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铨除(銓除)
犹选授。 元 柯丹丘 《荆钗记·传鱼》:“乡关久别应多虑,幸登高第得銓除。”明史·杨涟传:“使吏部不得专銓除,言官不敢司封驳。”
分類:选授
《國語辭典》:集注  拼音:jí zhù
1.集中专注。如:「大家都把眼光集注在女主角上。」
2.先集合众家对某部书的注释,再加上自己的见解。如《四书章句集注》。也作「集注」。
《漢語大詞典》:三铨(三銓)
唐 代对文武官吏选授考课,由吏部和兵部之尚书、侍郎分掌其事。尚书为尚书铨,掌五品至七品选;侍郎二人分为中铨、东铨,掌八品、九品选,合称三铨。其后皆归侍郎专之,尚书通署而已。新唐书·选举志下:“凡选有文武,文选吏部主之,武选兵部主之,皆为三銓,尚书、侍郎分主之。”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元年:“选人先遭涂毁文书者,令三銓止除诈伪,余復旧规。” 胡三省 注:“唐六典:‘吏部尚书、侍郎之职,掌天下官吏,以三銓分其选:一曰尚书銓,二曰中銓,三曰东銓。或云吏部东西銓并流外銓为三銓。’”按, 唐 乾元 中侍郎 崔器 奏改中铨为西铨。故 宋 王溥 唐会要·吏部尚书以尚书铨、东铨、西铨为三铨。
《國語辭典》:铨次(銓次)  拼音:quán cì
排列先后次序。《晋书。卷九三。外戚传。羊琇传》:「选用多以得意者居先,不尽铨次之理。」
《漢語大詞典》:铨司(銓司)
主管选授官职的官署。 唐 康骈 剧谈录·曲江:“左右於銓司访之,云有 广德县 令请换 罗江 宰矣。” 清 李渔 《奈何天·锡祺》:“天上銓司,人间冢宰,一般握鑑司衡。” 黄人 《〈清文汇〉序》:“操选政者,大都辨宗派之真贋,覈声情之高下,而録弃之,与枢府銓司以门伐资格黜涉百尔者等。”
《國語辭典》:差法  拼音:chāi fǎ
1.方法、办法。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一折:「偌长的身子,则怕人看见。你低著腰把那脚抬得轻著,这等的差法,也著人教你。」
2.赋敛、征调税赋。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你便晨挑菜,夜看瓜,春种谷,夏浇麻,情取棘针门粉壁上除了差法。」
《漢語大詞典》:中铨(中銓)
三铨之一。 唐 代文官的选授由吏部尚书、侍郎分别主之。侍郎二人分别负责中铨和东铨,掌八品、九品官员的选授。旧唐书·职官志二:“尚书、侍郎,分为三銓。尚书为尚书銓,侍郎二人分为中銓、东銓也。”参见“ 三銓 ”。
《漢語大詞典》:三铨(三銓)
唐 代对文武官吏选授考课,由吏部和兵部之尚书、侍郎分掌其事。尚书为尚书铨,掌五品至七品选;侍郎二人分为中铨、东铨,掌八品、九品选,合称三铨。其后皆归侍郎专之,尚书通署而已。新唐书·选举志下:“凡选有文武,文选吏部主之,武选兵部主之,皆为三銓,尚书、侍郎分主之。”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元年:“选人先遭涂毁文书者,令三銓止除诈伪,余復旧规。” 胡三省 注:“唐六典:‘吏部尚书、侍郎之职,掌天下官吏,以三銓分其选:一曰尚书銓,二曰中銓,三曰东銓。或云吏部东西銓并流外銓为三銓。’”按, 唐 乾元 中侍郎 崔器 奏改中铨为西铨。故 宋 王溥 唐会要·吏部尚书以尚书铨、东铨、西铨为三铨。
《國語辭典》:改选(改選)  拼音:gǎi xuǎn
1.因任期届满或其他原因而重新选举。如:「这次改选,老面孔仍占了大多数。」
2.改调官职。《晋书。卷五六。列传。江统》:「故事,父祖与官职同名,皆得改选,而未有身与官职同名,不在改选之例。」
《漢語大詞典》:候铨(候銓)
听侯选授官职。聊斋志异·青梅:“适有 王进士 者,方候銓於家。”
分類:选授官职
《漢語大詞典》:诠授(詮授)
选授官职。詮,通“ 銓 ”。周书·萧詧传:“文官武寮,随即詮授。”
分類:选授官职
《漢語大詞典》:铨限(銓限)
选授官职的等级、界限。 宋 叶适 《送孙伟夫》诗:“云此新进士,銓限凛难越。”
《漢語大詞典》:锁铨(鎖銓)
宋 代铨选授官亦须经锁试,故称“锁銓”。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今员多闕少,四时计选犹虑壅塞,况锁銓乎?”参阅宋史·选举志四
分類:铨选选授
《國語辭典》:掣签(掣籤)  拼音:chè qiān
抽签。一种明、清分发官吏的办法。《明史。卷二二四。孙丕扬传》:「丕扬挺劲不挠,百僚无敢以私干者,独患中贵请谒。乃创为掣签法,大选急选,悉听其人自掣,请寄无所容。」《儒林外史》第二三回:「董知县一路到了京师,在吏部投了文,次日过堂掣签。」也作「掣签」。
《漢語大詞典》:以人择官(以人擇官)
根据人的才能选授适当的官职。《三国志·魏志·杜恕传》:“中朝苟乏人,兼才者势不独多。以此推之,知国家以人择官,不为官择人也。”
《漢語大詞典》:顶选(頂選)
谓被铨选授官,顶补出缺。《官场现形记》第六回:“第二个月, 山东 莒州 知州出缺,轮到他顶选,就此选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