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两山横黛
 
娥眉远山
 
小山眉黛
 
山横眉黛
  
山眉翠
 
文君蹙远山
 
文君远山
  
春山眉黛
 
淡淡春山
  
眉似春山
 
眉学春山
  
眉山春争秀
 
眉抹远山
 
眉绕山
 
眉黛远山
 
看山忆眉
 
茂陵眉
 
贳酒杨昌
  
遥山
 
遥山眉
 
遥山羞黛
 
远山学
  
远山眉黛
   
远岫眉
 
长眉似远山

相关人物
卓文君


《西京杂记》卷二
司马相如,初与卓文君还成都。居贫愁懑,以所著鹔鹴裘,就市人阳昌贳酒,与文君为欢。既而文君抱颈而泣,曰:「我平生富足,今乃以衣裘贳酒。」遂相与谋于成都卖酒。相如亲著犊鼻裈涤器以耻王孙,王孙果以为病,乃厚给文君,文君遂为富人。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肌肤柔滑如脂,十七而寡,为人放诞风流,故悦长卿之才而越礼焉。长卿素有消渴疾,及还成都悦文君之色,遂以发痼疾,乃作〈美人赋〉,欲以自刺而终不能改,卒以此疾至死,文君为诔传于世。

简释

远山眉:喻女子貌美。唐杜牧《少年行》:“豪持出塞节,笑别远山眉。”


例句

豪持出塞节,笑别远山眉。 杜牧 少年行

江畔秋光蟾阁镜,槛前山翠茂陵眉。 杜牧 题桐叶

婵娟两鬓秋蝉翼,宛转双蛾远山色。 白居易 井底引银瓶

典故
下车揖
 
下车相揖
 
越岫鸡盟
  

《遵生八笺·起居安乐笺下·宾朋交接条·序古名论》~374~
《风土记》曰:「越俗性率朴,初与人交有礼,封土坛,祭以犬鸡,祝曰:『卿乘车,我带笠,他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卿乘马,后日相逢卿当下。』」
典故  
相关人物
秦始皇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九月,葬始皇郦山。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馀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265~
行从直道至咸阳,发丧。太子胡亥袭位,为二世皇帝。九月,葬始皇郦山。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馀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二世曰:「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死者甚众。葬既已下,或言工匠为机,臧皆知之,臧重即泄。大事毕,已臧,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树草木以象山。

例句

他年免似骊山鬼,信有蓬莱不可寻。 刘威 感寓

骊山与茂陵,相对秋草绿。 司马扎 感古

茂陵骊岫晚,过者暗伤神。 林宽 寓兴

唯有骊峰在,空闻厚葬余。 沈佺期 咸阳览古

《漢語大詞典》:远岫(遠岫)
远处的峰峦。 南朝 齐 谢朓 《郡内高斋闲坐答吕法曹》诗:“窗中列远岫,庭际俯乔林。” 宋 曾巩 《池上即席送梁况之赴宣城》诗:“远岫烟云供醉眼,双谿鱼鸟付新诗。” 明 文徵明 《病中怀吴中诸寺·天王寺寄南洲》诗:“忆看远岫开飞阁,曾弔荒宫上小丘。”
分類:远处峰峦
《漢語大詞典》:出岫
(1).出山,从山中出来。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鲁迅 《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之二》:“当他精光的脚还未踏着 华 土时,恐怕乌云已在出岫了。”
(2).比喻出仕。
《分类字锦》:列岫
朱子 不到列岫亭,讵知亲切处。
分类:亭榭
《國語辭典》:岩岫(嵒岫)  拼音:yán xiù
山岩上的洞穴。宋。李师中〈咏松〉诗:「半依岩岫倚云端,独上亭亭耐岁寒。」
分類:峰峦山洞
《骈字类编》:岫云(岫云)
唐 杜甫 雨二首 其二 落落出岫云,浑浑倚天石。
《漢語大詞典》:云岫(雲岫)
语本 晋 陶潜 《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后因用“云岫”指云雾缭绕的峰峦。 唐中宗 《石淙》诗:“霞衣霞锦千般状,云峯云岫百重生。” 宋 苏轼 《和陶诗·集〈归去来诗〉》:“云岫不知远,巾车行復前。” 宋 辛弃疾 《行香子·云岩道中》词:“云岫如簪,野涨挼蓝。”
《漢語大詞典》:楚岫
(1). 楚 地山峦。 唐 韦迢 《早发湘潭寄杜员外院长》诗:“ 楚 岫千峰翠, 湘 潭一叶黄。” 唐 朱庆余 《送人下第归》诗:“岸阔湖波溢,程遥 楚 岫微。” 元 张可久 《折桂令·湖上即事》曲:“俊友 吴 鉤,清秋 楚 岫,退叟 齐 丘。”
(2).指 巫山 。泛指男女欢会处。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步飞烟:“所恨 洛川 波隔, 贾午 墻高,连云不及於 秦 臺,荐梦尚遥於 楚 岫。” 明 顾大典 《青衫记·访兴不遇》:“自怜迁客去 长沙 ,迷 楚 岫隔京华,匆匆不尽离情话。” 柴萼 《梵天庐丛录·妙判三十则》:“启北门钥而荡乃春心,神迷 楚 岫;踰东家墙而搂其处子,梦绕 阳臺 。”
《韵府拾遗 宥韵》:翠岫
唐无名氏襄华贯洪河赋翠岫屏拥澄澜砥平
《漢語大詞典》:烟岫(煙岫)
云雾缭绕的山峦。 南朝 梁 江淹 《草木颂·栟榈》:“烟岫相珍,云壑共寳。” 唐 张祜 《题道光上人山院》诗:“火田生白菌,烟岫老青衫。” 金 元好问 《岳祠斋宫夜宿》诗:“朅来石门道,烟岫接云岭。”
《骈字类编》:碧岫
唐 黄滔 鄜畤李相公 笙歌合沓春风郭,鸡犬连延碧岫村。
唐 修睦 简寂观 碧岫观中人似鹤,红尘路上事如麻。
《漢語大詞典》:吴岫
犹 吴 山。 吴 地的山。 南朝 齐 谢朓 《休沐重还道中》诗:“云端 楚 山见,林表 吴 岫微。” 唐 皇甫冉 《送段明府》诗:“离人转 吴 岫,旅雁从 燕 塞。”
《國語辭典》:岫幌  拼音:xiù huǎng
山窗。《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宜扃岫幌,掩云关,敛轻雾,藏鸣湍,截来辕于谷口,杜妄辔于郊端。」
《漢語大詞典》:山眉
如眉的山形。 清 袁枚 《游笼山怀古》诗:“湖镜几窥红粉倩,山眉犹学黛娥娇。” 姚燮 《韩庄闸舟中七夕杂诗》:“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淡碧月眉黄。”
分類:山形
《國語辭典》:春山  拼音:chūn shān
1.春天的山。唐。李华〈春行寄兴〉诗:「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金。元好问〈游黄华山〉诗:「归来心魄为动荡,晓梦月落春山空。」
2.比喻妇女的眉毛。春色点染的山容,其色黛青,如妇女眉色。宋。欧阳修 玉楼春。春山敛黛低歌扇词:「春山敛黛低歌扇,暂解吴钩登祖宴。」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四出:「惟有美人称妙计,凭君买黛画春山。」
《漢語大詞典》:玉芙蓉
(1).白莲花。 宋 朱熹 《莲沼》诗:“亭亭玉芙蓉,逈立映澄碧。”
(2).白牡丹的一种。 明 王象晋 《群芳谱·花二·牡丹》:“其白色有玉芙蓉、素鸞娇、緑边白、玉重楼……玉绣球。”
(3).喻美人。 宋 方千里 《浣溪沙》词:“面面虚堂水照空,天然一朶玉芙蓉、千娇百媚语惺憁。”
(4).指芙蓉帐,华美的帐子。 清 刘献廷 《横塘》诗:“被底餘寒午夜鐘,薰笼香透玉芙蓉。脸侵红杏一枝雨,眉点青山若个峰。”
(5).指玉杯。 唐 王建 《宫词》之九一:“金殿当头紫阁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迎日,五色云车驾六龙。”
(6).喻雪峰。 明 唐寅 《题画》诗之四:“寒雪朝来战朔风,万山开遍玉芙蓉。”
《國語辭典》:眉山  拼音:méi shān
1.古人常以青色画眉,眉色看起来与远山的颜色相似,故称为「眉山」。清。洪升《长生殿》第二四出:「不劳你玉纤纤高捧礼仪烦,子待借小饮对眉山。」
2.县名。在四川省成都市西南,濒岷江西岸,旧为眉州,宋代文学大家苏洵父子即为此地人。农产有稻、小麦、油菜籽等;矿产则有硝、石膏。
《漢語大詞典》:连山眉(連山眉)
远山眉。 唐 温庭筠 《醉歌》:“ 临邛 美人连山眉,低抱琵琶含怨思。” 曾益 注:“:‘ 文君 眉色姣好,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亦省作“ 连山 ”。 清 蒲松龄 《锦边莲》诗:“慵妆一綫红生肉,画黛连山緑效顰。”参见“ 远山眉 ”。
分類:曾益
《國語辭典》:远山眉(遠山眉)  拼音:yuǎn shān méi
司马相如妻卓文君,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之。见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后形容女子秀丽的眉毛。唐。杜牧〈少年行〉:「豪持出塞节,笑别远山眉。」也称为「远山黛」。
《國語辭典》:远山眉(遠山眉)  拼音:yuǎn shān méi
司马相如妻卓文君,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之。见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后形容女子秀丽的眉毛。唐。杜牧〈少年行〉:「豪持出塞节,笑别远山眉。」也称为「远山黛」。
《漢語大詞典》:远山色(遠山色)
喻眉。 唐 白居易 《井底引银瓶》诗:“忆昔在家为女时,人言举动有殊姿:嬋娟两鬢秋蝉翼,宛转双蛾远山色。” 宋 苏轼 《眉子石砚歌》:“又不见王孙青琐横双碧,肠断浮空远山色。”参见“ 远山眉 ”。
分類:
《國語辭典》:远山眉(遠山眉)  拼音:yuǎn shān méi
司马相如妻卓文君,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之。见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后形容女子秀丽的眉毛。唐。杜牧〈少年行〉:「豪持出塞节,笑别远山眉。」也称为「远山黛」。
《國語辭典》:远山黛(遠山黛)  拼音:yuǎn shān dài
形容女子秀丽的眉毛。参见「远山眉」条。
《漢語大詞典》:车笠(車笠)
太平御览卷四○六引 晋 周处 《风土记》:“ 越 俗性率朴,意亲好合,即脱头上手巾,解要间五尺刀以与之为交,拜亲跪妻,初定交有礼……祝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虽步行卿乘马,后日相逢卿当下。’”后因以“车笠”喻贵贱贫富不移的深厚友谊。 清 黄宗羲 《祭冯韡卿文》:“升沉虽异,车笠无忘。” 清 赵翼 《与邵松阿别几三十年今夏始至虞山奉访》诗之一:“车笠论交谊最亲,别来常恐见无因。” 康有为 《大同书》己部第一章:“且 欧 美 之风,尤为贱贫而尚富。不幸而贫,则故人犹覿面不识,絶无车笠之谊;若其富也,则国主前席,握手为懽。”
《漢語大詞典》:车笠盟(車笠盟)
谓不以贵贱而改变友情的盟誓。 清 李渔 《风筝误·贺岁》:“老夫与令先尊有车笠之盟,又受妻孥之託,怎敢以生死变交。”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麻疯女邱丽玉:“僕与渠原无车笠盟,不过曾覿面。虽然,当为子徐图,尽寸心。”参见“ 车笠 ”。
《漢語大詞典》:车笠(車笠)
太平御览卷四○六引 晋 周处 《风土记》:“ 越 俗性率朴,意亲好合,即脱头上手巾,解要间五尺刀以与之为交,拜亲跪妻,初定交有礼……祝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虽步行卿乘马,后日相逢卿当下。’”后因以“车笠”喻贵贱贫富不移的深厚友谊。 清 黄宗羲 《祭冯韡卿文》:“升沉虽异,车笠无忘。” 清 赵翼 《与邵松阿别几三十年今夏始至虞山奉访》诗之一:“车笠论交谊最亲,别来常恐见无因。” 康有为 《大同书》己部第一章:“且 欧 美 之风,尤为贱贫而尚富。不幸而贫,则故人犹覿面不识,絶无车笠之谊;若其富也,则国主前席,握手为懽。”
《國語辭典》:骊山(驪山)  拼音:lí shān
山名。在今陕西省临潼县的东南。周幽王死于山下,秦始皇葬于此,山下有温泉,唐明皇置温泉宫,后改名为华清宫。也称为「丽山」、「丽戎之山」。
《漢語大詞典》:骊岫(驪岫)
指 骊山 。 唐 沈亚之 《宿后自华阳行次昭应寄王直方》诗:“暖色鲜 驪 岫,寒声别雁羣。” 唐 林宽 《寓兴》诗:“ 茂陵 驪 岫暗,过者暗伤神。”
分類:骊山
《漢語大詞典》:骊峰(驪峯)
指 骊山 。 唐 沈佺期 《咸阳览古》诗:“唯有 驪峯 在,空闻厚葬餘。”
分類: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