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治戎  拼音:zhì róng
用兵、作战。《左传。成公十六年》:「今两国治戎,行人不使,不可谓整。」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诏策》:「治戎燮伐,则声有荐雷之威。」
分類:作战治军
《漢語大詞典》:理戎
治军。 唐 白居易 《牛元翼可检校左散骑常侍制》:“ 元翼 有理戎之才,扞城之略。” 唐 元稹 《李归仙镇州右司马制》:“惟尔职在辕门,位兼符竹……司武故事,兼可理戎。”
分類:治军
《漢語大詞典》:临军(臨軍)
(1).谓将出作战。后汉书·朱儁传:“临军易将,兵家所忌。” 北齐 刘昼 新论·兵术:“临军之日,则忘其亲。”
(2).犹治军。北史·辛术传:“ 术 清俭寡嗜欲,勤於所职,未尝暂懈,临军以威严,牧人有惠政。”
《漢語大詞典》:将抚(將撫)
治军。北史·崔延伯传:“ 延伯 善将抚,能得众心,与 康生 、 大眼 为诸将之冠。”
分類:治军
《漢語大詞典》:束伍
约束部队;治军。尉缭子·束伍令:“束伍之令曰:五人为伍共一符,收於将吏之所。”明史·陈纯德传:“精神不以束伍,而以侵餉……伍虚则无人,安望其练?” 清 曾国藩 《罗忠节公神道碑铭》:“公带勇至 长沙 。维时 国藩 奉命督治团练,因与公讲求束伍、技击之法,晨夕训练。”
《國語辭典》:治兵  拼音:zhì bīng
1.治理军务。《三国演义》第一一五回:「吾自征东以来,息歇六年,治兵缮甲,皆已完备。」
2.出兵。《左传。僖公二十七年》:「楚子将围宋,使子文治兵于睽。」
《國語辭典》:柳营(柳營)  拼音:liǔ yíng
1.军营。参见「细柳营」条。唐。卢纶 送从叔归西川幕诗:「群鹤栖莲府,诸戎拜柳营。」唐。施肩吾 赠边将诗:「犹恐犬戎临虏塞,柳营时把阵图看。」
2.地名。隶属台南市柳营区。四周与东山区、下营区、六甲区、新营区为邻。清康熙时,漳、泉两州即有移民来此开发。有纵贯铁路及公路经过。
《國語辭典》:将事(將事)  拼音:jiāng shì
奉命行事或进行某种事务。《左传。成公十三年》:「晋侯使郤锜来乞师,将事不敬。」《吴子。治兵》:「每变皆习,乃授其兵,是谓将事。」
《國語辭典》:勒兵  拼音:lè bīng
1.使行进中的军队停止。
2.整治、指挥军队。《汉书。卷四。文帝纪》:「上亲劳军,勒兵,申教令,赐吏卒。」《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次日,天明,李克用要勒兵攻杀朱全忠。」
《漢語大詞典》:理兵
治军,统领军队。史记·天官书:“荧惑为孛,外则理兵,内则理政。”后汉书·窦宪传:“﹝ 竇宪 ﹞乃与执金吾 耿秉 ,述职巡御,理兵於 朔方 。” 唐 白居易 《选将帅之方策》:“有不能理兵之将,而无不可胜之兵。”
《漢語大詞典》:整旅
整治军旅。诗·大雅·皇矣:“王赫斯怒,爰整其旅。”左传·昭公二十三年:“请先者去备薄威,后者敦陈整旅。”
《漢語大詞典》:议兵(議兵)
讨论治军用兵。荀子·议兵:“ 临武君 与 孙卿子 议兵於 赵孝成王 前。” 唐 韩愈 《祭河南张员外文》:“丞相南讨,余辱司马,议兵 大梁 ,走出 洛 下。” 明 王家桢 《入境报代疏》:“至于议兵议餉,一切调度机宜,容臣会同督抚按道,次第举行。”
《漢語大詞典》:五权(五權)
(1).谓治军治国应权衡之五事。荀子·议兵:“无欲将而恶废,无急胜而忘败,无威内而轻外,无见其利而不顾其害,凡虑事欲孰而用财欲泰。夫是之谓五权。”逸周书·五权:“五权:一曰地,地以权民;二曰物,物以权官;三曰鄙,鄙以权庶;四曰刑,刑以权常;五曰食,食以权爵。”
(2).五种重量单位。汉书·律历志上:“权者,銖、两、斤、钧、石也……五权之制,以义立之,以物钧之。”隋书·律历志上:“二十四銖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五权谨矣。”
(3).指 民国 时中央政府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监察权。 孙中山 《五权宪法》:“五权宪法,分立法、司法、行政、弹劾、考试五权,各个独立。”
《漢語大詞典》:饬垒(飭壘)
整治军垒。国语·吴语:“ 晋 师大骇不出,周军飭垒。” 韦昭 注:“周,绕也。飭,治也。”一本作“饰垒”。
分類:整治治军
《国语辞典》:缮甲治兵(缮甲治兵)  拼音:shàn jiǎ zhì bīng
整治军备。宋。苏轼〈代张方平谏用兵书〉:「今陛下天锡勇智,意在富彊,即位以来,缮甲治兵,伺候邻国。」也作「缮甲厉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