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百里长

相关人物
王涣


《后汉书》卷七十六〈循吏列传·仇览〉~2480~
时考城令河内王涣,政尚严猛,闻览以德化人,署为主簿。谓览曰:「主簿闻陈元之过,不罪而化之,得无少鹰鹯之志邪?」览曰:「以为鹰鹯,不若鸾凤。」涣谢遣曰:「枳棘非鸾凤所栖,百里岂大贤之路?今日太学曳长裾,飞名誉,皆主簿后耳。以一月奉为资,勉卒景行。」唐·李贤注:「时涣为县令,故自称百里也。」
《三国志》卷三十七《蜀书·庞统传》
先主领荆州,统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吴将鲁肃遗先主书曰:「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

例句

身为百里长,家宠五诸侯。 戴叔伦 送李明府之任

典故
作长城
 
城如道济
 
塞上长城
 
坏长城
 
江左长城
  
长城君自坏
 
长城坏
 
长城自坏
 
隳道济

相关人物
檀道济


《宋书》卷四十三〈檀道济列传〉~343~
道济立功前朝,威名甚重,左右腹心,并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朝廷疑畏之。太祖寝疾累年,屡经危殆,彭城王义康虑宫车晏驾,道济不可复制。十二年,上疾笃,会索虏为边寇,召道济入朝。既至,上间。十三年春,将遣道济还镇,已下船矣,会上疾动,召入祖道,收付廷尉。诏曰:「檀道济阶缘时幸,荷恩在昔,宠灵优渥,莫与为比。曾不感佩殊遇,思答万分,乃空怀疑贰,履霜日久。元嘉以来,猜阻滋结,不义不昵之心,附下罔上之事,固已暴之民听,彰于遐迩。谢灵运志凶辞丑,不臣显著,纳受邪说,每相容隐。又潜散金货,招诱剽猾,逋逃必至,实繁弥广,日夜伺隙,希冀非望。镇军将军仲德往年入朝,屡陈此。朕以其位居台铉,豫班河岳,弥缝容养,庶或能革。而长恶不悛,凶慝遂遘,因朕寝疾,规肆祸心。前南蛮行参军庞延祖具悉奸状,密以启闻。夫君亲无将,刑兹罔赦。况罪衅深重,若斯之甚。便可收付廷尉,肃正刑书。事止元恶,馀无所问。」于是收道济及其子给事黄门侍郎植、司徒从事中郎粲、太子舍人隰、征北主簿承伯、秘书郎遵等八人,并于廷尉伏诛。又收司空参军薛彤,付建康伏法。又遣尚书库部郎顾仲文、建武将军茅亨至寻阳,收道济子夷、邕、演及司空参军高进之诛之。薛彤、进之并道济腹心,有勇力,时以比张飞、关羽。初,道济见收,脱帻投地曰:「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

简释

万里长城:喻捍卫祖国的大将。唐贺知章《送人之军》:“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


例句

上将得良策,恩威作长城。 姚合 送邢郎中赴太原

树比公孙大,城如道济长。 张九龄 钱王尚书出边

三边要高枕,万里得长城。 杜牧 夏州崔常侍自少常亚列出领麾幢十韵

《國語辭典》:里长(里長)  拼音:lǐ zhǎng
1.里正的别名。参见「里正」条。《旧唐书。卷五七。刘文静传》:「张长逊,雍州栎阳人也。隋代为里长,平陈有功,累至五原郡通守。」《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原来宋家也是个大户,有体面的,老儿曾当过里长,儿子怎肯把父亲在尸场剔骨。」
2.现今介于邻长和乡、镇、区长之间,负责管理一里民政事务的人。
《漢語大詞典》:万里长征(萬里長征)
形容非常远的征程。 唐 王昌龄 《出塞》诗之一:“ 秦 时明月 汉 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陈毅 《送沈张诸君赴延安》诗:“万里长征不计程,指津自有北辰星。”后用以比喻所从事的长期的、艰巨的事业。 毛泽东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秦牧 《长河浪花集·中国红场的旗帜》:“以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为先驱的坚决英勇的一群,在党的领导下一直万里长征,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到社会主义革命。”
《國語辭典》:万里长城(萬里長城)  拼音:wàn lǐ cháng chéng
1.中国古代伟大的工程之一。始建于春秋战国(西元前770~476),今存者为明代所修建。西起甘肃嘉峪关,东到辽宁丹东鸭绿江畔的虎山口,横亘甘肃、宁夏、陕西、山西、蒙古、河北、辽宁等地。沿线险要或交通要冲都设有关口,如山海关、居庸关、娘子关等。简称为「长城」。
2.比喻国家的栋梁。《南史。卷一五。檀道济传》:「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明。陈忱《水浒后传》第一二回:「吞圭既丧,坏了万里长城,国中精锐已尽,如何是好?」也称为「长城」。
《國語辭典》:长城(長城)  拼音:cháng chéng
1.万里长城的简称。参见「万里长城」条。
2.比喻国家的栋梁。如:「每一个为国效力的人,皆是国家的长城。」也称为「万里长城」。
3.比喻势力、地位等。如:「自毁长城」。
《漢語大詞典》:二万五千里长征
指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历时一年,转战十一个省,最远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见“长征③”。
《國語辭典》:十里长亭(十里長亭)  拼音:shí lǐ cháng tíng
泛指送别的地方。古时于路旁,每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行人憩息。因此,近城的十里长亭常为人们送别的地方。宋。苏轼〈送孔郎中赴陕郊〉诗:「十里长亭闻鼓角,一川秀色明花柳。」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
《國語辭典》:里胥  拼音:lǐ xū
古代管理一里的官长。唐。韩愈〈谢自然〉诗:「里胥上其事,郡守惊且叹。」唐。柳宗元〈封建论〉:「是故有里胥而后有县大夫,有县大夫而后有诸侯。」
分類:里长
《國語辭典》:里长(里長)  拼音:lǐ zhǎng
1.里正的别名。参见「里正」条。《旧唐书。卷五七。刘文静传》:「张长逊,雍州栎阳人也。隋代为里长,平陈有功,累至五原郡通守。」《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原来宋家也是个大户,有体面的,老儿曾当过里长,儿子怎肯把父亲在尸场剔骨。」
2.现今介于邻长和乡、镇、区长之间,负责管理一里民政事务的人。
《國語辭典》:里老  拼音:lǐ lǎo
乡长。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三折:「那官人里老安排的东西,他看也不看。」
分類:里长
《國語辭典》:里长(里長)  拼音:lǐ zhǎng
1.里正的别名。参见「里正」条。《旧唐书。卷五七。刘文静传》:「张长逊,雍州栎阳人也。隋代为里长,平陈有功,累至五原郡通守。」《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原来宋家也是个大户,有体面的,老儿曾当过里长,儿子怎肯把父亲在尸场剔骨。」
2.现今介于邻长和乡、镇、区长之间,负责管理一里民政事务的人。
《國語辭典》:里宰  拼音:lǐ zǎi
职官名。周置,为一里的长官,负责督促里民农事耕作,发布中央政令,徵收税赋等工作。《周礼。地官。里宰》:「里宰掌比其色之众寡,与其六畜兵器,治其政令。以岁时合耦于锄,以治稼穑,趋其耕耨,行其秩叙,以待有司之政令,而徵敛其财赋。」
分類:里长
《國語辭典》:里长(里長)  拼音:lǐ zhǎng
1.里正的别名。参见「里正」条。《旧唐书。卷五七。刘文静传》:「张长逊,雍州栎阳人也。隋代为里长,平陈有功,累至五原郡通守。」《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原来宋家也是个大户,有体面的,老儿曾当过里长,儿子怎肯把父亲在尸场剔骨。」
2.现今介于邻长和乡、镇、区长之间,负责管理一里民政事务的人。
《國語辭典》:里君  拼音:lǐ jūn
里正的别名。参见「里正」条。管子。小匡:「择其贤民,使为里君。」
分類:里长官职
《漢語大詞典》:里司
指里长。梁书·安成康王秀传:“及至州,闻前刺史取徵士 陶潜 曾孙为里司。 秀 叹曰:‘ 陶潜 之德,岂可不及后世!’即日辟为西曹。”南史·陈纪上·武帝:“﹝ 陈霸先 ﹞初仕乡为里司。” 于省吾 《双剑誃诸子新证·管子二》“择其贤民使为里君”:“是可证里君职务之崇要,决非管五十家之里司也。”参见“ 里长 ”。
分類:里长
《國語辭典》:里长(里長)  拼音:lǐ zhǎng
1.里正的别名。参见「里正」条。《旧唐书。卷五七。刘文静传》:「张长逊,雍州栎阳人也。隋代为里长,平陈有功,累至五原郡通守。」《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原来宋家也是个大户,有体面的,老儿曾当过里长,儿子怎肯把父亲在尸场剔骨。」
2.现今介于邻长和乡、镇、区长之间,负责管理一里民政事务的人。
《漢語大詞典》:里吏
指里长。史记·张耳陈馀列传:“里吏尝有过笞 陈餘 。”晋书·职官志:“县率百户置里吏一人,其土广人稀,听随宜置里吏,限不得减五十户。”参见“ 里长 ”。
分類:里长
《國語辭典》:里长(里長)  拼音:lǐ zhǎng
1.里正的别名。参见「里正」条。《旧唐书。卷五七。刘文静传》:「张长逊,雍州栎阳人也。隋代为里长,平陈有功,累至五原郡通守。」《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原来宋家也是个大户,有体面的,老儿曾当过里长,儿子怎肯把父亲在尸场剔骨。」
2.现今介于邻长和乡、镇、区长之间,负责管理一里民政事务的人。
《漢語大詞典》:里魁
指里长。后汉书·百官志五:“里有里魁,民有什伍,善恶以告。”宋书·百官志下:“五家为伍,伍长主之;二伍为什,什长主之;十什为里,里魁主之。” 清 蒋湘南 《与田叔子论古文第二书》:“伪八家詎非 优孟 乎?里魁市卒之衣冠,安见其能傲 楚 相之衣冠耶?”参见“ 里长 ”。
分類:里长
《國語辭典》:里长(里長)  拼音:lǐ zhǎng
1.里正的别名。参见「里正」条。《旧唐书。卷五七。刘文静传》:「张长逊,雍州栎阳人也。隋代为里长,平陈有功,累至五原郡通守。」《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原来宋家也是个大户,有体面的,老儿曾当过里长,儿子怎肯把父亲在尸场剔骨。」
2.现今介于邻长和乡、镇、区长之间,负责管理一里民政事务的人。
《漢語大詞典》:伊尼冀
犹里长。北史·倭国传:“八十户置一伊尼冀,如今里长也。”
分類: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