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八万四千偈


《冷斋夜话》卷七〈东坡庐山偈〉
东坡游庐山,至东林,作偈曰:「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它日如何举似人。
典故
半偈

相关人物
释迦牟尼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一〈序品〉
今者三界大导师,座上跏趺入三昧,独处凝然空寂舍,身心不动如须弥,世间一切梵天魔,莫能警觉如来定。此界他方凡圣众,悉知调禦住于禅,广设无边微妙供,奉献能仁最胜德。六欲诸天来供养,天华乱坠遍虚空,十善报应无价香,变化香云百宝色,遍覆人天无量众,雨杂妙宝献如来;香气氛氲三宝前,百千妓乐临空界,不鼓自鸣成妙曲,供养人中两足尊。十八梵众雨天华,及雨杂宝千万种,梵摩尼珠妙璎珞,众宝严饰天妙衣,大宝华幢悬胜幡,持以供养牟尼尊。无色界天雨宝华,其华广大如车轮,雨微细香满世界,供养三昧难思议。龙王、修罗、人非人,奉献所感珍妙宝,各以供养天中人,乐闻最胜菩提道。时薄伽梵大医王,善治世界烦恼苦;师子频伸三昧力,六种震动遍三千,以此觉悟诸有缘,于此无缘了不觉。随彼人天应可度,见佛种种诸神通,瞻仰月面牟尼尊,以净三业皆云集。如来能以无缘慈,饶益众生成胜德。胸臆放此大光明,名诸菩萨不退转。如无尽时七日现,炽然照曜放千光,世间所有诸光明,不及一佛毛孔光;无量无碍大神光。遍照十方诸佛?,如来福智皆圆满,所放神光亦无比,其光赫弈如金色,遍照十方诸国土。大圣金光影中现,悉见世间诸色像,三千大千诸世界,所有一切诸山王,四宝所成妙高山,雪山、香山、七金山,目真邻陀、弥楼山,大铁围山、小山等,大海、江、河及浴池,无数百亿四大洲,日、月、星、辰众宝宫,天宫、龙宫、诸神宫,国邑、王宫、诸聚落,如是光中悉显现。又现如来往昔因,积功累德求佛道:如来昔在尸毗国,会居尊位作人王,国界珍宝皆充盈,常以正法化于世,慈悲喜舍恒无倦,能舍难舍趣菩提。割身救鸽尝无悔,深心悲湣救众生。时佛往昔在凡夫,入于雪山求佛道,摄心勇猛勤精进,为求半偈舍全身;以求正法因缘故,十二劫超生死苦。昔为摩纳仙人时,布发供养然灯佛,以是精进因缘故,八劫超于生死海。昔为萨埵王子时,舍所爱身投饿虎,自利利他因缘故,十一劫超生死因。流水长者大医王,平等救护众生故,济鱼各得生天上,天雨璎珞来报恩。七日翘足赞如来,以精进故超九劫。昔为六牙白象王,其牙殊妙无能比,舍身命故投猎者,求佛无上大菩提。或作圆满福智王,施眼精进求佛道。又作金色大鹿王,舍身精进求佛道。为迦尸国慈力王,全身施与五夜叉。又作大国庄严王,以妻子施无吝惜。或为最上身菩萨,头目髓脑施众生,如是菩萨行慈悲,皆愿求證菩提道。佛昔曾作转轮王,四洲珍宝皆充满,其足千子诸眷属,十善化人百千劫,国土安隐如天宫,受五欲乐无穷尽。时彼轮王觉自身,及以世间不牢固,无想诸天八万岁,福尽还归诸恶道;犹如梦幻与泡影,亦如朝露及电光。了达三界如火宅,八苦充满难可出,未得解脱超彼岸,谁有智者乐轮回?唯有出世如来身,不生不灭常安乐。如是难行菩萨行,一切悉现金光内。又此光中现八塔,皆是众生良福田:净饭王宫生处塔,菩提树下成佛塔,鹿野园中法轮塔,给孤独园名称塔,曲女城边宝阶塔。耆阇崛山般若塔,庵罗卫林维摩塔,娑罗林中圆寂塔。如是世尊八宝塔,诸天龙神常供养,金刚密迹、四天王,昼夜护持恒不离。若造八塔而供养,现身福寿自延长,增长智慧众所尊,世出世愿皆圆满。若人礼拜及心念,如是八塔不思议,二人获福等无差,速證无上菩提道。如是三世利益事,于此光中无不见。十方佛土诸菩萨,神通游戏众灵仙,万亿国土转轮王,寻此光明普云集,各以神力来供养,雨如意宝奉慈尊。诸天妓乐百千种,不鼓自然出妙音,天华乱坠满虚空,众香普薰于大会,宝幢无数诸璎珞,持以供养人中尊。
典故 
垂戒鑴铭
 
相关人物
孔子


《说苑》卷十〈敬慎〉~337~
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陛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无多言,多口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安乐必戒,无行所悔。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勿谓何残,其祸将然;勿谓莫闻,天妖伺人;荧荧不灭,炎炎奈何;涓涓不壅,将成江河;绵绵不绝,将成网罗;青青不伐,将寻斧柯;诚不能慎之,祸之根也;曰是何伤?祸之门也。强梁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盗怨主人,民害其贵。君子知天下之不可盖也,故后之下之,使人慕之;执雌持下,莫能与之争者。人皆趋彼,我独守此;众人惑惑,我独不从;内藏我知,不与人论技;我虽尊高,人莫害我。夫江河长百谷者,以其卑下也;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戒之哉!戒之哉!」
《孔子家语》卷三〈观周〉~26~
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安乐必戒,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勿喟不闻,神将伺人。焰焰不灭,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绵绵不绝,或成网罗。毫末不札,将寻斧柯。诚能慎之,福之根也。口是何伤,祸之门也。强梁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盗憎主人,民怨其上,君子知天下之不可上也,故下之。知众人之不可先也,故后之。温恭慎德,使人慕之。执雌持下,人莫踰之。人皆趋彼,我独守此。人皆或之,我独不徙。内藏我智,不示人技,我虽尊高,人弗我害,谁能于此。江海虽左,长于百川,以其卑也。天道无亲,而能下人,戒之哉!」孔子既读斯文也,顾谓弟子曰:「小人识之,此言实而中,情而信。诗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行身如此,岂以口过患哉?」孔子见老聃而问焉,曰:「甚矣道之于今难行也,吾比执道,而今委质以求当世之君而弗受也,道于今难行也。」老子曰:「夫说者流于辩,听者乱于辞,如此二者,则道不可以忘也。」

例句

馀生愿依止,文字欲三缄。 严维 送桃岩成上人归本寺

因思周庙当时诫,金口三缄示后昆。 徐夤 上卢三拾遗以言见黜

不念三缄事,世途皆尔曹。 杜牧 鹦鹉

方寸虽浩然,因之三缄口。 权德舆 诫言

时讹轻五羖,俗浅重三缄。 皮日休 江南书情二十韵寄秘阁韦校书贻之商洛宋先辈垂文二同年

帝图忧一失,臣节耻三缄。 许浑 维舟秦淮过温州李给事宅

悔狂已咋指,垂诫仍镌铭。 韩愈 答张彻

笑说金人偈,闲听宝月诗。 韩翃 同中书刘舍人题青龙上房

《骈字类编》:半偈
唐 耿湋 题童子寺 半偈留何处,全身弃此中。
唐 羊士谔 郡斋读经 半偈莲生水,幽香桂满炉。
唐 刘禹锡 送义舟师却还黔南 如莲半偈心常悟,问菊新诗手自携。
唐 唐求 赠楚公 曾闻半偈雪山中,贝叶翻时理尽通。
《骈字类编》:千偈
宋 苏轼 眉子石砚歌赠胡訚 试教天女为磨铅,千偈澜翻无一语。
金 李纯甫 为蝉解嘲 千偈澜翻无了时,关楗不落诗人诗。
明 来复 寄天宁楚石禅师 舌翻霹雳谈千偈,心括虚空悟一乘。
《骈字类编》:一偈
妙法莲华经佛知彼心行故为说大乘声闻若菩萨闻我所说法乃至于一偈皆成佛无疑
《漢語大詞典》:句偈
佛经唱词的句子。艺文类聚卷七七引 南朝 梁 沈约 《内典序》:“虽精理莹心,止於句偈。” 唐 刘禹锡 《送深法师游南岳》诗:“十方传句偈,八部会坛场。”
《國語辭典》:偈言  拼音:jì yán
中国僧侣所写蕴含佛法的诗。《水浒传》第四回:「长老念罢偈言,喝一声:『咄!尽皆剃去!』净发人只一刀,尽皆剃了。」也称为「偈子」、「偈颂」。
分類:偈颂
《國語辭典》:偈子  拼音:jì zi
中国专指佛教修行者的宗教诗。《西游记》第二○回:「这一篇偈子,乃是玄奘法师悟彻了多心经,打开了门户。」也称为「偈颂」、「偈言」。
分類:偈颂
《漢語大詞典》:佛偈
佛经中的颂词。多用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以至多言为句,四句合为一偈。红楼梦第七一回:“两个姑子先念了佛偈。”
《國語辭典》:偈颂(偈頌)  拼音:jì sòng
1.印度文学的诗歌。无韵,以四句为一偈颂,每句音节长短须相同。亦专指佛经中诗歌形式的部分。
2.中国僧侣所写蕴含佛法的诗。也称为「偈子」、「偈言」。
《漢語大詞典》:妙偈
佛教语。含意深远的偈语。 宋 苏轼 《次韵子由浴罢》:“《楞严》在牀头,妙偈时仰读。” 明 唐顺之 《同孟中丞游龙泉寺》诗之一:“方欣窥妙偈,遽拟谢尘踪。” 清 周亮工 《屴崱峰示永觉和尚》诗:“欲涤尘襟参妙偈,泉声未许静中闻。”参见“偈2语”。
《漢語大詞典》:禅偈(禪偈)
佛教的偈颂。偈为梵语偈陀音译之略,义译为颂。偈语常用诗句形式,表达佛理、禅机。不论三言、四言或多言,一般都为四句。
《漢語大詞典》:真偈
指佛家的偈颂。 唐 刘禹锡 《宿诚禅师山房题赠》诗之二:“法为因缘立,心从次第修,中宵问真偈,有住是吾忧。”
分類:佛家偈颂
《漢語大詞典》:偈语(偈語)
即偈颂。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神仙鬼怪:“ 叔微 未第时,其父梦人以偈语赠之,云:‘药饵阴功, 楼陈 间 许 。殿上呼卢,喝六得五。’” 清 赵翼 瓯北诗话·苏东坡诗:“此二首絶似《法华经》《楞严经》偈语,简浄老横,可备一则也。”《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五回:“﹝ 靓云 ﹞问道:‘《金刚经》云:“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其福德多不如以四句偈语为他人説,其福胜彼。”请问那四句偈本经到底没有説破--有人猜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漢語大詞典》:三缄(三緘)
“三缄其口”的略语。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昔 陈灵 之被矢, 灌氏 之泯族,匪降自天,口实为之。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三缄之戒,岂欺我哉。” 唐 许浑 《维舟秦淮过温州李给事宅》诗:“帝图忧一失,臣节耻三缄。”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刑部·闺鉴图说跋:“子韦布之士,岂知国家大计,宜从此三缄,无自取祸也。”
《漢語大詞典》:金人偈
谓慎言之戒。 唐 韩翃 《同中书刘舍人题青龙上房》诗:“笑説金人偈,閒听宝月诗。”参见“ 金人三缄 ”。
分類:慎言
《漢語大詞典》:金人三缄(金人三緘)
指人之慎言。语出《孔子家语·观周》:“ 孔子 观 周 ,遂入 太祖 后稷 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晋 葛洪 抱朴子·重言:“於是奉 老氏 多败之戒,思金人三缄之义。”
分類: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