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浪漫  拼音:làng màn
1.放肆、怠慢、不积极。宋。苏轼 与孟震同游常州僧舍诗三首之一:「年来转觉此生浮,又作三吴浪漫游。」
2.富有诗意,充满感性气氛的。如:「浪漫的诗人」、「浪漫的夜晚」。也作「罗曼蒂克」。
《漢語大詞典》:浪翁
唐 元结 《浪翁观化》序:“ 浪翁 ,山野浪老也。闻 元子 亦浪然在山谷,病中能记水石草木虫豸之化,亦来説常所化。” 浪翁 ,本 元结 文中杜撰之名,后人亦用以指 元结 。 宋 苏轼 《武昌西山》诗:“ 浪翁 醉处今尚在,石臼抔饮无樽罍。” 王文诰 辑注引 赵次公 曰:“ 浪翁 ,指言 元结 也。”参见“ 浪士 ”。
《国语辞典》:浪漫乐派(浪漫乐派)  拼音:làng màn yuè pài
流行于十九世纪的乐风,特点是不论在作曲或演奏上,都以展现个性、自我、无拘无束的情感为主。此乐派往往从诗歌、童话和民间故事中撷取灵感。民族曲风强烈,而非专为贵族演奏的乐曲。
《国语辞典》:新浪漫主义(新浪漫主义)  拼音:xīn làng màn zhǔ yì
一种因反抗自然主义而起的文学潮流。兴起于近代欧州,重情绪、尚理想,与浪漫主义相似。但浪漫主义为盲目的热情所驱,为空虚的想像所支配,而脱离现实;新浪漫主义则因受到科学精神的洗礼、物质生活的压榨,故由怀疑思想出发,企图透入现实的最深处。易卜生、梅特涅、法郎士为此派的代表人物。也称为「新传奇主义」。
《国语辞典》:浪漫主义画派(浪漫主义画派)  拼音:làng màn zhǔ yì huà pài
十九世纪初,兴起于法国画坛的一个派别。偏重发挥自我的想像和创造,强调个人自我意识的流露。画面色彩多样化,没有固定的形式。著名的作品有籍里柯的〈梅杜萨之筏〉等。
《国语辞典》:浪漫派  拼音:làng màn pài
西洋美术、音乐与文艺上的一派。兴起于十八世纪末,其特色为重个性、任主观、富想像、多色彩,主张自由创造,不为传统所囿,不受现实所拘,为十八世纪古典主义的反动思潮,影响文艺、哲学、建筑等至钜。著名的人物有莎士比亚、拜伦、雪莱、卢梭、萧邦、舒曼等。
《国语辞典》:浪漫曲  拼音:làng màn qǔ
一种无固定形式的抒情小曲(器乐曲)或歌曲。流行于十八世纪后期至十九世纪中期,曲调较为细致,情感亦较丰富。如贝多芬的〈F大调浪漫曲〉、〈G大调浪漫曲〉。
《漢語大詞典》:革命浪漫主义
无产阶级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其特点是在现实的基础上,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表现崇高的革命理想,以鼓舞人民的斗志。
《漢語大詞典》:浪漫谛克(浪漫諦克)
英语romantic的音译。浪漫。 鲁迅 《二心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所以对于革命抱着浪漫谛克的幻想的人,一和革命接近,一到革命进行,便容易失望。” 瞿秋白 《乱弹·狗样的英雄》:“中世纪式的战争是多么浪漫谛克呵!”参见“ 浪漫 ”。
《國語辭典》:浪漫  拼音:làng màn
1.放肆、怠慢、不积极。宋。苏轼 与孟震同游常州僧舍诗三首之一:「年来转觉此生浮,又作三吴浪漫游。」
2.富有诗意,充满感性气氛的。如:「浪漫的诗人」、「浪漫的夜晚」。也作「罗曼蒂克」。
《國語辭典》:浪漫主义(浪漫主義)  拼音:làng màn zhǔ yì
十八世纪中叶至十九世纪初期,发生于欧洲的一股反对权威、传统、古典的文艺思潮。著重主观性、自我情感及想像。反对刻板、不注重文艺内涵的格律形式。偏重自由发展,展现个人风采。因此创造出的作品充满了热情、富于变化的风格。
《國語辭典》:浪漫  拼音:làng màn
1.放肆、怠慢、不积极。宋。苏轼 与孟震同游常州僧舍诗三首之一:「年来转觉此生浮,又作三吴浪漫游。」
2.富有诗意,充满感性气氛的。如:「浪漫的诗人」、「浪漫的夜晚」。也作「罗曼蒂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