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魏阙(魏闕)  拼音:wèi què
古代宫门外的阙门,为悬示法令的地方。后亦作为朝廷的代称。《庄子。让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幼学琼林。卷三。宫室类》:「书室曰芸窗,朝廷曰魏阙。」
《國語辭典》:宪法(憲法)  拼音:xiàn fǎ
1.在一国之内,规定国家体制、政府组织、人民权利义务之最高位阶法规范。
2.法度。《国语。晋语九》:「赏善罚奸,国之宪法也。」宋。无名氏《梅妃传》:「设使调和四海,烹饪鼎鼐,万乘自有宪法,贱妾何能较胜负也。」
《國語辭典》:悬衡(懸衡)  拼音:xuán héng
1.挂起秤锤。《淮南子。说林》:「循绳而斲则不过,悬衡而量则不差。」
2.昭示法度。《汉书。卷五一。邹阳传》:「臣闻秦倚曲台之宫,悬衡天下。」
3.比喻轻重相当,势均力敌。唐。齐己 酬西蜀广济大师见寄诗:「楚外已甘推绝唱,蜀中谁敢共悬衡。」
《國語辭典》:天平  拼音:tiān píng
1.衡量较轻物品的器具。直柱上支著一横杆,杆的两端各悬挂一个小盘,一边放置物品,一边放置砝码。当两端呈平衡状态时,累计砝码重量,即可求得物重。
2.天无变异。《魏书。卷三六。李顺传》:「各秉文而经武,故天平而地成。」
《漢語大詞典》:设网(設網)
(1).布网;张网。 晋 成公绥 《蜘蛛赋》:“独星悬於浮处,遂设网於四隅。” 唐 杜甫 《又观打鱼》诗:“苍江渔子清晨集,设网提纲取鱼急。” 宋 梅尧臣 《打鱼》诗:“插苇截弯流,寒鱼未能越。安知罟师意,设网遮其闕。”
(2).布法网。晋书·刑法志:“季末浇伪,设网弥密,利巧之怀日滋,耻畏之情转寡。”
分類:布法法网
《國語辭典》:悬法(懸法)  拼音:xuán fǎ
古代将法令悬在门阙上公布,故称公布法令为「悬法」。南朝梁。陆倕〈石阙铭〉:「或以听穷省冤,或以布化悬法。」也作「悬书」。
《漢語大詞典》:设象(設象)
(1).犹悬象。设立、宣布法令。国语·齐语:“ 管子 对曰:‘昔吾先王 昭王 、 穆王 ,世法 文 武 远绩以成名,合羣叟,比校民之有道者,设象以为民纪。’” 韦昭 注:“设象,谓设教象之法於象魏也。周礼:‘正月之吉,悬法於象魏,使万民观焉,挟日而敛之。’所以为民纪纲也。”
(2).用形象的譬喻。《文选·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夫似是之言,莫不动听;因形设象,易为变观。” 吕延济 注:“因形势以设比象,故易改观。”
(3).设置形象。 宋 刘敞 《土牛行》:“立春自昔为土牛,古人设象今人愁;岂有范泥作头角,便可代天熙九畴。”
《國語辭典》:布宪(布憲)  拼音:bù xiàn
1.《周礼。秋官》中的官名,专职颁布法令。《周礼。秋官司空。布宪》:「布宪,掌宪邦之刑禁。」
2.颁行法令。《管子。立政》:「君乃出令,布宪于国。」
《漢語大詞典》:县法(縣法)
亦作“ 县灋 ”。 古代公布法令,皆悬在阙下,使众周知,故称颁布法令为“县法”。汉书·食货志下:“夫县法以诱民,使之陷阱,孰积於此。”
亦作“ 县灋 ”。 县邑之政令。灋,古“法”字。周礼·秋官·方士:“以时脩其县灋。” 郑玄 注:“县法,县师之职也。”
《國語辭典》:敷训(敷訓)  拼音:fū xùn
施教。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乐府》:「敷训胄子,必歌九德;故能情感七始,化动八风。」
《漢語大詞典》:播宪(播憲)
颁布法令。 晋 陆机 《辩亡论上》:“从政咨於故实,播宪稽乎遗风。” 宋 刘筠 《贺册皇太子表》:“前曜开祥,东闈播宪。”
《漢語大詞典》:县衡(縣衡)
(1).天平。荀子·解蔽:“故无欲无恶,无始无终,无近无远,无博无浅,无古无今,兼陈万物而中县衡焉。”
(2).势均力敌;抗衡。战国策·秦策三:“ 楚 破 秦 ,不能与 齐 县衡矣。” 鲍彪 注:“县衡,轻重等也。”
(3).公布法度。 汉 邹阳 《谏吴王书》:“臣闻 秦 倚 曲臺 之宫,县衡天下,画地而不犯。”
《漢語大詞典》:悬令(懸令)
公布法令。 清 魏源 《〈圣武记〉叙》:“尝观 周 、 汉 、 唐 、 宋 、 金 、 元 、 明 之中叶矣,瞻其闕,夫岂无悬令;询其庭,夫岂无充位。”
《漢語大詞典》:赋宪(賦憲)
颁布法令。赋,通“ 敷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哀吊:“赋宪之謚,短折曰哀。” 范文澜 注引 朱亮甫 《周书集训》:“赋,布;宪,法;臚,旅也,布法於天下,受诸侯旅见之礼。”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书:“周书·謚法:‘惟三月既生魄, 周公旦 、 太师望 相嗣王 发 ,既赋宪,受臚于 牧 之野。’”