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汁子
汁液;汤汁。红楼梦第六十回:“﹝小玻璃瓶﹞里面有半瓶胭脂一般的汁子,还当是 宝玉 吃的西洋葡萄酒。”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不想这口稠咕嘟的釅茶,咂在嘴里,比黄莲汁子还苦。”特指奶汁。 周立波 《山那面人家》:“三岁伢子穿红鞋,摇摇摆摆上学来。先生莫打我,回去吃口汁子又来。”
分類:汁液汤汁
《漢語大詞典》:浆水(漿水)
(1).水或其他食物汤汁。 唐 谷神子 《博异志补编·郑洁》:“百味之物,深所反侧。然不如赐茶浆水粥耳,茶酒不如赐浆水,又贫居之易辨。”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又生葱韭蒜醋各一堞。三五人共列浆水一桶,立杓数枚。”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二折:“容我与侍郎瀽一椀浆水,烧一陌纸钱咱。”
(2).一种饮料。类似米酒而味酸。又名酸浆。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水·浆水﹝释名﹞引 陈嘉谟 曰:“浆,酢也。炊粟米热,投冷水中,浸五六日,味酢,生白花,色类浆,故名。”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水·浆水﹝发明﹞引 朱震亨 曰:“浆水,性凉善走,故解烦渴而化滞物。”
《漢語大詞典》:热汤(熱湯)
(1).沸水;热水。礼记·月令:“﹝季夏之月﹞是月也,土润溽暑,大雨时行,烧薙行水,利以杀草,如以热汤。” 孔颖达 疏:“日暴水於烂草田中,水热而沫沸,如热汤渍之也。”《淮南子·泰族训》:“茧之性为丝,然非得工女煑以热汤而抽其统纪,则不能成丝。” 元武汉臣《老生儿》楔子:“你是必休将兀那热汤浇。”《西游记》第四八回:“只见 陈 家老者,着两个僮僕,扫开道路,又两个送出热汤洗面。”
(2).指温泉。法苑珠林卷十二:“ 王舍城 北有热汤从地狱中来,初出甚热,后流至远处稍冷。”
(3).热的食物汤汁。儒林外史第十回:“那热汤溅了副末一脸,碗里的菜泼了一桌子。”
《漢語大詞典》:鱼冻(魚凍)
(1).食品。鱼烹煮后的汤汁凝结成的半固体。《南方周末》1992.6.12:“每顿用餐的最后,﹝他﹞常常爱吃一口鱼冻。”
(2).石名。可制砚。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石语·端溪砚石:“又下,麻鹊斑纹成鱼冻,或如唾涎,亦有眼,眼中瞳含沙多脱去。”
《国语辞典》:参汤(参汤)  拼音:shēn tāng
用人参熬制的汤汁。
《漢語大詞典》:肉汁
用肉类制成的汤汁。 汉 班固 《难庄论》:“众人之逐世利,如青蝇之赴肉汁也。青蝇嗜肉汁而忘溺死,众人贪世利而陷罪祸。”后汉书·孔融传:“主人有遗肉汁,男渴而饮之。”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御者﹞则去其肉,而以其洎馈之” 唐 孔颖达 疏:“洎者,添釜之名。添水以为肉汁,遂名肉汁为洎。”
《國語辭典》:米汤(米湯)  拼音:mǐ tang
1.用米煮成的汤。
2.比喻奉承的话。《官场现形记》第七回:「著实灌了些米汤,把他兴头的了不得。」
《国语辞典》:鸡汁(鸡汁)  拼音:jī zhī
鸡肉蒸成的汤汁。具有滋补的功用。也称为「鸡汤」。
《漢語大詞典》:原汤(原湯)
指煮熟某种食物时用的原锅汤汁。 西戎 《女婿》一:“吃完了面,总要强迫 锁柱 喝半碗面汤,为的是原汤化原食。”
《国语辞典》:剩汤腊水儿(剩汤腊水儿)  拼音:shèng tāng là shuǐ ér
残羹,残馀的饭菜汤汁。如:「拿这些剩汤腊水儿给长辈吃,还算是孝敬吗?」
《国语辞典》:二陈汤(二陈汤)  拼音:èr chén tāng
用陈皮和陈曲合熬的汤汁,可以解酒。《水浒传》第二一回:「押司必然伤酒,且请一盏醒酒二陈汤。」
分类:陈皮汤汁
《国语辞典》:熬菜  拼音:āo cài
烹煮汤汁较多的菜,与炒菜的烹调方式不同。
《国语辞典》:汆子  拼音:cuān zi
1.烧水用的薄铁筒。形如小罐,细长。可直接置于火炉内烧开水,立时即沸。也称为「汆儿」。
2.以菜肴杂煮,用来拌面吃的汤汁。也称为「汆儿」。
《漢語大詞典》:沸沈(沸瀋)
滚开的汤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种梨:“﹝道士﹞向市人索汤沃灌,好事者於临路店索得沸瀋。”
分類:汤汁
《漢語大詞典》:靧粱
古人以高粱的汤汁洗面。取其滑泽。礼记·玉藻:“日五盥,沐稷而靧粱。” 孔颖达 疏:“沐稷而靧粱者,沐,沐髮也;靧,洗面也。取稷粱之潘汁,用将洗面沐髮,并须滑故也。然此大夫礼耳。又人君沐靧皆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