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苍黑(蒼黑)
青黑色;灰黑色。晋书·天文志中:“枉矢,类流星,色苍黑,蛇行。” 宋 苏轼 《大雪独留尉氏》诗:“纷纷笠上已盈寸,下马登堂面苍黑。” 艾芜 《暮夜行》:“江那面的岭头,抹着落日的余晖,青翠的树林,苍黑的岩石,以及蜿蜒其中的灰白小径,都很分明地显露出来。”
《國語辭典》:鲤鱼(鯉魚)  拼音:lǐ yú
1.动物名。硬骨鱼纲。体呈侧扁的纺缍形,口吻钝圆,边有长短触须各一对,有发达的咽头骨。脊鳍长、尾鳍分叉,鳞大。食水草及鱼介类,栖小河池沼等处,现多为人工饲养的食用鱼。也称为「文鱼」。
2.比喻书信。参见「鲤素」条。唐。孟浩然 送王大校书诗:「尺书能不吝,时望鲤鱼传。」
《國語辭典》:鱼书(魚書)  拼音:yú shū
1.书信。宋。晏殊〈无题〉诗:「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清。宋凌云 偶成诗:「天外鱼书绝,征人岂念家?」
2.唐时用作凭信的鱼形符节,以木或铜制成。唐。陆贽〈冬至大礼大赦制〉:「刺史停替,须待鱼书。」也称为「鱼符」。
《國語辭典》:鲇鱼(鯰魚)  拼音:nián yú
鲇目鲇科鱼类的统称。头大而扁,嘴阔,上下颌有四根长须,无鳞,皮肤多黏液。背苍黑色,腹白,背鳍、胸鳍上棘刺有毒。约有二千五百多种,布于世界各地。生长于河湖池沼中,白昼栖伏水底泥中,夜晚出来活动,以小鱼、贝类、蛙类等维生。
《國語辭典》:江珧  拼音:jiāng yáo
动物名。软体动物门斧足纲,蚌类。壳薄而呈直角三角形,前端很尖,表面苍黑,有重叠状的鳞片纹。里面稍呈黑色,有光泽,生活于海岸的泥沙中。也称为「马颊」、「马甲」、「江瑶」。
《國語辭典》:田螺  拼音:tián luó
动物名。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壳呈圆锥形,黑褐色,壳很薄,口吻宽长,触角长而细,眼有柄,位于触角基部,腹足宽大,善于吸附他物。雌雄异体,胎生,产于淡水中,肉可食。
《漢語大詞典》:班鱼(班魚)
形似河豚略小,背青色,有苍黑斑文。后汉书·东夷传·濊:“﹝ 濊 ﹞又多文豹,有果下马,海出班鱼,使来皆献之。”太平御览卷九四○引 三国 魏 曹操 《四时食制》:“班鱼,头中有石如珠,出 北海 。”
《國語辭典》:沙丁鱼(沙丁魚)  拼音:shā dīng yú
1.动物名。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条鳍亚纲鲱目。小者长二寸,大者尺许,下颚较上颚略长,齿不显,背苍腹白,肉美,西人多用来制为罐头食品。以最初在义大利沙丁尼亚岛捕获而得名。
2.形容拥挤不堪的现象。如:「夏天时,在公车上挤沙丁鱼的滋味,真是不好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