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证 → 證证”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明验(明驗)
明显的证验或应验。后汉书·袁安传:“ 安 到郡,不入府,先往案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 唐 王勃 《三国论》:“以知 曹孟德 不为人下,事之明验也。”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 晦翁 见此明验,岂得不信?”《花月痕》第五回:“ 藴空 接着,瞧了一瞧道:‘头一籤,上二句居士自然明白了,下二句后来自有明验,大约居士与“ 陶 家菊”另有一番因果。’”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一章:“其后 阿剌伯 人西渐,十字军东征, 欧亚 文明再交媾一度,乃成近世震天鑠地之现象,皆此公例之明验也。”
《漢語大詞典》:征梦(徵夢)
谓梦境被事实所证验。 五代 无名氏 《玉溪编事·刘檀》:“﹝ 刘审义 ﹞忽梦一孝子引令上檀香树而谓曰:‘君速登。’ 刘 乃登。遂向怀内出緋衣,令服之。觉,因改名 檀 ……是时 刘 方闲居力困, 杜 因遗 刘 新緋公服一领,果徵梦焉。”
《漢語大詞典》:验真(驗真)
谓经过证验与事实相符合。《东周列国志》第三回:“昔童謡所云:‘月将升,日将没;檿弧箕箙,实亡 周 国。’…… 驪山 一笑 犬戎 嗔,弧失童謡已验真。”
《漢語大詞典》:征应(徵應)
犹证验,应验。汉书·叙传上:“盖在 高祖 ,其兴也有五……三曰神武有徵应。”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上:“ 温媪 者……乡里咸谓之龙母,敬而事之,或询以灾福,亦言多徵应。” 明 李贽 《史纲评要·后秦记·二世皇帝》:“ 吕后 望气,老嫗哭蛇,英雄欺人耳。然徵应之事,理自应有,莫作奇怪看。” 明 叶盛 水东日记·文字等语谶宜避:“文字著述,官制称谓,器物名号,以至歌謡讖语,戏謔之言,多有徵应,亦皆有当讳避者。”
分類:证验应验
《漢語大詞典》:征辞(徵辭)
(1).证验其言辞;责问。左传·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徵辞,不察有罪。” 杜预 注:“言语相恨,当明徵其辞以审曲直。”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台湾府属渡口考:“ 荷兰 大惊,徵辞於 成功 。”
(2).引证古人言辞。 唐 韩愈 《送牛堪序》:“又约通大义,徵辞引类,旁出入他经者,又诵数十万言。”
《漢語大詞典》:昭验(昭驗)
明显的证验。 汉 蔡邕 《为陈留太守上孝子》:“清风奋扬,休徵诞漫,太平之萌,昭验已著。”
分類:明显证验
《漢語大詞典》:徵核
证验核对。 晋 袁宏 后汉纪·质帝纪:“若以 穆 轻愚,不信其言,可呼所亲识古今者,请徵核其实。”
《漢語大詞典》:征核(徵核)
证验核对。 晋 袁宏 后汉纪·质帝纪:“若以 穆 轻愚,不信其言,可呼所亲识古今者,请徵核其实。”
《漢語大詞典》:休证(休證)
吉祥的证验。 宋 无名氏 《新编分门古今类事·江淹貂蝉》:“﹝ 淹 ﹞曾於樵所得貂蝉一具,将鬻之,其母曰:‘此故汝之休证也。汝才行若此,岂长贫贱乎?可留待得侍中著之。’至是果如母言。”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四:“ 王荆公 之生也,有貛出於市,一道人首常戴花,时人目为戴花道人,来访其父曰:‘此文字之祥,是儿当之,他日以文名天下。’因述其出处甚详,俟至执政,自当见之。 荆公 父书於册,自后休证不少差, 荆公 甚神之。”
分類:吉祥证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