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敌军(敵軍)  拼音:dí jūn
和我方敌对的军队。如:「作战时,必须洞悉敌军的实力,才能百战皆捷。」
《漢語大詞典》:寇戎
(1).谓敌军来犯。周礼·春官·小祝:“有寇戎之事,则保郊祀于社。”逸周书·时训:“鹰不化鳩,寇戎数起。”韩非子·大体:“故车马不疲弊於远路,旌旗不乱於大泽,万民不失命於寇戎,雄骏不创寿於旗幢。” 汉 刘向 列女传·许穆夫人:“如使边境有寇戎之事,维是四方之故,赴告大国,妾在不犹愈乎。”
(2).敌军。礼记·月令:“仲春行秋令,则其国大水,寒气揔至,寇戎来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刘琨 虽隔阂寇戎,志存本朝。”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吠舍釐国:“是时 鹿女 心知其子,乃谓王曰:‘今寇戎临境,上下离心,贱妾愚衷,能败强敌。’”明史·邓洪震传:“万一奸宄潜生,寇戎軼犯,其何以待之。”
(3).匪患与战争。墨子·尚同中:“是以先王之书《术令》之道曰:‘唯口出好兴戎。’则此言善用口者出好,不善用口者以为谗贼寇戎,则此岂口不善哉,用口则不善也,故遂以为谗贼寇戎。”
分類:敌军战争
《漢語大詞典》:寇敌(寇敵)
入侵之敌;敌军。墨子·七患:“故国离寇敌则伤,民见凶饥则亡,此皆备不具之罪也。”后汉书·西羌传论:“惜哉寇敌略定矣,而 汉 祚亦衰焉。” 许地山 《萤灯》:“ 难胜 太子便请求父王给他一支兵,由他领出都门去抵御寇敌。”
分類:入侵敌军
《國語辭典》:解围(解圍)  拼音:jiě wéi
1.解除兵阵的围困。唐。李峤 诗:「汉甸初收羽,燕城忽解围。」《三国演义》第三二回:「从大路去,曹操必有伏兵,可取小路,从西山出滏水口去劫曹营,必解围也。」
2.解除受窘的困境。《晋书。卷九六。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传》:「凝之弟献之尝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道韫遣婢白献之曰:『欲为小郎解围。』乃施青绫步鄣自蔽,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
《國語辭典》:破敌(破敵)  拼音:pò dí
打败敌人。如:「士兵们奋勇破敌,奏凯而还。」《三国演义》第一回:「刘焉令邹靖引玄德等三人,统兵五百,前去破敌。」
《國語辭典》:打破  拼音:dǎ pò
1.破坏、击破。《三国演义》第五回:「若打破洛阳,杀了董卓,正是除狼而得虎也。」《老残游记》第一九回:「当年说亲,是我这不懂事的女儿打破了的。」
2.突破。如:「打破纪录」、「打破成规」。
《漢語大詞典》:贼兵(賊兵)
敌军或叛军。亦指敌军或叛军的士兵。 宋 尹洙 《乞减省寨栅札子》:“盖缘贼兵数少,其寨栅亦可御遏。”《水浒传》第一○五回:“贼兵大败亏输。” 清 孔尚任 《丁廉使》诗:“天兵忽下贼兵死,围城无恙旧妻子。”
《漢語大詞典》:贼徒(賊徒)
詈词。匪徒。蔑称敌军或叛军。《梁书·王僧辩传》:“今日相国至孝玄感,灵武斯发,已破贼徒,获其元帅,止餘 景 身,尚在京邑。”《水浒传》第一一二回:“﹝ 关胜 道﹞:‘我等不把你这贼徒诛尽杀絶,誓不回兵!’” 明 张瀚 《松窗梦语·西粤纪》:“以致各处贼徒日渐滋蔓,威愈褻而事愈难,此实置叛逆而不剿灭之故也。”
《國語辭典》:围城(圍城)  拼音:wéi chéng
1.被包围的城池。《战国策。赵策三》:「吾视居此围城之中者,皆有求于平原君者也。」
2.城池被包围。《水浒传》第六四回:「取出玄女天书,正看之间,猛然想起:围城已久,不见有救军接应。」
《漢語大詞典》:摧锋(摧鋒)
挫败敌军的锐气。 三国 魏 曹植 《封二子为公谢恩章》:“文无升堂庙胜之功,武无摧锋接刃之効。” 南朝 梁 刘孝标 《出塞》诗:“陷敌摐金鼓,摧锋扬斾旌。” 唐 杜甫 《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诗之一:“四镇富精鋭,摧锋皆絶伦。” 明 唐顺之 《重修解州关侯庙开彦楼记》:“然使侯为摧锋拔城之将,孰与侯为伏剑死绥之将也。”
《國語辭典》:全军(全軍)  拼音:quán jūn
1.保全军队的实力,在战场上不失一卒。《孙子。谋攻》:「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南史。卷一五。檀道济传》:「道济虽不剋定河南,全军而反,雄民大振。」
2.整支军队。唐。贾岛 赠李金州诗:「溯流随大旆,登岸见全军。」
《漢語大詞典》:避兵
(1).谓躲避战乱而移居他处。 汉 焦赣 《易林·无妄之谦》:“东行避兵,南去不祥。” 唐 唐彦谦 《毘陵道中》诗:“百年只有百清明,狼狈今年又避兵。” 明 冯梦龙 《风流梦·杜宝移镇》:“因报马连催,虏信紧急,打发家眷往 临安 避兵。” 丰子恺 《辞缘缘堂》:“将避兵 桐庐 ,留别 杭州 诸友。”
(2).谓避开敌军。《三国演义》第三九回:“破敌未堪息战马,避兵又必赖良谋。” 凌力 《星星草》第十五章:“人皆说捻子善避兵,又怕打不着;我要说:不怕打不着,只怕打不胜。”
(3).谓避免兵器所伤。 唐 马总 意林卷四:“肉芝是万岁蟾蜍,头上有丹书八字,五月五日中时取之,以足画地则水流,带之左手则避兵。”
《國語辭典》:火攻  拼音:huǒ gōng
用火攻击敌人。《三国志。卷五五。吴书。黄盖传》:「建安中,隋周瑜拒曹公于赤壁,建策火攻,语在瑜传。」《宋史。卷一九五。兵志九》:「又习火功以焚敌舟。」
《國語辭典》:二京  拼音:èr jīng
地名。指西汉京都长安和东汉京都洛阳。东汉张衡曾据此写〈二京赋〉。
《國語辭典》:京观(京觀)  拼音:jīng guàn
古代战争胜利者为显示战功,收集敌人的尸首,封土而成的高冢。《左传。宣公十二年》:「君盍筑武军,而收晋尸以为京观。」《后汉书。卷七一。皇甫嵩传》:「首获十馀万人,筑京观于城南。」也作「京丘」。
《漢語大詞典》:二京赋(二京賦)
《西京赋》《东京赋》的合称。后汉书·张衡传:“ 衡 乃拟 班固 《两都》《二京赋》,因以讽諫。”亦省称“ 二京 ”。 晋 左思 《三都赋序》:“余既思慕《二京》而赋‘三都’,其山川城邑,则稽之地图,其鸟兽草木,则验之方志。”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 张衡 《二京》,迅发以宏富。”
《國語辭典》:压境(壓境)  拼音:yā jìng
敌军已逼近国界。如:「强敌压境」、「重兵压境」。《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下》:「六月,定州言契丹勒兵压境。」《三国演义》第三一回:「今军威稍挫,敌兵压境,岂可复使父子兄弟自相争乱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