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众毁铄黄金
 
积毁消金
 
谤消金
  
金就铄
 
金被铄
 
销金众口
  
黄金消众口


《国语》卷三〈周语下·单穆公谏景王铸大钟〉~30~
王不听,卒铸大钟。二十四年,钟成,伶人告和。王谓伶州鸠曰:「钟果和矣。」对曰:「未可知也。」王曰:「何故?」对曰:「上作器,民备乐之,则为和。今财亡民罢,莫不怨恨,臣不知其和也。且民所曹好,鲜其不济也。其所曹恶,鲜其不废也。故谚曰:『众心成城,众口铄金。』三年之中,而害金再兴焉,惧一之废也。」王曰:「尔老耄矣!何知?」二十五年,王崩,钟不和。三国吴·韦昭注:「铄,销也。众口所毁,虽金石犹可销也。」
《楚辞补注》卷四〈九章·惜诵〉~24~
昔余梦登天兮,魂中道而无杭。使厉神占之兮,曰有志极而无旁。终危独以离异兮,曰君可思而不可恃。故众口其铄金兮,初若是而逢殆。汉·王逸注:「言众口所论,万人所言,金性坚刚,尚为销铄,以喻谗言多,使君乱惑也。」

例句

交疏自古戒言深,肝胆徒倾致铄金。 司空图 狂题十八首

众口金可铄,孤心丝共棼。 张九龄 荆州作二首

眼众岂能分瑞璧,舌多须信烁良金。 徐夤 绿鬓

祗言众口铄千金,谁信独愁销片玉。 施肩吾 效古兴(一作体)

烂椹作袍名复利,铄金为讲爱兼憎。 罗隐 寄无相禅师

金劲任从千口铄,玉寒曾试几炉烘。 韩偓 此翁

烧玉谩劳曾历试,铄金宁为欠周防。 韩偓 病中初闻复官二首

典故
三言移曾母
 
慈母疑
  
投杼疑
   
曾家机
 
曾母投杼
 
谤言三至
 
谗言三及
 
谗言三至

相关人物
曾参


《战国策》卷四〈秦策·秦武王谓甘茂〉~50~
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踰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今臣之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简释

投杼:指流言可畏。唐李白《系寻阳上崔相涣三首》之二:“虚言误公子,投杼惑慈亲。”

谗言三及:喻受谗言诬陷。唐李白《答三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


例句

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 李白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毛遂不堕井,曾参宁杀人。虚言误公子,投杼惑慈亲。 李白 系寻阳上崔相涣三首之二

伯奇掇蜂贤父逐,曾参杀人慈母疑。 李端 杂歌

吾怜曾家子,昔有投杼疑。 沈佺期 枉系二首之一

曾家机上闻投杼,尹氏园中见掇蜂。 白居易 思子台有感二首之一

谤言三至后,直道叹何如。 钱起 送李明府去官

典故  
积毁骨销
 
谗谤销骨
 
谗销骨
  
铄金消骨
 
骨销谗口


《史记》卷七十〈张仪列传〉~2287~
臣闻之,积羽沈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故愿大王审定计议,且赐骸骨辟魏。
《汉书》卷五十一〈贾邹枚路列传·邹阳〉~2346~
昔鲁听季孙之说逐孔子,宋任子冉之计囚墨翟。夫以孔、墨之辩,不能自免于谗谀,而二国以危。何则?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也。唐·颜师古注曰:「美金见毁,众共疑之,数被烧鍊,以至销铄。谗佞之人,肆其诈巧,离散骨肉,而不觉知。」

例句

昔叹谗销骨,今伤泪满膺。 李商隐 闻著明凶问哭寄飞卿

谁于销骨地,一鉴玉壶冰。 李群玉 宵民

积毁方销骨,微瑕惧掩瑜。 温庭筠 病中书怀呈友人

典故
绛灌谗陷
 
贾生困长沙
 
贾生流落
 
贾生谪
 
贾谊贬
 
贾长沙
  
长沙客
 
长沙宦
 
长沙容
 
长沙愁
 
长沙才子
 
长沙谪

相关人物
贾谊

参考典故
贾谊
 
鵩鸟赋
 
宣室
 
宣室召
 
洛阳才子
 
贾生恸


《史记》卷八十四《贾生列传》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馀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雒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鸮飞入贾生舍,止于坐隅。楚人命鸮曰「服」。贾生既以适居长沙,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伤悼之,乃为赋以自广。
《昭明文选》卷十三〈赋庚·鸟兽上·鵩鸟赋〉~604~
谊为长沙王傅,三年,有鵩鸟飞入谊舍,止于坐隅,鵩似鸮,不祥鸟也。谊既以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谊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乃为赋以自广。

简释

长沙谪:喻指有才者遭贬滴。唐刘长卿《听笛歌》:“旧游怜我长沙谪,载酒沙头送迁客。”


例句

何事长沙谪,相逢楚水秋。 刘长卿 巡去岳阳却归鄂州使院留别郑洵侍御侍御先曾谪居此州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刘长卿 新年作

绛老更能经几岁,贾生何事又三年。 刘长卿 岁日见新历因寄都官裴郎中

旧游怜我长沙谪,载酒沙头送迁客。 刘长卿 听笛歌

南方风土劳君问,贾谊长沙岂不知。 刘长卿 自江西归至旧任官舍赠袁赞府

惆怅长沙谪去,江潭芳草萋萋。 刘长卿 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贾谊辞明主,萧何识故侯。 刘长卿 送李使君贬连州

长沙今贾傅,东海旧于公。 包佶 酬于侍郎湖南见寄十四韵

汉主思英才,贾生被排迁。 吴筠 览古十四首

才非贾傅亦迁官,五月驱羸上七盘。 吴融 南迁途中作七首登七盘岭二首

汉朝共许贾生贤,迁谪还应是宿缘。 姚合 寄主客郎中

长沙事可悲,普掾罪谁知。 姚合 寄贾岛时任普州司仓

襄王梦行雨,才子谪长沙。 孟浩然 湖中旅泊寄阎九司户防

岘首羊公爱,长沙贾谊愁。 孟浩然 送王昌龄之岭南

不堪逢贾傅,还欲吊湘沅。 崔涂 湘中秋怀迁客

独无谢客赏,况复贾生心。 张九龄 将至岳阳有怀赵二

贾生流寓日,扬子寂寥时。 张九龄 酬王六寒朝见诒

孟轲应有命,贾谊得无冤。 张九龄 酬王履云游园林见贻

贾生憔悴说不得,茫茫烟霭堆湖心。 张碧 秋日登岳阳楼晴望

和玉悲无已,长沙宦不成。 张说 岳州别姚司马绍之制许归侍

远莅长沙渚,欣逢贾谊才。 张说 岳州别梁六入朝

自怜心问景,三岁客长沙。 张说 巴丘春作

贾生独未达,原宪竟忘贫。 戴叔伦 送张南史

圣主伫知宣室事,岂容才子滞长沙。 方干 送郑端公

空闻迁贾谊,不待相孙弘。 李商隐 哭刘司户贲

万点湘妃泪,三年贾谊心。 李嘉祐 裴侍御见赠斑竹杖

长沙地近悲才子,古郡山多忆旧庐。 李嘉祐 酬皇甫十六侍御曾见寄

闻君却作长沙傅,便逐秋风过洞庭。 李涉 送杨敬之倅湖南

贾生西望忆京华,湘浦南迁莫怨嗟。圣主恩深汉文帝,怜君不遣到长沙。 李白 巴陵赠贾舍人

贾谊三年谪,班超万里侯。 李白 田园言怀

君为长沙客,我独之夜郎。 李白 留别贾舍人至二首

君登凤池去,忽弃贾生才。 李白 经离乱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李白 行路难二首

登朝若有言,为访南迁贾。 李白 赠常侍御

圣朝思贾谊,应降紫泥书。 李白 送别得书字

空馀贾生泪,相顾共凄然 李白 金陵送张十一再游东吴

贾生辞赋恨流落,只向长沙住岁馀。 杜牧 朱坡绝句三首

晁氏有恩忠作祸,贾生无罪直为灾。 杜牧 闻开江相国宋下世二首

贾生骨已朽,凄恻近长沙。 杜甫 入乔口

借问持斧翁,几年长沙客。 杜甫 两当县吴十侍御江上宅

长沙才子远,钓濑客星悬。 杜甫 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

还如渡辽水,更似谪长沙。 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张员外使君五十二韵之作因其韵增至八十通赠二君子

长沙哀糺纆,汉阴嗤桔槔。 柳宗元 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

天田不日降皇舆,留滞长沙岁又除。 柳宗元 闻籍田有感

贾傅辞宁切,虞童发未䰉。 柳宗元 酬韶州裴曹长使君寄道州吕八大使因以见示二十韵一首

贾生非不遇,汲黯自堪疏。 王维 上张令公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王维 送杨少府贬郴州

贾傅竟行矣,邵公唯泫然。 卢纶 奉和陕州十四翁中丞寄雷州二十翁司户

将相猜贾谊,图书归马融。 卢象 赠程秘书

规谏扬雄赋,邅回贾谊官。 罗隐 寄侯博士

才子长沙暂左迁,能将意气慰当年。 羊士谔 客有自渠州来说常谏议使君故事怅然成咏

官卑杨执戟,年少贾长沙。 卫象 伤李端

晁氏有恩忠作祸,贾生无罪直为灾。 许浑 闻开江宋相公申锡下世二首

汉文思贾傅,贾傅遂生还。今日又如此,送君非等闲。 贯休 送吴融员外赴阙

一言偶未合尧聪,贾生须看湘江水。 贯休 送张拾遗赴施州司户

我同长沙行,时事加百忧。 贾至 巴陵早秋寄荆州崔司马吏部阎功曹舍人

灵均精魄如能问,又得千年贾傅词。 陆龟蒙 送羊振文先辈往桂阳归觐

静思屈原沉,远忆贾谊贬。椒兰争嫉妒,绛灌共谗谄。 韩愈 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独宿有题一首因献杨常侍

静思屈原沉,远忆贾谊贬。 韩愈 陪杜侍御游湘西雨寺独宿有题一首献杨常侍

贾生只是三年谪,独自无才已四年。 顾况 寄秘书包监

迁来贾谊愁无限,谪过灵均恨不堪。 齐己 潇湘

典故
刺谗夫
 
断佞臣
 
断马剑

相关人物
朱云(字游)


《汉书》卷六十七《朱云传》
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孔子所谓『鄙夫不可与事君』,『苟患失之,亡所不至』者也。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馀。」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

例句

尝闻断马剑,每壮朱云贤。 李华 咏史十一首之一

安得上方断马剑,斩取朱门公子头。 王翰 飞燕篇

心许留家树,辞直断佞臣。 窦群 题剑

我心如冰剑如雪,不能刺谗夫,使我心腐剑锋折。 韩愈 利剑

典故
伏波薏苡
 
伏波被谗
 
伤薏苡
 
所载无南物
 
收薏苡
 
明珠一车
 
明珠来戚里
 
明珠恨
 
明珠薏苡
 
珠薏馀生
 
薏苡冤
 
薏苡嗟
 
薏苡成珠犀
  
薏苡为文犀
 
薏苡无车
 
薏苡蜚语
  
薏苡遗恨
 
遭薏苡
 
马援载薏苡

相关人物
马援


《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列传·马援〉~846~
初,援在交阯,常饵薏苡实,用能轻身省欲,以胜瘴气。南方薏苡实大,援欲以为种,军还,载之一车。时人以为南土珍怪,权贵皆望之。援时方有宠,故莫以闻。及卒后,有上书谮之者,以为前所载还,皆明珠文犀。马武与于陵侯侯昱等皆以章言其状,帝益怒。援妻孥惶惧,不敢以丧还旧茔,裁买城西数亩地槁葬而已。宾客故人莫敢吊会。严与援妻子草索相连,诣阙请罪。帝乃出松书以示之,方知所坐,上书诉冤,前后六上,辞甚哀切,然后得葬。

例句

珠玑当尽掷,薏苡讵能谗。 元稹 送崔侍御之岭南二十韵

不须留薏苡,重遣世人疑。 李群玉 湘阴县送迁客北归

稻粱求未足,薏苡谤何频。 杜甫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归时无所欲,薏苡或烦君。 权德舆 送安南裴都护

侏儒饱笑东方朔,薏苡谗忧马伏波。 白居易 得微之到官后书备知通州之事怅然有感因成四章之三

功成自合分茅土,何事翻衔薏苡冤。 胡曾 铜柱

薏苡殊非谤,羊肠未是艰。 郑还古 吉州道中

桂枝芳欲晚,薏苡谤谁明。 陈子昂 题居延古城赠乔十二知之

典故 
掩袖
  
掩鼻工谗
 
掩鼻计
 
郑姬谤
 
魏姝掩袂

相关人物
郑袖


《战国策》卷十七〈楚策四·魏王遗楚王美人〉~553~
魏王遗楚王美人,楚王说之。夫人郑袖知王之说新人也,甚爱新人。衣服玩好,择其所喜而为之;宫室卧具,择其所善而为之。爱之甚于王。王曰:「妇人所以事夫者,色也;而妒者,其情也。今郑袖知寡人之说新人也,其爱之甚于寡人,此孝子之所以事亲,忠臣之所以事君也。」 郑袖知王以己为不妒也,因谓新人曰:「王爱子美矣。虽然,恶子之鼻。子为见王,则必掩子鼻。」新人见王,因掩其鼻。王谓郑袖曰:「夫新人见寡人,则掩其鼻,何也?」郑袖曰:「妾知也。」王曰:「虽恶必言之。」郑袖曰:「其似恶闻君王之臭也。」王曰:「悍哉!」令劓之,无使逆命。
《韩非子》卷十〈内储说下·说三〉~588~
荆王所爱妾有郑袖者。荆王新得美女,郑袖因教之曰:『王甚喜人之掩口也,为近王,必掩口。』美女入见,近王,因掩口,王问其故,郑袖曰:『此固言恶王之臭。』及王与郑袖、美女三人坐,袖因先诫御者曰:『王适有言,必亟听从。』王言美女前,近王,甚数掩口,王悖然怒曰:『劓之。』御因揄刀而劓美人。

简释

掩鼻计:喻因嫉妒而谗害他人。唐韩偓《故都》:“掩鼻计成终不觉,冯驩无路教鸣鸡。”


例句

魏姝信郑袖,掩袂对怀王。一惑巧言子,朱颜成死伤。 李白 惧谗

劝君掩鼻君莫掩,使君夫妇为参商。 白居易 天可度

掇蜂杀爱子,掩鼻戮宠姬。 白居易 读史五首之四

拊心却笑西子颦,掩鼻谁忧郑姬谤。 长孙佐辅 古宫怨

掩鼻计成终不觉,冯驩无路敩鸣鸡。 韩偓 故都

《國語辭典》:谗言(讒言)  拼音:chán yán
毁谤他人的言语。《诗经。小雅。青蝇》:「岂弟君子,无信谗言。」《三国演义》第六五回:「吾本领张鲁兵来救益州,谁想张鲁听信杨松谗言,反欲害我。」
《國語辭典》:谗人(讒人)  拼音:chán rén
以言语毁善害能的人。《诗经。小雅。青蝇》:「谗人罔极,交乱四国。」《管子。问》:「各主异位,毋使谗人。乱普而德营九军之亲。」
《國語辭典》:谗口(讒口)  拼音:chán kǒu
毁谤他人的恶口,即谗言。《诗经。小雅。十月之交》:「无罪无辜,谗口嚣嚣。」《汉书。卷二七。五行志上》:「刘向以为是时吕氏女为赵王后,嫉妒,将为谗口以害赵王。」
分類:坏话谗人
《國語辭典》:谗慝(讒慝)  拼音:chán tè
邪恶的人,或邪恶的言论。《左传。僖公二十八年》:「非敢必有功也,愿以间执谗慝之口。」《吕氏春秋。慎大览。贵因》:「谗慝胜良,命曰戮;贤者出走,命曰崩。」
《漢語大詞典》:谗邪(讒邪)
谗佞奸邪的人。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相胜:“火者,司马也。司马为谗,反言易辞以譖愬人,内离骨肉之亲,外疏忠臣,贤圣旋亡,谗邪日昌, 鲁 上大夫 季孙 是也。” 唐 黄滔 《代郑郎中上兴道郑相启》:“扇浇薄为淳风,激谗邪归直道。” 明 屠隆 《綵毫记·妻子哭别》:“恨临岐,那谗邪把忠良禁持。”
《漢語大詞典》:谗说(讒説)
谗言。书·舜典:“朕堲谗説,殄行,震惊朕师。” 孔颖达 疏:“我憎疾人为谗佞之説,絶君子之行而动惊我众人。”南史·何尚之传:“ 曄 事跡未彰,便豫相黜斥,万姓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説。” 明 归有光 《上王都御史书》:“然 唐 虞 之世,贤圣在朝,犹有谗説壬人。”
分類:谗言
《漢語大詞典》:谗夫(讒夫)
谗人。荀子·成相:“谗夫多进,反覆言语,生诈态。” 汉 王充 论衡·言毒:“君子不畏虎,独畏谗夫之口。” 宋 叶适 《朝请大夫提举江州陈公墓志铭》:“以浅疑我,谗夫之淫。” 清 朱之瑜 《安南供役纪事》:“谗夫鴞张,极力煽其焰;元臣箝口,无或措一辞。”
分類:谗人
《國語辭典》:谗佞(讒佞)  拼音:chán nìng
1.说人坏话及以花言巧言巴结他人的人。
2.毁谤。《三国演义》第七九回:「蒙恬拓境而被大刑,乐毅破齐而遭谗佞。」
《國語辭典》:烁金(爍金)  拼音:shuò jīn
1.镕化金属。《周礼。冬官考工记》:「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汉。王充《论衡。物势》:「火不烁金,金不成器。」也作「铄金」。
2.比喻人言可畏。清。庆兰《萤窗异草。秦吉了》:「不意妾半途折翼,致姊竟遭烁金,负屈重泉,良堪扼腕。」也作「铄金」。
《國語辭典》:众口铄金(眾口鑠金)  拼音:zhòng kǒu shuò jīn
众口所毁,虽金石犹可销。语出《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引申为众口同声,往往积非成是。如:「我们不怕事情有多复杂,只怕真相未白之前大家众口铄金,积非成是,到时候就麻烦了。」也作「群口铄金」。
《漢語大詞典》:谗口铄金(讒口鑠金)
极言谗言毁贤害能之厉害。谓足使金石为之熔化。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丁亥,谗口鑠金, 太行 千盘,横起人面。”亦省作“ 谗口鑠 ”。 宋 苏轼 《次韵刘湜峡山寺见寄》:“骨消谗口鑠,胆破狱吏酷。”
《國語辭典》:铄金(鑠金)  拼音:shuò jīn
1.镕化金属。《史记。卷八七。李斯传》:「铄金百镒,盗蹠不搏。」《文选。马融。长笛赋》:「或铄金砻石,华睆切错,九挻彫琢,刻镂钻笮。」也作「烁金」。
2.比喻人言可畏。《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也作「烁金」。
《國語辭典》:投杼  拼音:tóu zhù
杼,织布机上用来牵引纬线的器具。投杼指曾参母亲受惑于谣言,终疑曾子杀人,投杼踰墙而逃的故事。见《战国策。秦策二》。后比喻谣言众多,就连最亲信的人也会动摇坚定的信念。《史记。卷七一。樗里子甘茂传》:「今臣之贤不若曾参,王之信臣又不如曾参之母信曾参也,疑臣者非特三人,臣恐大王之投杼也。」也作「投杼之惑」、「投杼之疑」。
《國語辭典》:投梭  拼音:tóu suō
1.晋朝谢鲲调戏邻家的女子,却被投掷织布机上的梭子打落了两颗牙齿。典出《晋书。卷四九。谢鲲传》。比喻拒绝淫荡之事。也作「投梭之拒」、「投梭折齿」。
2.比喻轻便快捷。宋。苏轼〈百步洪〉诗二首之一:「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
《國語辭典》:投梭折齿(投梭折齒)  拼音:tóu suō zhé chǐ
女子拒绝男子调戏。参见「投梭」条。清。陈澧《东塾读书记。六。诗》:「惟静女篇则真难解其言。此女俟我于城隅,又贻我以物,我悦其美。若称誉贤女,岂容作此等语,必至投梭折齿矣。」
《國語辭典》:曾参杀人(曾參殺人)  拼音:zēng shēn shā rén
曾参在费地时,有一个与他姓名相同的人杀了人,误传为曾参杀人,曾母起先不信,但经人再三的传告,便信以为真,丢下手中正在织布的杼,吓得逃跑了。典出《战国策。秦策二》。后比喻流言可畏或诬枉的灾祸。唐。韩愈 释言:「市有虎,而曾参杀人,谗者之效也。」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二出:「这冤怎伸,硬叠成曾参杀人!」也作「曾母投杼」。
分類:流言可畏
《漢語大詞典》:积毁(積毁)
谓众口不断毁谤。 唐 司空图 《容城侯传》:“其察察如此,虽待物无私,方圆不碍,然疵陋者终恶忌积毁于上,以为背面不相副。” 宋 曾巩 《乞出知颍州状》:“伏念臣性行迂拙,立朝无所阿附,有见嫉之积毁,无借誉之私援。” 明 归有光 《与余同麓太史书》:“论者皆欲为 有光 择官,得清閒之任,以为随材,而不知 有光 之所苦,乃在于犯忤姦豪,其为怨毒积毁,入于持权者,已种深根。” 清 杨深秀 《狱中》诗:“久拼生死一毛轻,臣罪偏由积毁成。”参见“ 积毁销骨 ”。
《國語辭典》:积毁销骨(積毀銷骨)  拼音:jī huǐ xiāo gǔ
累积过多毁谤,而使人难以生存自立。形容流言可畏。《史记。卷七○。张仪传》:「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也。」
《國語辭典》:积毁销骨(積毀銷骨)  拼音:jī huǐ xiāo gǔ
累积过多毁谤,而使人难以生存自立。形容流言可畏。《史记。卷七○。张仪传》:「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也。」
《漢語大詞典》:销骨(銷骨)
(1).销蚀骨体。 唐 杜荀鹤 《经青山吊李翰林》诗:“天地空销骨,声名不傍身。”
(2).灭绝骨肉之亲。形容毁谤之言害人之烈。文选·邹阳〈于狱中上书自明〉:“众口鑠金,积毁销骨。” 李善 注:“毁之言,骨肉之亲,为之销灭。” 唐 温庭筠 《病中书怀呈友人》诗:“积毁方销骨,微瑕惧掩瑜。” 明 王錂《春芜记·宴赏》:“事喜败而忌成,言鑠金而销骨。”《花月痕》第四五回:“摶沙踪跡含沙射,销骨谗言刺骨悲。”
(3).犹销魂。形容极其哀伤。 唐 元稹 《别李十一》诗之五:“闻君欲去潜销骨,一夜暗添新白头。” 宋 辛弃疾 《贺新郎·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词:“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
《漢語大詞典》:长沙傅(長沙傅)
指 西汉 贾谊 。 文帝 时 贾谊 被谪为 长沙王 太傅,故称。 唐 宋之问 《新年作》诗:“已似 长沙 傅,从今又几年。” 唐 张九龄 《咏史》:“轻既 长沙 傅,重亦边郡徙。”亦省作“ 长沙 ”。 元 张养浩 《沉醉东风》曲:“万言策 长沙 不还,六韜书 云梦 空嘆。”
分類:贾谊长沙
《國語辭典》:薏苡明珠  拼音:yì yǐ míng zhū
汉马援自交趾军还,载薏苡于后车,谮者以为所载皆明珠而上书诬陷。见《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后比喻未收贿赂却遭诬谤。清。朱彝尊 酬洪升诗:「梧桐夜雨词凄绝,薏苡明珠谤偶然。」也作「薏苡之谤」。
《國語辭典》:薏苡之谤(薏苡之謗)  拼音:yì yǐ zhī bàng
比喻未收贿赂却遭诬谤。参见「薏苡明珠」条。唐。柳宗元 为南承上中书门下嗣乞两河效用状:「首级之差,今复谁辩,薏苡之谤,不能自明。」五代汉。王定保《唐摭言。卷九。好及第恶登科》:「是知瓜李之嫌,薏苡之谤,斯不可忘。」
分類:蒙冤
《漢語大詞典》:薏苡谤(薏苡謗)
同“ 薏苡之谤 ”。 唐 陈子昂 《题居延古城》诗:“桂枝芳欲晚,薏苡谤谁明。” 唐 杜甫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稻粱求未足,薏苡谤何频!”
《漢語大詞典》:掩袂
(1).用衣袖遮面。艺文类聚卷二九引 南朝 梁 刘孝绰 《侍离宴》诗:“掩袂望征云,衔杯惜餘景。”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稗事数则:“一日,有阁中胥吏请假,公问何事,曰:‘适闻父讣信。’公习以为常,亦云:‘好,好。’舍人等皆掩袂笑。”
(2).以衣袖拭泪。 宋 苏轼 《祭欧阳伯和父文》:“投笔掩袂,斯文日化,躡风系景,安所止戾。”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妓女·杜韦:“ 韦 应曰:‘君怯甚,不可多语伤神,我上天入地必随君。’ 范 亦为哽咽。此时已心知二人必无独死理矣。 伯起 每为余谈此,泪尚承睫,余亦为之掩袂。”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国母摩笄刺,宫娥掩袂伤。他年标信史,同日见 高皇 。”
分類:衣袖
《國語辭典》:掩鼻  拼音:yǎn bí
掩住鼻子以免闻到浊臭之味。《孟子。离娄下》:「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文明小史》第二四回:「哇的一声,呕出许多秽物,伺候的人,大家掩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