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幽冥  拼音:yōu míng
1.暗眛。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至于国家将有大事,若立辟雍,封禅巡狩之仪,则幽冥而莫知其原。」
2.佛教指地狱及饿鬼道而言。
《漢語大詞典》:质闇(質闇)
谓暗昧。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或曰:且天为质闇,示珍符固不可辞。” 李周翰 注:“天道闇昧而不言,故以珍符之异瑞以示王者。”
分類:暗昧
《漢語大詞典》:质昧(質昧)
谓暗昧。汉书·司马相如传下“或谓且天为质闇,示珍符固不可辞” 唐 颜师古 注:“言天道质昧,以符瑞见意,不可辞让也。”
分類:暗昧
《國語辭典》:微茫  拼音:wéi máng
模糊隐约的样子。唐。李白〈惜馀春赋〉:「试登高兮望远,极云海之微茫。」元。鲜于枢 念奴娇。长溪西注词:「潇洒云林,微茫烟草,极目春洲阔。」
《漢語大詞典》:守黑
谓安于暗昧,保持玄寂。语出老子:“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河上公 注:“白以喻昭昭,黑以喻默默,人虽自知昭昭明白,当復守之以默默如闇昧无所见。” 唐 蒋防 《白兔赋》:“饮玉池而冰光不散,食瑶草而雪影长新。理符守黑,事异文身。”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大易:“入,非收视反听,寂静以守黑之谓也。”
《漢語大詞典》:幽昏
(1).亦作“ 幽昬 ”。暗昧不明。国语·楚语上:“教之世,而为之昭明德而废幽昏焉。” 韦昭 注:“幽,闇也。昏,乱也。”《楚辞·惜誓》:“方世俗之幽昬兮,眩白黑之美恶。” 王逸 注:“幽昬,不明也。”
(2).见“ 幽婚 ”。
分類:暗昧
《國語辭典》:幽婚  拼音:yōu hūn
俗称人鬼通婚为「幽婚」。晋。干宝《搜神记》卷一六:「温休者,盖幽婚也。其兆先彰矣。」也称为「冥婚」。
《國語辭典》:纯质(純質)  拼音:chún zhí
各部组织均匀,且具有一定化学组成的单一成分物质。包括元素及化合物。也称为「纯物质」。
《漢語大詞典》:黯闇
暗昧不明。 宋 李纲 《奉诏条具边防利害奏状》:“然自昔抱不羣之材者,多为小人之所忌嫉;或中之以黯闇,或指之为党与,或诬之以大恶,或摘之以细故。” 宋 叶适 《国子祭酒李公墓志铭》:“公争议曰:‘顷 寿皇 崩……精忠巨节,怫鬱黯闇,何以示后世。’”
分類:暗昧
《漢語大詞典》:迷昧
迷惑暗昧。 汉 应劭 《〈风俗通〉序》:“私惧后进益以迷昧。”南史·齐纪上·高帝:“ 张淹 迷昧,弗顾本朝。”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二酉缀遗上:“世以 成式 ( 段成式 )博通,而本朝故典,迷昧若此,他可信哉。” 叶圣陶 《倪焕之》九:“以为这样做的时候,迷昧的良心自然会清醒过来。”
分類:迷惑暗昧
《國語辭典》:迷暗  拼音:mí àn
蒙昧、愚昧。《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卷一八。伊川先生语四》:「昔之惑人也,乘其迷暗;今之入人也,因其高明。」
《漢語大詞典》:幽蒙
犹幽暗,暗昧。 汉 阮瑀《纪征赋》:“目幽蒙以广衍,遂霑濡而难量。” 唐 元稹 《酬乐天春寄微之》诗:“鸚心明黠雀幽蒙,何事相将尽入笼。”
分類:幽暗暗昧
《漢語大詞典》:黭浅(黭淺)
暗昧浅薄。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鄙人黭浅,不能究识。” 李善 注:“黭,不明也。” 宋 强至 《谢除校勘启》:“生质晦冥,天机黭浅。”
分類:暗昧浅薄
《漢語大詞典》:隐昧(隱昧)
(1).隐匿;欺蒙。宋书·后废帝纪:“如狱讼诬枉,职事紕繆,惰公存私,害民利己者,或无隐昧。”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可见世间刑狱之事,许多隐昧之情,一些造次不得的。”
(2).指暗昧不明的事。宋史·职官志三:“比部郎中员外郎掌勾覆中外帐籍……钩考百司经费,有隐昧,则会问同否而理其侵负。”
《漢語大詞典》:傥莽(儻莽)
(1).旷远貌。《文选·王褒〈洞箫赋〉》:“弥望儻莽,联延旷盪,又足乐乎,其敞闲也。” 李善 注:“儻莽、旷盪,宽广之貌。” 清 钱谦益 《〈黄陶庵先生全集〉序》:“是故盘行隐深,弥望儻莽,重巖增起,波澜灝溔,使人可仰而不可跂者, 高阳 之文也。”
(2).暗昧不明貌。 三国 魏 阮籍 《清思赋》:“时儻莽而阴曀兮,忽不识乎旧宇。”
(3).茫然自失貌。庄子·天地“怊乎若婴儿之失其母也,儻乎若行而失其道也” 唐 成玄英 疏:“夫婴儿失母,心怊悵而无所依;行李迷途,神儻莽而无所据。”
《漢語大詞典》:黖黖
暗昧不明貌。文选·左思〈吴都赋〉:“芒芒黖黖,慌罔奄歘。” 李善 注:“黖黖,不明貌。”
分類:暗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