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五线补衮
 
探囊取
 
胸中五纹线
 
补舜衣裳


《全唐诗》卷五百二十〈郡斋独酌〉【案:黄州作。】
前年鬓生雪,今年鬓带霜。时节序鳞次,古今同雁行。甘英穷西海,四万到洛阳。东南我所见,北可计幽荒。中画一万国,角角棋布方。地顽压不穴,天迥老不僵。屈指百万世,过如霹雳忙。人生落其内,何者为彭殇。促束自系缚,儒衣宽且长。旗亭雪中过,敢问当垆娘。我爱李侍中,标标七尺强。白羽八扎弓,髀压绿檀枪。风前略横阵,紫髯分两傍。淮西万虎士,怒目不敢当。功成赐宴麟德殿,猿超鹘掠广毬场。三千宫女侧头看,相排踏碎双明珰。旌竿幖幖旗㸌㸌,意气横鞭归故乡。我爱朱处士,三吴当中央。罢亚【案:稻名。】百顷稻,西风吹半黄。尚可活乡里,岂唯满囷仓。后岭翠扑扑,前溪碧泱泱。雾晓起凫雁,日晚下牛羊。叔舅欲饮我,社瓮尔来尝。伯姊子欲归,彼亦有壶浆。西阡下柳坞,东陌绕荷塘。姻亲骨肉舍,烟火遥相望。太守政如水,长官贪似狼。征输一云毕,任尔自存亡。我昔造其室,羽仪鸾鹤翔。交横碧流上,竹映琴书床。出语无近俗,尧舜禹武汤。问今天子少,谁人为栋梁。我曰天子圣,晋公提纪纲。联兵数十万,附海正诛沧。谓言大义小不义,取易卷席如探囊。犀甲吴兵斗弓弩,蛇矛燕戟驰锋铓。岂知三载几百战【岂知三载凡百战】,钩车不得望其墙。答云此山外,有事同胡羌。谁将国伐叛,话与钓鱼郎。溪南重回首,一径出修篁。尔来十三岁,斯人未曾忘。往往自抚己,泪下神苍茫。御史诏分洛,举趾何猖狂。阙下谏官业,拜疏无文章。寻僧解忧梦【寻僧解幽梦】,乞酒缓愁肠。岂为妻子计,未去山林藏。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弦歌教燕赵,兰芷浴河湟。腥膻一扫洒【腥膻一洒扫】,凶狠皆披攘。生人但眠食,寿域富农桑。孤吟志在此,自亦笑荒唐。江郡雨初霁,刀好截秋光。池边成独酌,拥鼻菊枝香。醺酣更唱太平曲,仁圣天子寿无疆。

《毛诗正义·国风·齐风·东方未明》~9~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东方未晞,颠倒裳衣,倒之颠之,自公令之。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不夙则莫。汉·郑玄注:「东方未明,而以为明。故群臣促遽,颠倒衣裳。」

例句

无路从容陪语笑,有时颠倒著衣裳。 杜甫 至日遣兴奉寄北省旧阁老两院故人二首之一

长路更执绋,此心犹倒衣。 杜甫 送卢十四弟侍御护韦尚书灵榇归上都二十韵

枕上忽惊起,颠倒著衣裳。 白居易 初与元九别后忽梦见之及寤而书适至兼寄桐花诗怅然感怀因以此寄

典故
舜衣裳

相关人物


《太平御览》卷八十
《谯子法训》曰:唐虞之衣裳文法,禹稷之沟洫耕稼,人至今被之。
《高士传》卷上《善卷》
善卷者,古之贤人也……舜又以天下让卷,卷曰:「昔唐氏之有天下,不教而民从之……今子盛为衣裳之服,以眩民目,繁调五音之声以乱民耳……天下之乱从此始矣。

例句

无私天雨露,有截舜衣裳。 杜牧 奉和门下相公送西川相公兼领相印出镇全蜀诗十八韵

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 杜牧 郡斋独酌

典故
替人缝嫁衣裳


《全唐诗》卷六百七十〈贫女〉
篷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誇偏巧【敢将十指誇纤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典故
云卧衣裳冷


《全唐诗》卷二百一十六〈游龙门奉先寺〉【案:龙门即伊阙。一名阙口。在河南府北四十里。】
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阴壑生虚籁【阴壑生灵籁】,月林散清影。天阙象纬逼【天阔象纬逼】【天阅象纬逼】【天窥象纬逼】【天开象纬逼】,云卧衣裳冷。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典故
云想衣裳花想容


《全唐诗》卷一百六十四〈清平调词三首〉
〈清平调词三首〉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國語辭典》:衣裳  拼音:yī shang
古时上衣称衣,下裙称裳,故衣服合称为「衣裳」。《诗经。唐风。山有枢》:「子有衣裳,弗曳弗娄。」《红楼梦》第三五回:「妹妹如今也该添补些衣裳了。要什么颜色花样,告诉我。」
《國語辭典》:中国(中國)  拼音:zhōng guó
1.上古时代,汉族文化发源黄河流域,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其地为「中国」。后各朝疆土渐广,凡所辖境,皆称为「中国」。《诗经。小雅。六月。序》:「小雅尽废,则四夷交侵,中国微矣!」《公羊传。昭公二十三年》:「曷为以诈战之辞言之,不与夷狄之主中国也。」
2.朝廷。《礼记。檀弓上》:「今之大夫交政于中国,虽欲勿哭,焉得而弗哭。」《汉书。卷九五。西南夷传》:「圣王不以劳中国,宜罢郡,放弃其民,绝其王侯勿复通。」
3.京师。《诗经。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汉。毛亨。传:「中国,京师也。」《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是为帝舜。」
《漢語大詞典》:垂衣裳
谓定衣服之制,示天下以礼。后用以称颂帝王无为而治。易·繫辞下:“ 黄帝 尧 舜 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韩康伯 注:“垂衣裳以辨贵贱,乾尊坤卑之义也。” 汉 王逸 《机赋》:“帝 轩 龙跃,庶业是昌。俯覃圣恩,仰览三光。爰制布帛,始垂衣裳。” 汉 王充 论衡·自然:“垂衣裳者,垂拱无为也。”亦省作“ 垂衣 ”、“ 垂裳 ”。 南朝 陈 徐陵 《劝进元帝表》:“无为称於华舄,至治表於垂衣。” 唐 高适 《古歌行》:“天子垂衣方晏如,庙堂拱手无餘议。” 前蜀 杜光庭 《贺圣体渐痊愈表》:“伏惟皇帝陛下深仁御宇,至道垂裳,惠匝万区,恩周品物。” 清 查慎行 《恩赐新刻御制诗集恭纪》诗之二:“畊凿万方民击壤,簫韶九奏帝垂裳。”
《漢語大詞典》:嫁衣裳
出嫁时的衣裳。 唐 秦韬玉 《贫女》诗:“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宋 陈师道 后山诗话:“ 寿 之医者,老娶少妇,或嘲之曰:‘偎他门户傍他墙,年去年来来去忙。采得百花成蜜后,为他人作嫁衣裳。’”
《漢語大詞典》:为他人作嫁衣裳(爲他人作嫁衣裳)
唐 秦韬玉 《贫女》诗:“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比喻空为别人辛苦忙碌,自己得不到一点好处。 宋 陈师道 后山诗话:“ 寿 之医者老娶少妇,或嘲之曰:‘偎他门户傍他墙,年去年来来去忙,採得百花成蜜后,为他人作嫁衣裳。’”《红楼梦》第一回:“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六章:“为他人做嫁衣裳,而自谓得意。”红楼梦第九五回:“何必为人作嫁?” 瞿秋白 《赤都心史》四十:“我辛苦艰难,‘为人作嫁’干什么?” 茅盾 《海南杂忆》:“正像这里的工作人员,他们的祖辈或父辈万里投荒,为人作嫁。”
《漢語大詞典》:为他人做嫁衣裳(爲他人做嫁衣裳)
见“ 为他人作嫁衣裳 ”。
《漢語大詞典》:衣裳格子
存放衣物的框格家具。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那曲折槅子东,找夹空地方,竪着架衣裳格子,上面还大大小小放着些零星匣子之类。”亦省作“ 衣格 ”。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那衣格以北,卧牀以南,靠东壁子,当中放着一张方桌,左右两张杌子。”
《漢語大詞典》:衣裳槅子
即衣裳格子。儿女英雄传第七回:“靠西壁又是一张独睡牀,靠东墻南首一架衣裳槅子,北首一桌两杌,靠南墻一张春凳。”参见“ 衣裳格子 ”。
《漢語大詞典》:衣裳格子
存放衣物的框格家具。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那曲折槅子东,找夹空地方,竪着架衣裳格子,上面还大大小小放着些零星匣子之类。”亦省作“ 衣格 ”。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那衣格以北,卧牀以南,靠东壁子,当中放着一张方桌,左右两张杌子。”
《漢語大詞典》:衣裳盟会(衣裳盟會)
同“ 衣裳之会 ”。 南朝 梁 江淹 《萧让太傅相国齐公十郡九锡表》:“若乃衣裳盟会,九合一匡,犹慙德斯礼也。”
《分类字锦》:衣裳文章
后汉书舆服志世祖践祚都于土中始修三雍正兆七郊显宗遂就大业初服旒冕衣裳文章赤舄絇屦以祠天地养三老五更于三雍于时致治平矣
分类:法服
《漢語大詞典》:倒衣
(1).《诗·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孔颖达 疏:“羣臣当以失晚,復恐后期,故於东方未明之时,急促惶遽,不暇整理衣服,故颠倒著衣裳而朝君。”后因以“倒衣”谓忙于公务。 唐 杜甫 《送卢十四弟侍御护韦尚书灵榇归上都二十四韵》:“长路更执紼,此心犹倒衣。” 宋 苏辙 《次韵门下吕相公同访致政冯宣猷一首》:“懒从朝謁事驂騑,此去高眠罢倒衣。”
(2).指因急促外出而倒穿衣裳。用以形容热情迎客。 唐 皮日休 《移元徵君书》:“斯时也,山林之间,宜倒衣以接礼,重跡以应命。” 宋 叶适 《祭戴詹事文》:“我病卧久,迟公远归。曷不迎门?曷不倒衣?曷不大斗,以酌寿祺!”
《國語辭典》:颠倒衣裳(顛倒衣裳)  拼音:diān dǎo yī cháng
1.衣裳上下倒穿。形容匆忙失序的样子。《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董西厢》卷一:「夜则废寝,昼则忘餐,颠倒衣裳,不知所措。」
2.比喻宠幸姬妾,贵贱颠倒。《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序》:「爰逮战国,风宪逾薄,适情任欲,颠倒衣裳,以至破国亡身,不可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