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轻重(輕重)
(1).物体重量的大小。左传·宣公三年:“ 定王 使 王孙满 劳 楚子 。 楚子 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孟子·滕文公上:“麻缕丝絮轻重同,则贾相若。” 赵岐 注:“轻重,谓斤两。”隋书·律历志上:“量有轻重,平之以权衡,则不失黍丝。” 茅盾 《色盲》六:“ 林白霜 慢慢地将这信笺折迭成为小方块,拈在手指上轻轻地颠着,似乎估量它的轻重。”
(2).谓尊卑贵贱。亦指尊卑贵贱的人。荀子·富国:“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 江 南轻重,各有谓号,具诸书仪。” 金 王若虚 《君事实辨上》:“君父并立于天下,国自国,家自家,两不相涉,本无窒碍,尊号之有无,初不足为轻重也。”
(3).指说话、做事的适当限度。庄子·让王:“ 僖侯 曰:‘善哉,教寡人者众矣,未尝得闻此言矣。 子华子 可谓知轻重矣。’”《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你是聪明伶俐的人,也须识些轻重。” 老舍 《四世同堂》四十:“我知道他是小孩子,说话不懂得轻重。”
(4).谓增减。管子·国蓄:“千乘之国,封天财之所殖,械器之所出,财物之所生,视岁之满虚而轻重其禄,然后千乘可足也。”新唐书·常衮传:“先是,百官俸寡狭,议增给之。时 韩滉 使度支,与 衮 皆任情轻重。 滉 恶国子习业 张参 , 衮 恶太子少詹事 赵惎 ,皆少给之。”
(5).喻贤愚,好坏。《楚辞·庄忌〈哀时命〉》:“执权衡而无私兮,称轻重而不差。” 王逸 注:“言己如得执持权衡能无私阿,称量贤愚必不过差,各得其理也。” 宋 王安石 《众人》诗:“乃知轻重不在彼,要之美恶由吾身。”
(6).谓左右、影响事物。韩非子·人主:“所谓威者,擅权势而轻重者也。” 陈奇猷 集释:“轻重者,谓能左右其事,彼以为轻则轻,彼以为重则重也。”北史·周室诸王传论:“处 周公 之地,居上将之重,智勇冠俗,攻战如神,敌国繫以存亡,鼎命由其轻重。”资治通鉴·汉光武帝建武五年:“方 蜀 汉 相攻,权在将军,举足左右,便有轻重。” 胡三省 注:“言左投则 蜀 重,右投则 汉 重也。” 清 戴名世 《穷鬼传》:“然是区区者何足以轻重先生,而吾能使先生歌,使先生泣。”
(7).权衡;褒贬。 汉 王充 论衡·定贤:“利害之贤,或不好士,不能为轻重,则众不归而士不附也。” 宋 王安石 《众人》诗:“唯圣人能轻重人,不能銖两为千钧。”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关于民清军交战情况》:“各国领事时有交涉事件,而其译员恒多任意轻重,致有彼此误会之事。”
(8).真伪虚实。史记·大宛列传:“外国亦厌 汉 使人人有言轻重,度 汉 兵远不能至,而禁其食物以苦 汉 使。” 裴駰 集解引 服虔 曰:“ 汉 使言於外国,人人轻重不实。” 宋 洪迈 容斋续笔·太史慈:“但使 慈 侦视轻重,独与一骑卒过 策 ,便前鬭,正与 策 对,得其兜鍪。”
(9).主次。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 衡 作书记,轻重疎密,各得体宜。”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去兵去食:“此又权於缓急轻重之间而为不得已之计也。”
(10).指声音的高低强弱。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古语与今殊别,其间轻重清浊,犹未可晓。” 唐 皎然 诗式·明四声:“近自 周顒 、 刘绘 流出,宫商畅于诗体,轻重低昂之节,韵合情高,此未损文格。” 叶圣陶 《夜》:“门首时时有轻重徐疾的脚步声经过,她总觉得害怕,以为或者就是来找她和孩子的。”
(11).我国历史上关于调节商品、货币流通和控制物价的理论。管子《轻重篇》论述最详。 清 末曾有人将政治经济学称为“轻重学”。史记·齐太公世家:“ 桓公 既得 管仲 ,与 鲍叔 、 隰朋 、 高傒 修 齐国 政,连五家之兵,设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 齐 人皆説。” 唐 白居易 《辨水旱之灾明存救之术策》:“盖 管氏 之轻重, 李悝 之平糴, 耿寿昌 之常平者,可谓不涸之食,不竭之府也。”
《漢語大詞典》:权量(權量)
权与量。测定物体大小、轻重的器具。周礼·地官·掌染草:“以权量受之,以待时而颁之。” 郑玄 注:“权量以知轻重多少。”汉书·律历志上:“谨权量,审法度。” 颜师古 注:“权,谓斤两也;量,斗斛也。” 清 马建忠 适可斋记言·上李伯相言出洋工课书:“各类条约,论各国通商、译信、电报、铁路、权量、钱币、佃渔、监犯及预事交涉各事。”
犹权衡。鬼谷子·飞箝:“决安危之计,定亲疎之事,然后乃权量之。”参见“ 权衡 ”。
《漢語大詞典》:权衡(權衡)
(1).称量物体轻重的器具。权,秤锤;衡,秤杆。礼记·深衣:“规矩取其无私,绳取其直,权衡取其平。”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 宋 苏轼 《徐州莲华漏铭》:“人之所以信者,手足耳目也,目识多寡,手知轻重,然人未有以手量而目计者,必付之於度量与权衡。” 严复 《辟韩》:“今又使之操其刑焉以锄,主其斗斛、权衡焉以信,造为城郭、甲兵焉以守,则其势不能。”
(2).喻指权力。晋书·潘岳传:“虽居高位,饗重禄,执权衡,握机祕,功盖当时,势侔人主,不得与之比逸。” 太平天囯 黄期陞 《建天京于金陵论》:“执权衡以御民, 金陵 偏党之习潜消。”
(3).指枢要。 唐 柳宗元 《与裴埙书》:“又不幸早尝与游者,居权衡之地,十荐贤乃得一售。”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四:“子位处权衡,职当水镜,居进退之首,握褒贬之柄。”
(4).法度;标准。韩非子·守道:“明於尊位必赏,故能使人尽力於权衡,死节於官职。” 明 方孝孺 《凝命神宝颂》:“出令发政,道为权衡;喜怒从违,以道为经。” 清 叶廷琯 《双贞图诗》:“后世论人毋执一,当奉圣语为权衡。”
(5).评量;比较。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熔裁:“权衡损益,斟酌浓淡。” 唐 刘禹锡 《祭韩吏部文》:“手持文柄,高视寰海,权衡低昂,瞻我所在。” 清 陆师 《之官真州述怀》诗之三:“权衡奢俭间,张弛有治义。” 朱自清 《民众文学的讨论》:“在这种局势里,我们若能稍稍权衡于轻重缓急之间,便可知道我们所应该做的,是建设民众的文学,而不是拥护所谓优美的文学。”
(6).借指南北二方。史记·龟策列传褚少孙论:“规矩为辅,副以权衡。四维以定,八封相望。”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史记五·龟策列传:“ 魏 相奏事,言东方之神执规司春,南方之神执衡司夏,西方之神执矩司秋,北方之神执权司冬。此云规矩权衡,指四方而言,亦四维为八卦。”
《漢語大詞典》:三权(三權)
(1).三种权力。管子·兵法:“定一至,行二要,纵三权,施四教,发五机,设六行,论七数,守八应,审九器,章十号,故能全胜。” 尹知章 注:“自‘一至’以下, 管 氏不言其数,无得而知也。”
(2).特指“贵”、“富”、“亲”三种权势。 汉 刘向 说苑·尊贵:“ 齐桓公 使 管仲 治国, 管仲 对曰:‘贱不能临贵。’ 桓公 以为上卿,而国不治。 桓公 曰:‘何故?’ 管仲 对曰:‘贵不能使富。’ 桓公 赐之 齐国 市租一年,而国不治。 桓公 曰:‘何故?’对曰:‘疏不能制亲。’ 桓公 立以为仲父。 齐国 大安,而遂霸天下。 孔子 曰:‘ 管仲 之贤,不得此三权者,亦不能使其君南面而霸矣。’”
(3).指兵法上对上、中、下三种力量的权衡。 宋 苏洵 《权书上·强弱》:“兵之有上、中、下也,是兵之有三权也。三权也者,以一致三者也。”
《漢語大詞典》:进退(進退)
亦作“进逻”。
(1).前进与后退。易·繫辞上:“变化者,进退之象也。” 韩康伯 注:“往復相推,迭进退也。” 孔颖达 疏:“万物之象皆有阴阳之爻,或从始而上进,或居终而倒退,以其往復相推,或渐变而顿化,故云进退之象也。”《宋书·乐志二》:“进退疾鹰鷂,龙战而豹起。” 宋 曾巩 《殿前都指挥使制》:“夫兵有击刺射驭之能,有坐作进退之法。” 沈从文 《从文自传·一个老战兵》:“他们学到后来却是驰马射箭,再多学些便是摆阵,人穿了五彩衣服,扛了武器和旗帜,各自随方位调动,随金鼓声进退。”
(2).举止行动。后汉书·陈蕃传:“人君者,摄天地之政,秉四海之维,举动不可以违圣法,进退不可以离道规。”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见上官,进退应对,无不颠倒。”《花城》1987年第5期:“ 刘富贵 在家一切进退,都是听他老婆这个‘枕边军师’的口令的。”
(3).升降;任免。韩非子·奸劫弑臣:“夫姦臣得乘信幸之势以毁誉进退羣臣者,人主非有术数以御之也。” 宋 秦观 《主术策》:“非有政事之臣,则百官之进退,奈何而不乱也。”
(4).出仕和退隐;去就。 宋 王安石 《得孙正之诗因寄兼呈曾子固》诗:“未有诗书论进退,谩期身世托林泉。”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盖当时局縻烂,兵事掣肘,杀身无补忠孝,宜完留其身以有待,亦儒臣进退之义。” 邹韬奋 《抗战以来临行的一封信》:“但我个人进退的事小,而政治作风的改革事大,后一点尤其值得政府的考虑。” 郭沫若 《洪波曲》第九章一:“朋友们知道了我这个意思,也有表同感的,像 张志让 和 董维键 便曾经写信给我,愿意共同进退。”
(5).录取与黜退。 唐 元稹 《〈白氏长庆集〉序》:“礼部侍郎 高郢 始用经艺为进退。”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南院书籍:“而进退人才,则又密封,稿中皆涂去姓名,防洩漏也。”
(6).指录用与解雇。 茅盾 《子夜》十五:“他又要求以后 屠维岳 进退工人,须先得他的同意。”
(7).损益变化。周礼·秋官·小司寇:“冬祀司民,献民数於王。王拜受之,以图国用而进退之。” 郑玄 注:“进退,犹损益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封建以来,谁所制割,国有增减,星无进退,灾祥祸福,就中不差。”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圣人以阴阳之消长,示人事之进退。”
(8).引申为斟酌;权衡。 清 冯桂芬 《致曾协揆公启》:“特遣 钱户部 鼎铭 齎呈属以 包胥 秦 庭之事,愿听执事《无衣》之赋,如不得命, 江 南亿万姓从此死无日矣,惟执事进退之。”
(9).褒贬。北齐书·司马子如传:“若言有进退,稍不合意,便令武士顿曳,白刃临项。” 明 吕天成 《〈曲品〉自序》:“传奇侈盛,作者争衡,从无操柄而进退之。” 清 叶廷琯 《吹网录·〈汉书·古今人表〉》:“ 孟坚 自视於 孔子 何如,乃於千百年之圣贤帝王,奋笔肆为进退,是亦不可以已乎!”
(10).指挥;使之进退。《公羊传·襄公十九年》:“大夫以君命出,进退在大夫也。” 何休 注:“礼,兵不从中御外,临时制宜,当敌为师,唯义所在。” 徐彦 疏:“司马法云:閫外之事,将军裁之。故云:礼,用兵之道,不得国中制御于外也。凡为将军之法,必须临时制宜,谓专进退也。”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令狐绹李德裕》:“先是诸宦者监军,各以意见指挥军事,将帅不得专进退。”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今之所以进退天下者,八股之文、八韵之诗,虽使 伊 、 吕 、 管 、 乐 操觚为之,必无以远过於 金 、 陈 、 章 、 罗 。”
(11).犹豫。易·巽:“初六,进退,利武人之贞。象曰:进退,志疑也。” 王弼 注:“《巽》顺之志,进退疑惧。” 孔颖达 疏:“志疑者,欲从之则未明其令,欲不从则惧罪及己,志意怀疑,所以进退也。” 唐 韩愈 《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歌以和之》:“我今进退几时决,十年蠢蠢随朝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梅女:“ 展 细詰之,女进退而惭于言, 封 为略述梗概。”
(12).应进而进;应退而退。泛指言语行动恰如其分。 宋 王安石 《雨过偶书》诗:“谁似浮云知进退,才成霖雨便归山。”《西游记》第五五回:“那怪道:‘ 孙悟空 ,你好不识进退!’”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二幕:“ 金女士 :像 遂庵 这样晓得进退,聪明知趣的人,世界上有几个?”
《分类字锦》:古称(古称)
隋书律历志梁陈依古称齐以古称一斤八两为一斤周王称四两当古称四两半开皇以古称三斤为一斤大业中依复古称称一作秤
分类:权衡
《漢語大詞典》:权衡(權衡)
(1).称量物体轻重的器具。权,秤锤;衡,秤杆。礼记·深衣:“规矩取其无私,绳取其直,权衡取其平。”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 宋 苏轼 《徐州莲华漏铭》:“人之所以信者,手足耳目也,目识多寡,手知轻重,然人未有以手量而目计者,必付之於度量与权衡。” 严复 《辟韩》:“今又使之操其刑焉以锄,主其斗斛、权衡焉以信,造为城郭、甲兵焉以守,则其势不能。”
(2).喻指权力。晋书·潘岳传:“虽居高位,饗重禄,执权衡,握机祕,功盖当时,势侔人主,不得与之比逸。” 太平天囯 黄期陞 《建天京于金陵论》:“执权衡以御民, 金陵 偏党之习潜消。”
(3).指枢要。 唐 柳宗元 《与裴埙书》:“又不幸早尝与游者,居权衡之地,十荐贤乃得一售。”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四:“子位处权衡,职当水镜,居进退之首,握褒贬之柄。”
(4).法度;标准。韩非子·守道:“明於尊位必赏,故能使人尽力於权衡,死节於官职。” 明 方孝孺 《凝命神宝颂》:“出令发政,道为权衡;喜怒从违,以道为经。” 清 叶廷琯 《双贞图诗》:“后世论人毋执一,当奉圣语为权衡。”
(5).评量;比较。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熔裁:“权衡损益,斟酌浓淡。” 唐 刘禹锡 《祭韩吏部文》:“手持文柄,高视寰海,权衡低昂,瞻我所在。” 清 陆师 《之官真州述怀》诗之三:“权衡奢俭间,张弛有治义。” 朱自清 《民众文学的讨论》:“在这种局势里,我们若能稍稍权衡于轻重缓急之间,便可知道我们所应该做的,是建设民众的文学,而不是拥护所谓优美的文学。”
(6).借指南北二方。史记·龟策列传褚少孙论:“规矩为辅,副以权衡。四维以定,八封相望。”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史记五·龟策列传:“ 魏 相奏事,言东方之神执规司春,南方之神执衡司夏,西方之神执矩司秋,北方之神执权司冬。此云规矩权衡,指四方而言,亦四维为八卦。”
《漢語大詞典》:权利(權利)
(1).权势和货财。荀子·劝学:“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羣众不能移也。”后汉书·董卓传:“稍争权利,更相杀害。” 明 方孝孺 《崔浩》:“弃三万户而不受,辞权利而不居,可谓无欲矣。”
(2).指有钱有势的人。旧唐书·崔从传:“ 从 少以贞晦恭让自处,不交权利,忠厚方严,正人多所推仰。”
(3).谓权衡利害。《商君书·算地》:“夫民之情,朴则生劳而易力,穷则生知而权利。易力则轻死而乐用,权利则畏法而易苦。”
(4).法律用语。指公民依法应享有的权力和利益。 胡适 《国语文法概论》:“二十年来,教育变成了人人的权利,变成了人人的义务。” 老舍 《四世同堂》十四:“他觉得他既没有辜负过任何人,他就应当享有这点平安与快乐的权利。”
《漢語大詞典》:平衡
(1).谓衡器两端承受的重量相等。汉书·律历志上:“準正,则平衡而钧权矣。” 唐 韩偓 《漫作》诗之二:“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 明 马愈 《马氏日抄·水火称毒》:“称则以人、石平衡,视其轻重,虚则人低石举,实则石重人轻。”
(2).谓两物齐平如衡。礼记·曲礼下:“执天子之器则上衡,国君则平衡。”荀子·大略:“平衡曰拜。” 杨倞 注:“平衡谓磬折,头与腰如衡之平。”
(3).谓保持平衡;同等。世说新语·言语“ 边文礼 见 袁奉高 ,失次序” 刘孝标 注引 晋 张隐 《文士传》:“时 孔融 、 王朗 等并前为掾,共书刺从 让 , 让 平衡与交接。”
(4).谓权衡国政使得其平。 唐 刘禹锡 《上中书李相公启》:“六轡在手,平衡在心。”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自负:“今君坐青云之中,平衡天下,天下之士,皆欲附矣。” 宋 苏轼 《明君可与为忠言赋》:“虚己以求,览群心於止水;昌言而告,恃至信於平衡。”
(5).指国务。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 华州 榜, 薛侍郎 诸门生诗曰:‘时君过听委平衡,粉署华灯到晓明。’”
(6).对立的各方面在数量上相等。如:产销平衡;收支平衡。
(7).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力作用于一个物体上,各个力互相抵消,使物体成相对的静止状态。亦泛指平稳,稳定。 老舍 《二马》第四段六:“ 保罗 往后退了几步,一咬牙,又上来了,在他双手还替身体用力平衡的时候, 马威 稳当当的又给了他一拳。” 沈从文 《灯》:“正思索到这些琐碎人情,失去了心上的平衡。”
(8).哲学名词。事物处在量变阶段所显现的面貌,是绝对的、永恒的运动中所表现的暂时的、相对的静止。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所谓平衡,就是矛盾的暂时的相对的统一。”
《漢語大詞典》:秤提
以秤悬持。喻权衡之意。 宋 戴埴 鼠璞·楮券源流:“自商贾惮於搬挈,於是利交子之兑换,故言楮则曰秤提,所以见有是楮,必有是钱,以秤提之也……平準、秤提,皆以权衡取义。”
分類:权衡
《漢語大詞典》:权称(權稱)
(1).谓权衡局势。管子·霸言:“必先定谋虑,便地形,利权称,亲与国,视时而动,王者之术也。”
(2).法度,准则。荀子·非十二子:“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荀子·正论:“圣人备道全美者也,是悬天下之权称也。”
(3).用秤称。形容均平。 清 叶廷琯 《吹网录·三河县辽碑》:“配率均平,有如权称。贫乏小户,必得饶裕。”
《漢語大詞典》:裁择(裁擇)
(1).权衡选择。 汉 晁错 《言兵事疏》:“臣 错 愚陋,昧死上狂言,唯陛下裁择。” 唐 韩愈 《送张道士序》:“或是章奏繁,裁择未及斯。”
(2).谓裁剪选择。 鲁迅 《书信集·致台静农》:“ 瞿氏 之文,其弊在欲夸博,滥引古书,使其文浩浩洋洋,而无裁择,结果为不得要领。”
《漢語大詞典》:诠较(詮較)
权衡比较。詮,通“ 銓 ”。 唐 白居易 《和〈知非〉》:“因君知非问,詮较天下事。”
分類:权衡
《分类字锦》:钧器(钧器)
隋书律历志权与物钧而生衡衡运生规规圆生矩矩方生绳绳直生准准正则衡平而钧权矣是为五则备于钧器以为大范
分类:权衡
《漢語大詞典》:权县(權縣)
权衡,比较。战国策·秦策三:“ 齐 有东国之地,方千里。 楚 包九夷,又方千里,南有 符离 之塞,北有 甘鱼 之口。权县 宋 卫 , 宋 卫 乃当 阿 甄 耳。” 鲍彪 注:“较其轻重……此言二国如 齐 邑尔。”
分類:权衡
《漢語大詞典》:权准(權準)
权衡的准则。 明 宋濂 《翰林待制柳先生行状》:“遇有所讨论,先生为权準。”
分類:权衡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