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成丁  拼音:chéng dīng
成年的男子。《北史。卷一一。隋高祖文帝本纪》:「始令人以二十一成丁,岁役功不过二十日,不役者收庸。」
《国语辞典》:成丁礼(成丁礼)  拼音:chéng dīng lǐ
旧时少年迈入成年阶段时举行的仪式。仪式中通常会对少年的智力及体力进行考验,以通过考验做为进入成年的象徵。
《國語辭典》:丁年  拼音:dīng nián
男子之成年,历代之制不一;汉以男子二十为丁,明、清以十六岁为丁。也泛指壮年。汉。李陵〈答苏武书〉:「丁年奉使,皓首而归。」唐。温庭筠 苏武庙诗:「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國語辭典》:裹头(裹頭)  拼音:guǒ tóu
以巾包头,也指头巾。唐。杜甫〈兵车行〉:「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國語辭典》:中男  拼音:zhōng nán
1.次子或排行中间的男子。《史记。卷八五。吕不韦传》:「安国君中男名子楚,子楚母曰夏姬,毋爱。」唐。杨烱〈唐上骑都尉高君神道碑〉:「长男仁睿,中男仁楷,少男仁护、仁昉等。」
2.旧时称未及服役年龄的青少年。《新唐书。卷五一。食货志一》:「天宝三载,更民十八以上为中男,二十三以上成丁。」唐。杜甫〈新安吏〉诗:「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國語辭典》:免丁  拼音:miǎn dīng
免除徭役。《元史。卷一三四。列传。月合乃》:「儒人免丁者,实月乃合始之也。」
《國語辭典》:罢癃(罷癃)  拼音:pí lóng
1.驼背。《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传》:「臣不幸有罢癃之病。」唐。司马贞。索隐:「罢癃谓背疾,言腰曲而背隆高也。」
2.衰老或身有残疾的人。也作「疲癃」。
《漢語大詞典》:新丁
(1).新到成丁年龄的男子。宋史·吴芾传:“ 处 旧苦丁绢重, 芾 损之,以新丁补其额。”
(2).新添的人口。 臧克家 《给饲养员陈玉》诗:“你抚摸着小猪们温湿的毛,欢喜得像家里添了新丁。”
《國語辭典》:丁差  拼音:dīng chāi
唐时十六岁至六十岁服徭役的人。《福惠全书。卷二。莅任部。看须知》:「夏税秋粮,丁差徭役。」
《漢語大詞典》:赀钱(貲錢)
汉 代对未成丁者所征收的人口税。说文·贝部:“ 汉 律,民不繇,貲钱二十二。” 朱骏声 通训:“七岁至十四岁不任傜役,出貲钱二十三,所谓头钱是也。”
《漢語大詞典》:踢串
古代服饰。一种束腰的带子,在肚子前成丁字形,竖的一条垂于裆下,可以踢起,故名。《水浒传》第五六回:“下面一箇婭嬛上来,就侧手春臺上摺了一领紫綉围领,又摺一领宫緑衬裡袄子,并下面五色花綉踢串。”《水浒传》第七二回:“ 柴进 慌忙去了巾幘、衣服、靴袜,却脱下 王班直 身上锦袄、踢串、鞋胯之类,从头穿了。”
《国语辞典》:丁字铺(丁字铺)  拼音:dīng zì pù
铺成丁字形的床铺。《通俗常言疏證。什物。丁字铺》引《拜月亭记剧》:「也依娘子,一半儿铺床,便把来丁字铺了。」
《漢語大詞典》:贿漏(賄漏)
谓用财物买通他人以漏报成丁户口。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编审·立局亲审》:“如有贿漏,自家説出免罪。”
《漢語大詞典》:坝埽(壩埽)
束水工程建筑的一种。因与河堤成丁字形,今名丁坝。它可以固定河道,保护堤岸免受水流的冲刷;在较宽的河道里,则可使河床束窄,河槽刷深,以利通航;于河道的弯曲的凹岸一侧,则起转变流向,保护凹岸的作用。
《漢語大詞典》:免丁由子
免除成丁者徭役的凭证。 宋 叶适 《监司》:“提刑司则以催趣经总制钱、印给僧道免丁由子为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