲为幡幢,金寳为法供,内府瑰异为之一空。”
(2).特指刹上之幡。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中》:“鐘鼓楼旁,矗两宝刹,高数丈,剪綵为幡幢。”
分類:幢幡
《國語辭典》:麾幢  拼音:huī chuáng
仪仗。《孤本元明杂剧。卓文君。第四折》:「却怎么闹骈阗车马嘶,拥麾幢道列旌旗。」
《國語辭典》:幢幢  拼音:chuáng chuáng
1.形容羽饰繁多。《文选。张衡。东京赋》:「鼖鼓路鼗,树羽幢幢。」
2.晃动,摇曳不定。《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管辂传》:「有飘风高三尺馀,从申上来,在庭中幢幢回转,息以复起,良久乃止。」唐。元稹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诗:「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國語辭典》:石幢  拼音:shí chuáng
古代祠庙中,刻有经文、图像或题名的大石柱。有座有盖,状如塔。唐。岑参〈酬畅当嵩山寻麻道士见寄〉诗:「阴洞石幢微有字,古坛松树半无枝。」唐。陈鸿《东城老父传》:「大历元年,依资圣寺大德僧运平住东市海池,立陁罗尼石幢。」
《國語辭典》:宝幢(寶幢)  拼音:bǎo chuáng
用珍宝装饰的旗帜。《毗耶娑问经。卷下》:「竖立宝幢,悬幡在上。」《西游记》第九五回:「天竺陛下,请出你那皇后嫔妃看者。这宝幢下乃月宫太阴星君,两边的仙妹是月里嫦娥。」
《漢語大詞典》:法幢
(1).写有佛教经文的长筒形绸伞或刻有佛教经文、佛像等的石柱。 南朝 梁 王僧孺 《初夜文》:“法幢卷舒,拂高轩而徐薄;名香鬱馥,山重檐而轻转。” 明 唐顺之 《题金山寺付僧惠杰》诗之一:“隐隐帆檣外,分明见法幢。” 清 唐孙华 《东林寺》诗:“法幢始何年,本自 远公 作。”
(2).比喻佛法。《剪灯馀话·听经猿记》:“侧闻尊宿建大法幢,不惮远来,求依浄社。”
《漢語大詞典》:碧油幢
(1).青绿色的油布车帷。 南齐 时公主所用, 唐 以后御史及其他大臣多用之。南齐书·舆服志:“自輦以下,二宫御车,皆緑油幢,絳系络。御所乘,双栋。其公主则碧油幢云。” 唐 方干 《上越州杨岩中丞》诗:“试把十年辛苦志,问津同拜碧油幢。” 宋 陆游 《六月二十六日夜梦赴季长招饮》诗:“安得此欢真入眼,碧油幢拥主人翁。” 明 王世贞 《戚大将军入帅禁旅枉驾草堂赋此赠别》诗:“ 细柳 尚虚金锁甲,前茅时缓碧油幢。”
(2).青绿色的军帐。 唐 张仲素 《塞下曲》:“猎马千行雁几双, 燕然山 下碧油幢。”亦省作“ 碧油 ”。 唐 杨巨源 《和汴州令狐相公白菊》:“今来碧油下,知自白云乡。” 宋 曾巩 《送叔延判官》诗:“君子从戎碧油下,緑髮清瞳笏袍整。”
《國語辭典》:幢盖(幢蓋)  拼音:chuáng gài
旌旗和曲柄的蓬盖。古为将军刺史的仪仗。《晋书。卷六三。李矩传》:「藩表元帝,加矩冠军将军,轺车幢盖,进封阳武县侯,领河东、平阳太守。」《文选。潘岳。马汧督诔》:「圣朝畴咨,进以显秩,殊以幢盖之制。」
《國語辭典》:幢幡  拼音:chuáng fān
佛教道场用来装饰的长形旗帜。《妙法莲华经》卷一:「一一塔庙,各千幢幡。」
《國語辭典》:幢节(幢節)  拼音:chuáng jié
1.传达命令的符信等物。《新唐书。卷一六五。郑馀庆传》:「自至德后,方镇除拜,必遣内使持幢节就第。」
2.旗帜仪仗。《新唐书。卷一八五。韦昭度传》:「敬瑄不内,诏东川顾彦朗与建合兵以讨,拜昭度兼行营招抚使。乃建幢节行城下,谕其众曰:『毋久闭垒。』」
《國語辭典》:经幢(經幢)  拼音:jīng chuáng
刻有佛名或佛经的石柱。为圆形、六角形或八角形。多置于塔内或佛像前,用以制伏群魔或宣导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