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昌言  拼音:chāng yán
1.善言。《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中》:「明德侯刘龚、率礼侯刘嘉等凡三十二人皆知天命,或献天符,或贡昌言。」《旧唐书。卷一九一。方技传。叶法善传》:「公以理国之法,数奏昌言。」
2.直言不讳。《后汉书。卷六○上。马融传》:「俾之昌言而宏议,轶越三家,驰骋五帝,悉览休祥,总括群瑞。」
《漢語大詞典》:谠议(讜議)
刚直的议论;直言不讳的议论。晋书·羊祜传:“其嘉谋讜议,皆焚其草,故世莫闻。” 宋 苏舜钦 《乞纳谏书》:“歷观前代圣神之君,好闻乎讜议;贤明之辅,不雍乎下情。”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六》:“国家有一讜议,则必有数庸议以持之。”
《漢語大詞典》:奋笔(奮筆)
(1).秉笔直书,直言不讳。国语·鲁语上:“臣以死奋笔,奚啻其闻之也!”南齐书·文学传·丘巨源:“而中书省独能奋笔弗顾者,唯有 丘巨源 。”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台省·言官劾父:“臺諫在事,遇大奸居位,即奋笔而弹,不避亲嫌。”
(2).挥笔疾书,一气呵成。 唐 韩愈 《故中散大夫河南尹杜君墓志铭》:“纂辞奋笔,涣若不思。” 巴金 《探索》:“我年纪最大,还能够奋笔写作,是莫大的幸福。”
《漢語大詞典》:讦讪(訐訕)
谓直言不讳地指斥君上过错。 唐 李商隐 《为绛郡公祭宣武王尚书文》:“粉闈假道,諫署扬辉。吾寧訐訕,时好依违。”
《國語辭典》:鲠讦(骾訐)  拼音:gěng jié
遇不平之事,直言攻击,不避权势,不从流俗。《新唐书。卷一七四。牛僧孺传》:「条指失政,其言鲠讦,不避宰相。」
《漢語大詞典》:灶公(竈公)
灶神的俗称。相传灶神上天奏事直言不讳,因喻正直的人。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二》:“今 闽 人以好直言无隐者,俗犹呼曰灶公也。”
《漢語大詞典》:推开天窗说亮话(推開天窗説亮話)
谓直言不讳。 邹韬奋 《有位助教》:“记者个人向来喜欢直截爽口的开诚布公的推开天窗说亮话,我以为隐瞒隔膜可以发生许多误会与恶果。” 茅盾 《童年·父亲的三年之病》:“你说暂瞒着姑爷,我却要推开天窗说亮话。”
分類:直言不讳
《漢語大詞典》:不讳之朝(不諱之朝)
可直言不讳的朝代。谓政治清明之世。 汉 扬雄 《解嘲》:“今吾子幸得遭明盛之世,处不讳之朝,与羣贤歷金门上玉堂有日矣!”魏书·刑罚志:“当今不讳之朝,不应行无罪之戮。” 清 钱谦益 《江兆豫侍御六十序》:“遭逢不讳之朝,发抒未竟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