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下令  拼音:xià lìng
下达命令。《文选。范晔。宦者传论》:「帷幄称制,下令不出房闱之閒。」《三国演义》第九回:「董卓即日下令还郿坞,百官俱拜送。」
《漢語大詞典》:传命(傳命)
传达命令。礼记·聘义:“介绍而传命,君子於其所尊弗敢质,敬之至也。”孟子·公孙丑上:“德之流行,速於置邮而传命。”
《國語辭典》:传令(傳令)  拼音:chuán lìng
传达命令。如:「传令下去,全面备战。」
《漢語大詞典》:快行
亦称“ 快行家 ”。亦称“ 快行客 ”。 1. 宋 代宫廷中供奔走传达命令的吏役。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五:“宰执每岁有内侍省例赐新火冰之类,将命者曰快行家。”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士人赴殿试唱名:“其三魁听快行宣唤数次,方敢应名而出。”古今小说·杨思温燕山逢故人:“每常驾出……快行客各执红纱珠珞灯笼。”
(2). 元 代亦有之,蒙语为“贵由赤”。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贵由赤:“贵由赤者,快行是也。每岁一试之,名曰放走,以脚力便捷者膺上赏。”
《国语辞典》:急令  拼音:jí lìng
迅速下达命令。《三国演义》第五回:「太守韩馥曰:『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绍急令出战。」
《漢語大詞典》:赐命(賜命)
敬称天子或尊长者下达命令。左传·成公十三年:“ 白狄 及君同州,君之仇讎,而我昏姻也。君来赐命曰:‘吾与女伐 狄 。’寡君不敢顾昏姻,畏君之威,而受命于吏。”宋史·钱彦远传:“往时, 元昊 内寇,出入五载,天下骚然。及纳款赐命,则被边长吏,不復銓择,高冠大裾,耻言军旅。”
《國語辭典》:通令  拼音:tōng lìng
1.传达命令。《周礼。天官。内竖》:「内竖,掌内外之通令。」
2.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共同训令。如:「最近行政院通令修正票据法施行细则。」
《漢語大詞典》:敕符
古时朝廷用以传达命令、调兵遣将的凭证。以竹木或金玉为之,上书文字,剖而为二,各存其一,用时相合以为证信。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水部员外 刘约 直宿,会 河内 繫囚,配流 岭 表,夜发敕符。”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尚宝监﹞职掌御用宝璽、敕符、将军印信。”
《漢語大詞典》:黄金符
金制的兵符。为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朝廷与将领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 元 虞集 《题李受益承旨作东平章万户继志堂后》诗:“将军腰间黄金符,父兄功成百战餘。”
《漢語大詞典》:移符
转达符命。古时朝廷有事,遣使持符下达命令。新唐书·选举志下:“初, 武德 中,天下兵革新定,士不求禄,官不充员。有司移符州县,课人赴调远方,或赐衣续食,犹辞不行。”
《漢語大詞典》:述命
犹言传达命令。仪礼·觐礼:“侯氏升,西面立,大史述命。” 郑玄 注:“读王命书也。”仪礼·少牢馈食礼:“遂述命曰:‘假尔大筮有常,孝孙某,来日丁亥,用荐岁事於皇祖伯某,以某妃配某氏,尚饗。’” 郑玄 注:“述,循也。重以主人辞告筮也。” 贾公彦 疏:“史既受主人命……遂述上主人之辞,谓之述命。”
《漢語大詞典》:治达(治達)
古代行射仪及祭礼时,射人在天子和诸侯之间传达命令,谓之“治达”。周礼·夏官·射人:“﹝射人﹞掌其治达。” 郑玄 注:“谓诸侯因与王射及助祭而有所治,受而达之於王,王有命,又受而下之。”一说谓当广赅众事,不仅射仪及祭祀而已。参阅 清 孙诒让 周礼正义
《國語辭典》:火牌  拼音:huǒ pái
旧日兵役驿递的符信。沿途可凭此领取口粮。《精忠岳传》第四八回:「高宗传谕,命兵部速发兵符火牌,调各路人马,拨在岳飞营中听用。」
《漢語大詞典》:旨符
传达命令的凭证。新唐书·食货志一:“中书令 李林甫 以租庸、丁防、和糴、春綵、税草无定法,岁为旨符,遣使一告,费纸五十餘万。”
《漢語大詞典》:函令
谓用信函下达命令。三国志·魏志·崔炎传:“时未立太子, 临菑侯 植 有才而爱。 太祖 狐疑,以函令密访於外。” 清 李伯元 《南亭笔记》卷六:“ 阎 无奈,祗得函令 天津 当道,派人选觅,尅日解京。” 郭希仁 《从戎纪略》:“ 上海 和议已可望成,令各省皆停战,当即抄録电文,函令 伯英 与东军派员交涉,守约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