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顶珠(頂珠)  拼音:dǐng zhū
清朝官员装在帽顶正中的饰物。其颜色与质地可用以区别官吏品秩。也作「顶子」、「顶儿」。
《國語辭典》:顶子(頂子)  拼音:dǐng zi
1.亭子、塔、轿子等顶上的装饰物。
2.清朝官员的品秩以顶珠的颜色与质地为别。也作「顶珠」。
3.房顶。
《漢語大詞典》:珠顶(珠頂)
用东珠装饰的帽顶,上衔红宝石。 清 代正一品官可戴珠顶冠。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四:“ 顺治 四年,諭 范文程 、 刚林 、 祁充格 曰:‘文职衙门,不可无领袖,今尔衙门较前改大,尔三人可用珠顶、玉带。’” 爱新觉罗·溥仪 《我的前半生》第二章五:“用这颗珠子做的珠顶冠,我曾经戴用过。”参阅清史稿·舆服志二
《國語辭典》:缨帽(纓帽)  拼音:yīng mào
1.装饰有丝带或穗子的帽子。
2.清代的官帽。帽顶上缀有红缨子。
《國語辭典》:鸭舌帽(鴨舌帽)  拼音:yā shé mào
一种帽子。帽前突出一块半圆形的硬板,可以遮蔽阳光。帽顶至前沿连成斜线,侧面约为直角三角形,极为轻便。也称为「鸭嘴帽」。
《漢語大詞典》:过桥巾(過橋巾)
古时读书人所戴的软帽。因其帽顶拱起如桥,故称。《金瓶梅词话》第六八回:“只见 温秀才 到了,头戴过桥巾,身穿緑云袄,脚穿雪履、绒袜,进门作揖。”参阅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记风俗》
《漢語大詞典》:红缨帽(紅纓帽)
清 代的礼帽。帽顶披红缨。冬春用暖帽,以缎为顶,以呢、绒或皮为檐;夏秋用凉帽,也叫纬帽,无檐,用纱或竹丝作胎,形如覆釜。有官职的外加花翎顶戴,以示官阶。《老残游记》第二回:“轿子后面,一个跟班的戴个红缨帽子,膀子底下夹个护书,拼命价奔,一面用手巾擦汗,一面低着头跑。” 鲁迅 《而已集·略论中国人的脸》:“头上戴着拖花翎的红缨帽,一条辫子在空中飞扬,朝靴的粉底非常之厚。”
《國語辭典》:红顶子(紅頂子)  拼音:hóng dǐng zi
清朝官服凡文武一品官的朝冠顶子都是顶红宝石,俗称「红顶子」。
《漢語大詞典》:宝石顶(寶石頂)
用宝石制成的顶子。顶子, 清 代官员帽顶上的帽珠。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用傅文忠:“故特命晚间独对,復赏给黄带、四团龙补服、宝石顶、双眼花翎以示尊宠。”
《漢語大詞典》:水晶顶(水晶頂)
水晶制作的礼帽顶子。 清 制,五品官礼帽用水晶顶。《老残游记》第六回:“登时上房里红呢帘子打起,出来一个人,水晶顶,补褂朝珠。” 凌力 《星星草》第六章四:“这位 济宁州 知州为了这次参谒穿上了全套朝服:头戴镂花金座衔水晶顶的朝冠;身穿石青色通身云缎、八蟒五爪的朝服。”
《漢語大詞典》:蓝顶子(藍頂子)
清 代三品、四品官的帽顶子。亦代指三品、四品官职或三品、四品官员。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论愚兄的家计,不是给他捐不起个白顶子、蓝顶子,那花钱买来的官儿到底铜臭气,不能长久。”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这门口我刚来的时候,不是个蓝顶子、正三品都进不来。”
《國語辭典》:帽盔  拼音:mào kuī
无帽檐、帽舌的硬壳帽子,一般在中间有一条突起线。
《漢語大詞典》:料毬
指 清 朝官员帽顶上所缀的料质圆球。《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再一看,这 胡镜孙 头上戴的是料毬,便知道他是捐过同知衔的知县了。”
《漢語大詞典》:料球(料毬)
指 清 朝官员帽顶上所缀的料质圆球。《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再一看,这 胡镜孙 头上戴的是料毬,便知道他是捐过同知衔的知县了。”
《漢語大詞典》:亮蓝顶子(亮藍頂子)
蓝宝石顶子。 清 朝三品官员的礼帽顶子。《老残游记》第四回:“只见一个人,戴了亮蓝顶子,拖着花翎,穿了一双抓地虎靴子,紫呢夹袍,天青哈喇马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