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怨不留
 
现鼓应鸡鸣
 
紞如五鼓
 
紞鼓留公
 
邓侯船

相关人物
邓攸


《晋书》卷九十〈良吏列传·邓攸〉~2338~
邓攸字伯道,平阳襄陵人也。……元帝以攸为太子中庶子。时吴郡阙守,人多欲之,帝以授攸。攸载米之郡,俸禄无所受,唯饮吴水而已。时郡中大饥,攸表振贷,未报,乃辄开仓救之。台遣散骑常侍桓彝、虞𩦎慰劳饥人,观听善不,乃劾攸以擅出谷。俄而有诏原之。攸在郡刑政清明,百姓欢悦,为中兴良守。后称疾去职。郡常有送迎钱数百万,攸去郡,不受一钱。百姓数千人留牵攸船,不得进,攸乃小停,夜中发去。吴人歌之曰:「紞如打五鼓,鸡鸣天欲曙。邓侯拖不留,谢令推不去。」百姓诣台乞留一岁,不听。拜侍中。岁馀,转吏部尚书。蔬食弊衣,周急振乏。性谦和,善与人交,宾无贵贱,待之若一,而颇敬媚权贵。

例句

梁国歌来晚,徐方怨不留。 高适 奉酬睢阳李太守

典故
来现宰官身
 
宰官身现
 
见宰官身


《妙法莲华经》卷二十五〈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云何而为众生说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应以帝释身得度者。即现帝释身而为说法。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天大将军身得度者。即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应以毗沙门身得度者。即现毗沙门身而为说法。应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现小王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身得度者。即现长者身而为说法。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
典故  
玉碗人间现
 
卖玉碗


《汉武帝故事》~35~
始元二年,吏告民盗用乘舆御物,案其题,乃茂陵中明器也,民别买得。光疑葬日监官不谨,容致盗窃,乃收将作匠下击长安狱考讯。居岁馀,邺县又有一人于韨货玉杯,吏疑其御物,欲捕之,因忽不见;县送其器,又茂陵中物也。光自呼吏问之,说韨人形貌如先帝。光于是嘿然,乃赦前所系者。岁馀,上又见形谓陵令薛平曰:『吾虽失世,犹为汝君,奈何令吏卒上吾山陵上磨刀剑乎?自今已后可禁之。』平顿首谢,忽然不见。
《國語辭典》:现前(現前)  拼音:xiàn qián
1.显现于目前。《宋书。卷九七。夷蛮传。呵罗单国传》:「呵罗单跋摩以顶礼足,犹如现前,以体布地,如殿陛道,供养恭敬,如奉世尊。」宋。范成大 枕上二绝效杨廷秀诗二首之二:「枕前百忍忽纷然,旧学新闻总现前。」
2.当时、眼前。宋。朱敦儒 好事近。我不是神仙词:「受用现前活计,且行歌行乐。」《西游补》第一回:「老孙只想后边地狱,蚤忘记了现前地狱。」
分類:眼前目前
《國語辭典》:现在(現在)  拼音:xiàn zài
现今、目前。《儒林外史》第三九回:「我虽年老,现在并无病痛。」也作「现今」、「现下」、「现时」。
《國語辭典》:隐现(隱現)  拼音:yǐn xiàn
忽隐忽现、隐约显现。如:「萤火虫在草丛里隐现穿梭,十分美丽。」
分類:隐现
《漢語大詞典》:示现(示現)
(1).佛教语。谓佛菩萨应机缘而现种种化身,如 观音 之三十三身。《华严经·十地品》:“﹝世尊﹞勤行不息,善能示现种种神通。” 唐 刘禹锡 《牛头山第一祖融大师新塔记》:“以神功示现,故皓雪莲生。” 宋 李纲 《书僧伽事》:“世传 僧伽 为 观音大士 化身,其神变示现之跡,载於传説,著於耳目,不可胜纪。”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惟 大峨 一山,其高摩霄,为佛书所记 普贤大士 示现之所。”
(2).引申谓神灵的显现。 清 蒋士铨 《桂林霜·闺诚》:“媳妇想起来,前年家祭之日,烛彩香烟结成奇字莫非是 赵太夫人 示现么?”
《國語辭典》:出现(出現)  拼音:chū xiàn
1.现出、显现。《儒林外史》第四三回:「说我们这镇远府里,正月十八日,铁溪里的神道出现。」
2.产生、发现。如:「据说这座山出现过金矿。」
《國語辭典》:现身(現身)  拼音:xiàn shēn
1.露面、出现。如:「她一现身,引起在场观众一阵骚动。」
2.佛教用语。指佛、菩萨以化身显现。
《漢語大詞典》:变现(變現)
见“ 变见 ”。
分類:变现
《國語辭典》:现成(現成)  拼音:xiàn chéng
目前已经完成的,或已有的。《红楼梦》第五八回:「说话之间,便将食具打点现成。」《文明小史》第五五回:「只要机器一到,他的银子现成。」
《漢語大詞典》:应现(應現)
佛教语。谓佛、菩萨应众生机缘而现身。《坛经·付嘱品》:“未知从上佛祖应现以来,传授几代?”
《國語辭典》:显现(顯現)  拼音:xiǎn xiàn
呈现、表现。如:「他显现一脸的不悦。」
《国语辞典》:现出(现出)  拼音:xiàn chū
显现出来。如:「现出原形」。
分类:显现现出
《国语辞典》:现形(现形)  拼音:xiàn xíng
显露原形。宋。黄庭坚〈怀安军金堂县庆善院大悲阁记〉:「维观世音应物现形,或至于八万四千手眼。」《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大娘,不要听他,一定得知道大娘要救官人,故此出来现形索命!」
《漢語大詞典》:玉杯(玉盃)
亦作“ 玉桮 ”。亦作“ 玉盃 ”。
(1).玉制的杯或杯的美称。韩非子·喻老:“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必旄象豹胎。”史记·孝文本纪:“十七年,得玉杯,刻曰‘人主延寿’。” 南朝 齐 谢朓 《金谷聚》诗:“璖椀送佳人,玉桮邀上客。” 唐 杜甫 《章梓州桔亭饯成都窦少尹》诗:“秋日野亭千橘香,玉盃锦席高云凉。” 清 吴伟业 《元夕》诗:“ 长信 玉杯簪戴胜, 昭阳 银烛擘空侯。”
(2).汉书·董仲舒传:“説春秋事得失,《闻举》《玉杯》《蕃露》《清明》《竹林》之属,復数十篇。” 颜师古 注:“皆其所著书名也。”后因泛称重要著作为“玉杯”。 北周 庾信 《小园赋》:“琴号珠柱,书名《玉杯》。” 唐 杜牧 《早春寄岳州李使君》诗:“拂匣调珠柱,磨铅勘《玉杯》。” 清 纳兰性德 《茅斋》诗之二:“时开《玉杯》卷,或弹珠柱琴。”
(3).牡丹的一种。 唐 裴潾 《白牡丹》:“别有玉杯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宋 范成大 《浪淘沙》词:“别有玉盃承露冷,留共君看。”自注:“玉盃,官舍中牡丹絶品也。”
《骈字类编》:玉碗(玉碗)
唐 韩偓 恩赐樱桃分寄朝士 蔗浆自透银杯冷,朱实相辉玉碗红。
宋 苏轼 和柳子玉喜雪次韵仍呈述古 安得佳人擢素手,笑捧玉碗两奇绝。
宋 黄庭坚 古风次韵答初和甫二首 其一 饥思河鲤与河鲂,渴思蔗浆玉碗凉。
宋 范浚 张生夜载酒相过 玉碗鹅儿酒,花瓷虎子盐。
元 虞集 寄海南故将军 金盘丹荔生南国,玉碗清冰出北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