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琥珀  拼音:hǔ pò
1.古代松柏等树脂的化石。为淡黄色、褐色或赤褐色的半透明固体,光泽美丽,质脆,燃烧时有香气。可制琥珀酸和各种漆,也可做饰物。也作「丹珀」、「丹魄」、「虎魄」。
2.书名。由英国女作家温索尔所作的历史小说,以十七世纪的英国为背景,描写复辟前后英国人的各种生活层面。书中女主角名琥珀,意谓如宝石琥珀般闪烁著慑人的光泽,故书名《琥珀》。
《国语辞典》:棕毛  拼音:zōng máo
棕榈叶柄下端有褐色苞毛,包于茎干上,俗称为「棕毛」。坚韧耐湿,可制成绳网、毛刷、扫帚、雨具等。
《國語辭典》:红木(紅木)  拼音:hóng mù
植物名:(1)胭脂树科胭脂树属,灌木或小乔木。叶互生,心形,先端锐尖。圆锥花序顶生,密布红褐色短毛,萼片五枚,覆瓦状,花瓣五枚,淡红色。蒴果扁三角形,密被软刺,二瓣裂,种子红色。(2)「紫檀」之别称,参见「紫檀」条。
《國語辭典》:赭红(赭紅)  拼音:zhě hóng
如赭土般的赤红色。如:「这幅画以赭红作为基础的色调,体现了朴实感,让人印象深刻。」
分類:红褐褐色
《漢語大詞典》:赭赤
红褐色。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运次:“衣服尚黄,旗帜尚赤,常服赭赤也。”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九:“山顶之石,色赭赤而质轻浮。”
分類:红褐褐色
《国语辞典》:玛瑙纹(玛瑙纹)  拼音:mǎ nǎo wén
红褐色的纹路。清。洪升《长生殿》第五出:「你看眼嵌猫睛石,额雕玛瑙纹。」
《漢語大詞典》:密陀僧
矿物名。其成分为氧化铅。黄色或红褐色粉末。可入药。外用有杀虫、消积、消肿毒等功效;内服能镇心治惊。也用来制造蓄电池、颜料等。
《漢語大詞典》:酒刺
生在面部的黄色或红褐色的小疙瘩。用指甲挤压,可挤出脂肪状颗粒。也称粉刺或面疱。 欧阳山 《高干大》第十章:“所不同的是哥哥 高成祥 脸上长了许多酒刺。”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十章:“一个红鼻头满脸酒刺的汉子从角落里站了起来。”
《漢語大詞典》:银柳(銀柳)
称棉花柳。落叶灌木。花苞红褐色,苞片脱落后显出银白色花蕾,形似毛笔头。原产 美洲 ,我国各地广为栽培。扦插繁殖。供切花用,观赏期长。
《國語辭典》:油鸡(油雞)  拼音:yóu jī
1.一种鸡的品种。体肥硕,脚上有毛,羽毛多为黄色或红褐色,所产卵较大。
2.一种食品。将鸡用油与佐料烹制而成。《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一时端进菜来,泼满的燕窝,滚肥的海参,大片的鱼翅,以至油鸡酱鸭之类,摆了一桌子。」
《国语辞典》:黑冠麻鹭(黑冠麻鹭)  拼音:hēi guān má lù
动物名。鹳形目鹭科。头部有冠羽。成鸟背部暗红褐色,缀有黑色横纹。腹部黄褐色,亦杂有斑纹,胸颈红褐色。喉部至腹部中央有黑褐色纵纹。雏鸟全身大致呈灰褐色,满布斑纹。产于大陆西南、东南至台湾一带,在台湾繁殖且终年可见。在低海拔山区的树林下活动觅食,以蛙类、昆虫等为食。每年二月至七月为繁殖季节,以枯枝为材料,筑巢于树上枝桠间,每窝产三至五个白色卵。因警觉性高,不易被发现。
《国语辞典》:溴水  拼音:xiù shuǐ
溴的水溶液。呈红褐色,遇光即分解产生次溴酸和氢溴酸。氧化力强,常用作氧化剂或消毒药。
《国语辞典》:菖鲉(菖鲉)  拼音:chāng yóu
动物名。硬骨鱼纲鲉目鲉科。体侧扁,红褐色至深褐色,间有白斑。眼大约为头长的四分之一,深凹。性凶猛,栖息于礁石洞穴中,捕食鱼虾。
《国语辞典》:雷公藤  拼音:léi gōng téng
植物名。卫矛科雷公藤属,蔓性灌木。小枝红褐色,有圆形小瘤状突起。叶卵形或长卵形,叶面多无毛,钝锯齿缘,叶柄有褐色绒毛。聚伞状圆锥花序,花瓣五片,白色。果具有三翅。茎与根入药,性毒,味苦,可用来治疗风湿关节炎、腰带疮、下痢等病症。产华南、华西及台湾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