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五彩服
 
五采衣
 
侍彩
 
弄乌莱子
  
彩眼
   
彩衣斑
  
戏莱
  
戏衣莱
  
斑衣侍
 
斑衣儿啼
 
斑衣舞
 
斑斓戏
 
服彩老莱
 
稚子斑
  
老莱心
 
老莱戏
 
老莱戏彩
   
舞斑衣
 
舞莱衣
 
舞衣斑
  
莱子彩
 
莱子戏庭
 
莱子衣
   
莱衣戏舞
 
衣同莱子

相关人物
老莱子


《艺文类聚》卷二十〈人部四·孝〉~369~
《列女传》曰:老莱子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著五色采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啼,或弄乌鸟于亲侧。
《太平御览》卷四百一十三〈人事部五十四·孝中〉~2036~2~
师觉授《孝子传》曰:「老莱子者,楚人,行年七十,父母俱存,至孝蒸蒸,常著班兰之衣,为亲取饮上堂,脚胅,恐伤父母之心,因僵仆为婴儿啼。孔子曰:『父母老常言不称老,为其伤老也,若老莱子可谓不失孺子之心矣。』」

例句

出塞能全仲叔策,安亲更切老莱心。 刘方平 寄严八判官

王祥因就宦,莱子不违亲。 司空曙 送鄂州张别驾褒阳觐省

唯修曾子行,不著老莱衣。 姚合 送王龟处士

明朝拜嘉庆,须著老莱衣。 孟浩然 夕次蔡阳馆

献策金门去,承欢彩服违。 孟浩然 送洗然弟进士举

水乘舟楫去,亲望老莱归。 孟浩然 送王五昆季省觐

服彩老莱并,侍车江革同。 孟郊 春日同韦郎中使君送邹儒立少府扶侍赴云阳

列位登青琐,还乡复采衣。 孙逖 送李给事归徐州觐省

手把黄香扇,身披莱子衣。 岑参 奉送李宾客荆南迎亲

二人事慈母,不弱古老莱。 岑参 梁州对雨怀曲二秀才便呈曲大判官时疾赠余新诗

来倾阮氏酒,去着老莱衣。 岑参 送崔全被放归都觐省

新登郤诜第,更著老莱衣。 岑参 送蒲秀才擢第归蜀

名登郤诜第,身着老莱衣。 岑参 送薛彦伟擢第东归

怜君到此处,却背老莱风。 曹松 边上送友人归宁

几府争驰毛义檄,一乡看侍老莱衣。 曹邺 送曾德迈归宁宜春

锦字相催鸟急飞,郎君暂脱老莱衣。 李嘉祐 送郑正则汉阳迎归

老莱斑衣,黄香扇枕。 李瀚 蒙求

先同稚子舞,更著老莱衣。 李白 赠历阳褚司马(时此公为稚子舞。故作是诗。)

花惭潘岳貌,年称老莱衣。 李端 奉赠苗员外

定看堂高后,斑衣灭泪痕 李频 苏州寒食日送人归觐

彩服鲜华觐渚宫,鲈鱼新熟别江东。 杜牧 送刘秀才归江陵

远传冬笋味,更觉彩衣春。 杜甫 奉贺阳城郡王太夫人恩命加邓国太夫人

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 杜甫 宗武生日

朝夕高堂念,应宜彩服新。 杜甫 送孟十二仓曹赴东京选

舟也衣彩衣,告我欲远适。 杜甫 送李校书二十六韵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杜甫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带月轻帆疾,迎霜彩服新。 权德舆 送崔端公郎君入京觐省

知向东阳去,晨装见彩衣。 权德舆 送卢评事婺州省觐

彩衣行不废,儒服代相传。 权德舆 送韩孝廉侍从赴举

君之去兮不可留,五采裳兮木兰舟。 权德舆 杂言同用离骚体送张评事襄阳觐省

莫将和氏泪,滴著老莱衣。 殷遥 送友人下第归省(一作刘得仁诗)

先垄每怀风木夜,画堂无复彩衣时。 牟融 翁母些

脱却貂襜褕,新著五彩衣。 独孤及 官渡柳歌送李员外承恩往扬州觐省

迟子扬名后,方期彩服还。 独孤及 送阳翟张主簿之任

悬知倚门望,遥识老莱衣。 王维 送友人南归

手持平子赋,目送老莱衣。 王维 送钱少府还蓝田

春深颜子巷,花映老莱衣。 王贞白 赠刘凝评事

孟孙唯问孝,莱子复辞官。 皇甫冉 刘侍御朝命许停官归侍

凤雏联翼美王孙,彩服戎装拟塞垣。 卢纶 送李尚书郎君昆季侍从归觐滑州

䌽衣人竞看,银诏帝亲书。 卢纶 送浑炼归觐却赴阙庭

衣同莱子曾分笔,扇似袁宏别有天。 罗隐 寄池州郑员外

盛事两般君总得,老莱衣服戴颙家。 罗隐 寄西华黄炼师

应笑当年老莱子,鲜华都自降明君。 罗隐 贺淮南节度卢员外赐绯

铜虎贵提天子印,银鱼荣傍老莱衣。 罗隐 送霅川郑员外

朝庆老莱服,夕闲安道琴。 蔡希寂 同家兄题渭南王公别业

唯思莱子来,衣拖五般色。 贯休 寄王涤

斑衣在林巷,始觉无羁束。 钱起 小园招隐

莱子昼归今始好,潘园景色夏偏浓。 钱起 送冷朝阳擢第后归金陵觐省

不嗟荆宝退,能喜彩衣还。 钱起 送安都秀才北还

欲见宁亲孝,儒衣稚子斑。 钱起 送李栖桐道举擢第还乡省侍

向家流水便,怀橘䌽衣香。 钱起 送褚十一澡擢第归吴觐省

才子学诗趋露冕,棠花含笑待斑衣。 钱起 送韦信爱子归觐

承颜看彩服,不觉别丹墀。 钱起 酬刘起居卧病见寄

此去不须求彩服,紫衣全胜老莱衣。 灵澈 送鉴供奉归蜀宁亲

正值江南新酿熟,可容闲却老莱衣。 顾非熊 途次怀归

从此倚门休望断,交亲喜换老莱衣。 齐己 送朱侍御自洛阳归阆州宁觐


《记事珠》
沈羲为仙人所迎,见老君,以金案玉盘赐之,后授官为碧洛侍郎。
典故
才器卷波澜
 
瑶墀已叹,侍臣冥寞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三〈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
自蒙蜀州人日作【自枉蜀州人日作】,不意清诗久零落。今晨散帙眼忽开【今晨散帙眼忽明】,迸泪幽吟事如昨。呜呼壮士多慷慨,合沓高名动寥廓。叹我凄凄求友篇,感时郁郁匡君略【感时郁郁匡时略】【感君郁郁匡君略】【感君郁郁匡时略】。锦里春光空烂熳,瑶墀侍臣巳冥莫。潇湘水国傍鼋鼍,鄠杜秋天失雕鹗。东西南北更谁论【东西南北更堪论】,白首扁舟病独存。遥拱北辰缠寇盗【犹拱北辰缠寇盗】,欲倾东海洗乾坤。边塞西蕃最充斥【边塞西蕃羌充斥】,衣冠南渡多崩奔。鼓瑟至今悲帝子,曳裙何处觅王门。文章曹植波澜阔,服食刘安德业尊。长笛谁能乱愁思【长笛邻家乱愁思】,昭州词翰与招魂。
典故
陈暄侍筵

相关人物
陈暄


《南史》卷六十一《陈庆之传》附《陈暄传》
暄以落魄不为中正所品,久不得调。陈天康中,徐陵为吏部尚书,精简人物,缙绅之士皆向慕焉。暄以玉帽簪插髻,红丝布裹头,袍拂踝,靴至膝,不陈爵里,直上陵坐。陵不之识,命吏持下。暄徐步而出,举止自若,竟无怍容。作书谤陵,陵甚病之。后主之在东宫,引为学士。及即位,迁通直散骑常侍,与义阳王叔达、尚书孔范、度支尚书袁权、侍中王瑳、金紫光禄大夫陈褒、御史中丞沈瓘、散骑常侍王仪等恒入禁中陪侍游宴,谓为狎客。暄素通脱,以俳优自居,文章谐谬,语言不节,后主甚亲昵而轻侮之。

例句

江总参文会,陈暄侍狎筵。 韩偓 感事三十四韵

典故
侍女吹笙
  
董双成
 
相关人物
董双成


《太平广记》卷三〈神仙三·汉武帝〉~5~
于坐上酒觞数遍,王母乃命诸侍女王子登弹八琅之璈,又命侍女董双成吹云和之笙,石公子击昆庭之金,许飞琼鼓震灵之簧,婉淩华拊五灵之石,范成君击湘阴之磬,段安香作九天之钧。于是众声澈朗,灵音骇空。

例句

双成走报监门卫,莫使吴歈入汉宫。 宋若华 嘲陆畅

花下偶然吹一曲,人间因识董双成。 曹唐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郎君下笔惊鹦鹉,侍女吹笙弄凤凰。 李商隐 留赠畏之

顾谓侍女董双成,酒阑可奏云和笙。 李欣 王母歌

秖应是董双成戏,剪得神霞寸寸新。 皮日休 奉和鲁望蔷薇次韶

红儿不向汉宫生,便使双成谩得名。 罗虬 比红儿诗

应是易迁明月好,玉皇留看舞双成。 郑璧 文燕润卿不至

愿随仙女董双成,王母前头作伴行。 项斯 送宫人入道

公子邀欢月满楼,双成揭调唱伊州。 高骈 赠歌者二首

典故
上甘泉
 
侍甘泉
 
甘泉近侍

相关人物
扬雄


《汉书》卷八十七上〈扬雄列传上〉~3522~
孝成帝时,客有荐雄文似相如者,上方郊祠甘泉泰畤、汾阴后土,以求继嗣,召雄待诏承明之庭。正月,从上甘泉,还奏甘泉赋以风。……甘泉本因秦离宫,既奢泰,而武帝复增通天、高光、迎风。宫外近则洪厓、旁皇、储胥、弩阹,远则石关、封峦、枝鹊、露寒、棠、师得,游观屈奇瑰玮,非木摩而不彫,墙涂而不画,周宣所考,般庚所迁,夏卑宫室,唐虞棌椽三等之制也。
典故
子夫入侍
  
相关人物
刘彻(汉武帝)
 
平阳公主
 
卫子夫


《史记》卷四十九《外戚世家》
卫皇后字子夫,生微矣。盖其家号曰卫氏出平阳侯邑。子夫为平阳主讴者。武帝初即位,数岁无子。平阳主求诸良家子女十馀人,饰置家。武帝祓霸上还,因过平阳主。主见所侍美人。上弗说。既饮,讴者进,上望见,独说卫子夫。是日,武帝起更衣,子夫侍尚衣轩中,得幸。上还坐,驩甚。赐平阳主金千斤。主因奏子夫奉送入宫。子夫上车,平阳主拊其背曰:「行矣,彊饭,勉之!即贵,无相忘。」入宫岁馀,竟不复幸。武帝择宫人不中用者,斥出归之。卫子夫得见,涕泣请出。上怜之,复幸,遂有身,尊宠日隆。……初,上为太子时,娶长公主女为妃。立为帝,妃立为皇后,姓陈氏,无子。上之得为嗣,大长公主有力焉,以故陈皇后骄贵。闻卫子夫大幸,恚,几死者数矣。上愈怒。陈皇后挟妇人媚道,其事颇觉,于是废陈皇后,而立卫子夫为皇后。

例句

瑶房侍寝世莫知,金屋更衣人不见。 崔颢 郸邯宫人怨

子夫前入侍,飞燕复当时。 武平一 妾薄命

蜀国暖回溪峡浪,卫娘清转遏云歌。 罗隐 春思

典故
一朵红云侍虚皇
 

《苏轼诗集》卷三十六〈上元侍饮楼上三首呈同列〉
〈上元侍饮楼上三首呈同列〉其一:「澹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
《新增月日纪古》卷之一下〈正月卷之一下·十五日〉~423~
苏东坡上元侍宴御楼,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侍臣鹄立通明殿,一红云捧玉皇。
典故
函谷令
 
尹叟
 
流沙侍师
 
相关人物
尹喜


《列仙传》卷上〈关令尹〉~
《列仙传》曰:「关令尹喜者,周大夫也。善内学星宿,服精华,隐德行仁,时人莫知。老子西游,喜先见其气,知真人当过,候物色而之,果得老子。老子亦知其奇,为著书。与老子俱之流沙之西,服臣胜实,莫知其所终。亦著书九篇,名关令子。」
《太平御览》卷九六七
《关令尹喜内传》:「喜从老子西游,省太真王母,共食碧桃。」(据《太平御览》卷九六七引)
《太平御览》卷八一一一
《关令尹喜内传》:「老子与尹喜登昆崙,上金台云楼七宝宫殿,昼夜光明,乃天帝四王之所游处。」(据《太平御览》卷八一一一引)

例句

堪怜尹叟非关吏,犹向江南逐老聃。 唐彦谦 游阳明洞呈王理得诸君

荒楼荒井闭空山,关令乘云去不还。 岑参 题观楼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崔曙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径欲随关令,龙沙万里强。 李商隐 玄微先生

愿得烧丹诀,流沙永待师。 李端 游终南山因寄苏奉礼士尊师苗员外

若非函谷令,谁注流沙说。 李群玉 别尹炼师

典故
侍中血
 
嵇绍溅血

相关人物
嵇绍


《晋书》卷八十九《忠义传·嵇绍传》
属乂被执,绍复为侍中。公王以下皆诣邺谢罪于颖,绍等咸见废黜,免为庶人。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徵绍,复其爵位。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散溃,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兵交御辇,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

例句

御衣空惜侍中血,国玺几危皇后身。 韩偓 八月六日作四首

溅血惭嵇绍,迟行笑褚渊。 韩偓 感事三十四韵

典故
任是无情也动人
 
与花为近侍
 
芍药相
 
芍药须为近侍
 
解语倾国


《全唐诗》卷六百五十五〈牡丹花〉
似共东风别有因【似共东君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任是无情也动人】。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典故
金英与侍郎

相关人物
释惠修
 
鲍照


《鲍氏集》卷八〈赠鲍郎诗〉
玳枝兮金英,绿叶兮金茎。不入君王杯,低彩还自荣。想君不相艳,酒上视尘生。当令芳意重,无使盛年倾。

例句

空花一散不知处,谁采金英与侍郎。 柳宗元 闻彻上人亡寄侍郎杨丈

典故
仙人抓
 
仙爪
 
仙爪爬
 
痒处搔
 
背痒搔
 
鸟爪仙
 
鸟爪侍娘
 
麻姑抓痒
 
麻姑搔痒
  
相关人物
蔡经
 
麻姑

参考典故
沧海桑田
 
麻姑


晋·葛洪《神仙传》卷二《王远》
麻姑手爪似鸟,经见之,心中念曰:「背大痒时,得此爪以爬背,当佳也。」远已知经心中所言,即使人牵经鞭之,谓曰:「麻姑神人也,汝何忽谓其爪可爬背耶!」但见鞭著经背,亦莫见有人持鞭者。
《太平广记》卷六十〈女仙五·麻姑〉
汉孝桓帝时,神仙王远,字方平,降于蔡经家。将至一时顷,闻金鼓箫管人马之声,及举家皆见,王方平戴远游冠,著朱衣,虎头沵囊,五色之绶,带剑,少须,黄色,中形人也。乘羽车,驾五龙,龙各异色,麾节幡旗,前后导从,威仪奕奕,如大将军。鼓吹皆乘麟,从天而下,悬集于庭,从官皆长丈馀,不从道行。既至,从官皆隐,不知所在,唯见方平,与经父母兄弟相见。独坐久之,即令人相访(明钞本访下有麻姑二字)。经家亦不知麻姑何人也。言曰:「王方平敬报姑,余久不在人间,今集在此,想姑能暂来语乎?」有顷,使者还。不见其使,但闻其语云:「麻姑再拜,不见忽已五百馀年,尊卑有叙,修敬无阶,烦信来,承在彼。登山颠倒(按:本书卷七王远条。登山颠倒应作食顷即到)而先受命,当按行蓬莱,今便暂往。如是当还,还便亲觐,愿来(明钞本来作未)即去。」如此两时间,麻姑至矣。来时亦先闻人马箫鼓声。既至,从官半于方平。麻姑至,蔡经亦举家见之。是好女子,年十八九许,于顶中作髻,馀发垂至腰。其衣有文章,而非锦绮,光彩耀目,不可名状。入拜方平,方平为之起立。坐定,召进行厨,皆金盘玉杯,肴膳多是诸花果,而香气达于内外。擘脯行之,如柏灵(集仙录四灵作炙。按柏当作貊。貊炙、见干宝搜神记),云是麟脯也。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复扬尘也。」姑欲见蔡经母及妇侄,时弟妇新产数十日,麻姑望见乃知之,曰:「噫!且止勿前。」即求少许米,得米便撒之掷地,视其米,皆成真珠矣。方平笑曰:「麻姑年少,吾老矣,了不喜复作此狡狯变化也。」方平语经家人曰:「吾欲赐汝辈酒。此酒乃出天厨,其味醇嫞,非世人所宜饮,饮之或能烂肠。今当以水和之,汝辈勿怪也。」乃以一升酒,合水一斗搅之,赐经家饮一升许。良久酒尽,方平语左右曰:「不足远取也,以千钱与余杭姥相闻,求其沽酒。」须臾信还,得一油囊酒,五斗许。信传余杭姥答言:「恐地上酒不中尊饮耳。」又麻姑鸟爪,蔡经见之,心中念言:「背大痒时,得此爪以爬背,当佳。」方平已知经心中所念,即使人牵经鞭之。谓曰:「麻姑神人也,汝何思谓爪可以爬背耶?」但见鞭著经背,亦不见有人持鞭者。方平告经曰:「吾鞭不可妄得也。」是日,又以一符传授蔡经邻人陈尉,能檄召鬼魔,救人治疾。蔡经亦得解蜕之道,如蜕蝉耳,经常从王君游山海。或暂归家,王君亦有书与陈尉,多是篆文,或真书字,廓落而大,陈尉世世宝之。宴毕,方平、麻姑命驾升天而去,箫鼓道从如初焉。

例句

直遣麻姑与搔背,可能留命待桑田。 李商隐 海上

明星玉女备洒扫,麻姑搔背指爪轻。 李白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 杜牧 读韩杜集

羽衣使者峭于鹤,鸟爪侍娘飘若花。 赵嘏 赠王先生

典故
入侍明光
 
奏赋明光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汉文》卷三十四〈应劭·汉官仪上〉~667~2~
尚书郎给青缣白绫被,以锦被帷帐毡褥通中枕。太官供食,汤官供饼饵五熟果实。下天子一等,给尚书史二人,女侍史二人。皆选端正,从直女侍执香炉烧从入台护衣。奏事明光殿省,皆胡粉涂。画古贤人烈女,郎握兰含香。趋走丹墀奏事,黄门郎与对揖,天子五时赐服,若郎处曹二年,赐迁二千石刺史。尚书郎奏事明光殿省中,皆胡粉涂壁,其边以丹漆地,故曰丹墀。尚书郎含鸡舌香,伏其下奏事,黄门侍郎对揖跪受。

例句

曳裾置醴地,奏赋入明光。 杜甫 壮游

典故
侍车

相关人物
江革


《后汉书》卷三十九《江革传》
建武末年,与母归乡里。每至岁时,县当案比,革以母老,不欲摇动,自在辕中挽车,不用牛马,由是乡里称之曰「江巨孝」。

例句

服彩老莱并,侍车江革同。 孟郊 春日同韦郎中使君送邹儒立少府扶侍赴云阳

《漢語大詞典》:彩服(綵服)
犹彩衣。指孝养父母。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归田》:“两儿游宦,谁娱彩服於堂前?” 清 周亮工 《延医不得寄舍弟靖公》诗:“乱里弓衣怜幼弟,危途彩服媿双亲。”参见“ 彩衣 ”。
(1).彩色服色。亦借指穿彩服的官员。 唐 杜甫 《和宋大少府暮春雨后同诸公及舍弟宴书斋》:“棣华晴雨好,綵服暮春宜。” 仇兆鳌 注:“棣华比其弟,綵服兼诸公。” 唐 杜甫 《和宋大少府暮春雨后同诸公及舍弟宴书斋》:“綵服,有职者之服。” 明 刘基 《南陵崔氏思梅诗》:“昔来梅花下,綵服辉清尊。”
(2).犹彩衣。谓彩衣以娱亲。 唐 杜甫 《入奏行》:“绣衣春当霄汉立,綵服日向庭闈趋。” 仇兆鳌 注:“ 老莱子 綵服以娱亲。” 宋 司马光 《送苏屯田寀知单州》诗:“綵服当年戏,驪驹此日荣。”参见“ 綵衣娱亲 ”。
《漢語大詞典》:彩衣(綵衣)
(1).艺文类聚卷二十引列女传:“昔 楚 老莱子 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常著五色斑斕衣,为亲取饮。”后因以“彩衣”指孝养父母。 宋 王禹偁 《谢宣旨令次男西京侍疾表》:“此盖陛下义敦天性,恩厚孝思,念黄髮之衰羸,俾彩衣而侍养。”
(2).指戏曲表演的服装。红楼梦第五四回:“婆子们抱着几个软包--因不及抬箱,料着 贾母 爱听的三五齣戏的彩衣包了来。”
(1).五彩衣服。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下:“忽有綵衣小儿自外入,顷刻至数百人,结束如一,阶墀尽满。”
(2).谓孝养父母。 唐 黄滔 《〈颍川陈先生集〉序》:“早孤,事太夫人弥孝,熙熙愉愉,承颜侍膳,虽隆云路之望,终确綵衣之恋。” 宋 沈遘 《五言送徐同年谔出京》:“还家昼锦乐,拜寿綵衣荣。” 明 何景明 《三山春宴图歌》:“綵衣归来奉翁母,愿言寿比三山久。” 清 冯桂芬 《顾蓉庄年丈七十双寿序》:“君此行也,躬綵衣,捧瑶斝,象服绣葆,蹌躋一庭。”参见“ 綵衣娱亲 ”。
《國語辭典》:䌽衣娱亲(綵衣娛親)  拼音:cǎi yī yú qīn
老萊子性至孝,年七十,常著五色彩衣,作嬰兒嬉戲的樣子逗父母高興。後用以比喻孝養父母。參見「戲綵娛親」條。
《漢語大詞典》:彩衣(綵衣)
(1).艺文类聚卷二十引列女传:“昔 楚 老莱子 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常著五色斑斕衣,为亲取饮。”后因以“彩衣”指孝养父母。 宋 王禹偁 《谢宣旨令次男西京侍疾表》:“此盖陛下义敦天性,恩厚孝思,念黄髮之衰羸,俾彩衣而侍养。”
(2).指戏曲表演的服装。红楼梦第五四回:“婆子们抱着几个软包--因不及抬箱,料着 贾母 爱听的三五齣戏的彩衣包了来。”
(1).五彩衣服。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下:“忽有綵衣小儿自外入,顷刻至数百人,结束如一,阶墀尽满。”
(2).谓孝养父母。 唐 黄滔 《〈颍川陈先生集〉序》:“早孤,事太夫人弥孝,熙熙愉愉,承颜侍膳,虽隆云路之望,终确綵衣之恋。” 宋 沈遘 《五言送徐同年谔出京》:“还家昼锦乐,拜寿綵衣荣。” 明 何景明 《三山春宴图歌》:“綵衣归来奉翁母,愿言寿比三山久。” 清 冯桂芬 《顾蓉庄年丈七十双寿序》:“君此行也,躬綵衣,捧瑶斝,象服绣葆,蹌躋一庭。”参见“ 綵衣娱亲 ”。
《國語辭典》:䌽衣娱亲(綵衣娛親)  拼音:cǎi yī yú qīn
老萊子性至孝,年七十,常著五色彩衣,作嬰兒嬉戲的樣子逗父母高興。後用以比喻孝養父母。參見「戲綵娛親」條。
《漢語大詞典》:彩衣娱亲(綵衣娱親)
艺文类聚卷二十引列女传:相传 春秋 时 楚国 老莱子 事亲至孝,年七十,常著五色斑斕衣,作婴儿戏。上堂,故意仆地,以博父母一笑。后遂用“綵衣娱亲”为孝养父母之典。 三国 魏 曹植 《灵芝篇》:“ 伯瑜 年七十,綵衣以娱亲。” 杜甫 《宗武生日》“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 清 仇兆鳌 注:“当精文选以绍家学,何必为綵衣娱亲乎?”
《漢語大詞典》:戏彩(戲彩)
亦作“ 戏綵 ”。 艺文类聚卷二十引 汉 刘向 列女传:“ 老莱子 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著五色采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啼”。后用为孝养长辈之典。 宋 张元干 《青玉案·筠翁生朝》词:“庭兰戏彩传金鼎,小袖青衫更辉映。” 元 郭钰 《赠彭将军》诗:“座上衣冠戏綵日,窗前灯火读书秋。”红楼梦第五四回:“他们不能来戏彩引老祖宗笑一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回目:“试乡科文闈放榜,上母寿戏綵称觴。”
《漢語大詞典》:戏莱衣(戲萊衣)
原谓 春秋 末 楚国 老莱子 穿五色斑斓之衣,扮小儿之状以娱双亲。后作为孝养父母之典。 宋 张纲 《蓦山溪·甲辰生日》词:“只愿早休官,居 颜 巷,戏 莱 衣,岁岁长欢聚。”亦作“ 戏斑衣 ”。 宋 冯取洽 《贺新郎·送别定轩》词:“梦折营门柳。送君归,暂戏斑衣,又拢征袖。”参见“ 戏彩 ”。
《漢語大詞典》:戏彩(戲彩)
亦作“ 戏綵 ”。 艺文类聚卷二十引 汉 刘向 列女传:“ 老莱子 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著五色采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啼”。后用为孝养长辈之典。 宋 张元干 《青玉案·筠翁生朝》词:“庭兰戏彩传金鼎,小袖青衫更辉映。” 元 郭钰 《赠彭将军》诗:“座上衣冠戏綵日,窗前灯火读书秋。”红楼梦第五四回:“他们不能来戏彩引老祖宗笑一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回目:“试乡科文闈放榜,上母寿戏綵称觴。”
《國語辭典》:斑衣  拼音:bān yī
有花纹的衣服。宋。刘克庄〈贺新郎。身畔无丝缕〉词:「老去聊攀莱子例,倒著斑衣戏舞。」
《國語辭典》:斑衣戏彩(斑衣戲彩)  拼音:bān yī xì cǎi
古代二十四孝中老莱子著彩衣娱亲的故事。见《太平御览。卷四一三。人事部。孝中》。后比喻以滑稽逗趣的动作,来娱乐双亲。《红楼梦》第五四回:「那二十四孝上的『斑衣戏彩』,他们不能来戏彩,引老祖宗笑一笑,我这里好容易引的老祖宗笑了一笑。」也作「班衣戏䌽」。
《漢語大詞典》:老莱(老萊)
老莱子 的省称。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 老莱 灌园以远之,从其所好,莫与易也。” 唐 孟郊 《春日同韦郎中使君送邹儒立少府扶侍赴云阳》诗:“服綵 老莱 并,侍车 江革 同。”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赚将》:“百里白云亲舍近,不得斑衣效 老莱 。”
分類:老莱子
《漢語大詞典》:老莱服(老萊服)
即老莱衣。 宋 梅尧臣 《送新安张尉乞侍养归淮甸》诗:“却衣 老莱 服,曾无 梅福 书。”参见“ 老莱衣 ”。
《漢語大詞典》:老莱衣(老萊衣)
艺文类聚卷二十引列女传:“ 老莱子 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著五色采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啼,或弄乌鸟於亲侧。”后因用“老莱衣”为孝养父母之词。 唐 杜甫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诗:“兵戈不见 老莱 衣,嘆息人间万事非。” 宋 梅尧臣 《寒食前一日陪希深远游大字院》诗:“闻过少傅宅,喜见 老莱 衣。” 明 何景明 《过先墓》诗:“一寸未忘游子线,万年难觅 老莱 衣。” 清 赵翼 《石庵还朝口占送别》:“白头犹著 老莱 衣,假满还朝四牡騑。”
《漢語大詞典》:老莱衣(老萊衣)
艺文类聚卷二十引列女传:“ 老莱子 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著五色采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啼,或弄乌鸟於亲侧。”后因用“老莱衣”为孝养父母之词。 唐 杜甫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诗:“兵戈不见 老莱 衣,嘆息人间万事非。” 宋 梅尧臣 《寒食前一日陪希深远游大字院》诗:“闻过少傅宅,喜见 老莱 衣。” 明 何景明 《过先墓》诗:“一寸未忘游子线,万年难觅 老莱 衣。” 清 赵翼 《石庵还朝口占送别》:“白头犹著 老莱 衣,假满还朝四牡騑。”
《漢語大詞典》:莱子(萊子)
(1).即 老莱子 。 春秋 时 楚 隐士,世传有 老莱子 戏綵娱亲的故事。 前蜀 贯休 《寄王涤》诗:“唯思 莱子 来,衣拖五般色。” 宋 刘克庄 《贺新郎》词:“老去聊攀 莱子 例,倒著斑衣戏舞。” 清 虞名 《指南公·举义》:“悲 温生 絶裾不犹,惭 莱子 承欢弗久。”参见“ 莱衣 ”。
(2).即耒子。古钱币名。 唐 李贺 《感春》诗:“榆穿莱子眼,柳断舞儿腰。” 王琦 汇解引 吴正子 注:“‘莱子’当作‘耒子’。 宋废帝 景和 元年,铸二銖钱,文曰‘景和’。形式转细,无轮郭、不磨凿者,谓之‘耒子’。”
《國語辭典》:莱衣(萊衣)  拼音:lái yī
周代老莱子著五䌽斑襕衣娱亲,世称其衣为「莱衣」。唐。徐坚《初学记。卷一七。人部上。孝四》:「《孝子传》曰老莱子至孝,奉二亲,行年七十,著五䌽褊襕衣,弄雏鸟于亲侧。」后比喻孝养父母。唐。孟浩然 夕次蔡阳馆诗:「明朝拜嘉庆,须著老莱衣。」也作「莱彩」。
《國語辭典》:莱彩(萊彩)  拼音:lái cǎi
周代老莱子七十岁著五色斑襕衣娱亲。明。高明《琵琶记。蔡宅祝寿》:「要将莱彩欢亲意,且戴儒冠尽子情。」也作「莱衣」。
《國語辭典》:莱衣(萊衣)  拼音:lái yī
周代老莱子著五䌽斑襕衣娱亲,世称其衣为「莱衣」。唐。徐坚《初学记。卷一七。人部上。孝四》:「《孝子传》曰老莱子至孝,奉二亲,行年七十,著五䌽褊襕衣,弄雏鸟于亲侧。」后比喻孝养父母。唐。孟浩然 夕次蔡阳馆诗:「明朝拜嘉庆,须著老莱衣。」也作「莱彩」。
《國語辭典》:莱衣(萊衣)  拼音:lái yī
周代老莱子著五䌽斑襕衣娱亲,世称其衣为「莱衣」。唐。徐坚《初学记。卷一七。人部上。孝四》:「《孝子传》曰老莱子至孝,奉二亲,行年七十,著五䌽褊襕衣,弄雏鸟于亲侧。」后比喻孝养父母。唐。孟浩然 夕次蔡阳馆诗:「明朝拜嘉庆,须著老莱衣。」也作「莱彩」。
《漢語大詞典》:碧落侍郎
(1).传说中的仙官名。 唐 冯贽 《记事珠·碧落侍郎》:“ 沈羲 为仙人所迎,见 老君 ,以金案玉盘赐之。后授官为碧落侍郎。” 宋 曾几 《避寇迁居郭内风雨凄然郑顾道饷酒》诗:“欲寻碧落侍郎去,遽沐 青州 从事来。”
(2).传说中的仙官名。 唐 冯贽 《记事珠·碧落侍郎》:“ 沈羲 为仙人所迎,见 老君 ,以金案玉盘赐之。后授官为碧落侍郎。” 宋 曾几 《避寇迁居郭内风雨凄然郑顾道饷酒》诗:“欲寻碧落侍郎去,遽沐 青州 从事来。”
分類:仙官官名
《漢語大詞典》:琅璈
古玉制乐器。汉武帝内传:“ 王母 乃命诸侍女 王子登 弹八琅之璈,又命侍女 董双成 吹云和之笙。” 宋 刘过 《贺新郎·平原纳宠姬能奏方响席上有作》词:“试一曲,琅璈初奏。” 明 高启 《蔡经宅》诗:“冷风吹动天乐鸣,璚簫琅璈和鸞笙。”
《漢語大詞典》:双成(雙成)
(1). 董双成 。神话中 西王母 侍女名。见《汉武帝内传》。 唐 白居易 《长恨歌》:“金闕西厢叩玉扃,转教 小玉 报 双成 。”
(2).借指美女。《全唐诗》卷七五六载《春》诗:“绣衣白马不归来, 双成 倚槛春心醉。” 宋 徐铉 《柳枝词》之九:“新词欲咏知难咏,説与 双成 入管弦。”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 秦淮 佳丽,近有 双成 ,年甚綺,才色为一时之冠。”
《國語辭典》:更衣  拼音:gēng yī
1.1.换衣服。《三国演义》第四回:「是夜陈宫收拾盘费,与曹操更衣易服。」
2.换衣服的地方。《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右内吏发小民供待会所,后乃私置更衣,从宣曲以南十二所。」
3.上厕所的委婉说法。《三国演义》第三四回:「以目视玄德,低声谓曰:『请更衣。』玄德会意,即起如厕。」
《漢語大詞典》:卫娘(衛娘)
指 汉武帝 皇后 卫子夫 。她以发美得宠。事见汉武故事。后因以“卫娘”借指冶容女子。 唐 李贺 《浩歌》:“漏催水咽玉蟾蜍, 卫娘 髮薄不胜梳。” 清 陈维嵩 《齐天乐·蝉》词:“悄然低问:可仍记当初, 卫娘 低髩?”
《國語辭典》:鹄立(鵠立)  拼音:hú lì
1.像鹄一样伸长脖子站立著。形容人引领而望。《后汉书。卷七四下。袁绍传》:「今整勒士马,瞻望鹄立。」《晋书。卷七一。孙惠传》:「控马鹄立,计日俟命。」
2.依序并立。宋。苏轼 上元侍饮楼上三首呈同列诗:「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
《國語辭典》:关令(關令)  拼音:guān lìng
职官名。唐朝各关口所置的令丞,负责稽查行人及控制往来交通。
《漢語大詞典》:麻姑搔背
典出 晋 葛洪 《神仙传》。谓仙人 麻姑 手纤长似鸟爪,可搔背痒。 唐 李白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诗:“ 明星玉女 备洒扫, 麻姑 搔背指爪轻。” 金 王若虚 《王内翰子端诗其小乐天甚矣漫赋三诗为白傅解嘲》之三:“妙理宜人入肺肝, 麻姑 搔背岂胜鞭。”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会狱》:“只愁今夜里,少一个 麻姑 搔背眠。”
《漢語大詞典》:麻姑爪
麻姑 的手。 宋 苏辙 《赠吴子野道人》诗:“道成若见 王方平 ,背痒莫念 麻姑 爪。”后指美女子灵巧、纤长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